![智慧政府:大数据治国时代的来临](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91/635891/b_635891.jpg)
第3章 推荐序三
大数据助推公共管理转型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然及已然开始质疑、冲击与挑战之前的公共管理模式的适应性、科学性与有效性。公共部门如何应对、调试与变革,从而在大数据时代确立一个更为民主、法治、高效的公共管理体系,高效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确保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我们必须深思,并付诸行动。
就一般意义而言,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经济、管理、法律手段,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利与公共利益。学界对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具体方法等多有争鸣,但中国的公共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公共部门经由对公共事务的科学与高效治理,最大限度地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各方面的根本利益。
当然,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范式等会因时代条件不同而多有变化。以中国的公共管理模式演变为例,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是以阶级取向为内核的政治导向型公共管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公共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发展和效率为取向;21世纪则更加强调公正取向、参与取向。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的浪潮。以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而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成为当代政府改革的基本趋势。
大数据时代刚刚来到,我们尚未或尚难深入了解大数据时代的意义、价值及影响。大数据到底会如何影响、改变中国的公共管理?公共部门在大数据时代该做何选择、有何作为?我们又当如何消弭大数据对公共管理可能带来的负面问题或数据陷阱?这本书对此颇有洞见。
关于大数据对公共管理的影响,作者指出,大数据本质上是“一场管理革命”,它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意味着一场社会变革,而这场社会变革又伴随并呼唤着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的变革。确实,诸多实例已经证明,大数据将助力政府实现公共管理创新,同时也要求“政府成为大数据时代的领跑者”,告别“数据小农”心态,要敢于破除守旧习惯,消除一座座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公共管理效率。
在这本书中,作者深刻指出公共部门必须“把大数据的手段和方法引入管理领域”,大数据将在如下几个方面推动公共管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粗放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从单兵作战型管理向协作共享型管理转型;从柜台式管理向自助式全天候管理转型;从被动响应型管理向主动预见型管理转型;从纸质文书管理向电子政务管理转型;从廉政风险隐蔽型管理向风险防范型管理转型。毫无疑问,这些思考与建言切合并回应了中国当前公共管理实践存在的诸多问题。
当然,大数据在带来大知识、大发展、大价值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作者认为政府和公共部门应当对大数据的局限性保有清醒的认识,通过系统的制度创新,迎接大数据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大数据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必须掌握不同的公共管理理念、模式、方法。在大数据时代,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只有勇于转变思维,敢于迎接挑战,善于创新变革,方能真正实现从“拍脑袋决策到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的转变,“从行政主导的政府到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大数据时代刚刚来到,徐继华、冯启娜、陈贞汝三位同志就能及时洞察、思考于此社会条件下中国公共管理问题、机会和改变,并将其思考、建言等写就成书,我深信作者的思考、呼吁与建言定能促进中国公共管理的发展与变革。
朱立言
全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