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吃肉
从营养角度出发,吃肉的主要目的是让人摄入优质蛋白质。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达到这个目的呢?学会吃肉就是关键。
1.尽量选择新鲜肉类食用
与火腿肠、罐头等加工肉制品相比,新鲜肉类更营养。火腿肠、罐头等肉类食品中往往添加了防腐剂、着色剂、增味剂等食品添加剂,这些物质一旦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
2.肉类不宜生吃
一些国家有生吃肉类的习惯,比如说欧美国家吃半熟牛排、日本吃生鱼片等。目前,生吃肉类在我国也慢慢流行。生吃肉类最大的问题就是可能因为肉品中沾染的寄生虫、病菌等未经加热杀菌,食用后导致食物中毒。
3.烧烤肉品要少吃
由于肉类在高温碳烧下容易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强致癌物,经常食用烤肉串、烤鱼、烤鸡翅等烧烤食品,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4.畜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鱼肉
营养学家们建议,吃肉时应遵循一条重要原则:吃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鱼肉。肉类食品中,畜肉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脂肪含量最高,即使是瘦肉,其隐性脂肪也占28%。因此,高脂血、肥胖病患者,少吃为好。
禽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特别是鸡肉,其赖氨酸含量比猪肉高13%。而鹅肉和鸭肉不仅脂肪含量低,所含脂肪的化学结构与猪肉也不同,更接近橄榄油,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鱼肉是肉类食品中最好的一种。它肉质细嫩,比畜肉、禽肉更易消化吸收,对儿童和老人尤为适宜。此外,鱼肉的脂肪含量很低,却富含DHA、EPA等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卵磷脂等有益成分,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活化大脑神经细胞、增强记忆力大有裨益。
5.肉类虽好,不宜多吃
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国人吃肉太多。猪、牛、羊等红肉中脂肪含量高,肉类中还含有嘌呤碱,这类物质在体内会代谢成尿酸。尿酸大量堆积,会破坏肾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引起痛风、尿路结石等疾病。最新研究还表明,过量吃肉还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因此,肉类食品应该摄食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