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四 跑者的世界
于嘉
中央电视台体育评论员,“嘉友跑”跑团团长
第一次知道波士顿马拉松的时候,自己已经跑了两个马拉松,再加上平时对感兴趣的东西就喜欢琢磨,听跑友前辈说起世界6大马拉松赛事(当时还是5大马拉松赛事,尚没有东京马拉松),心里都是朝圣式的仰望,尤其是他们口中的波士顿马拉松,竟然还有入门标准,俗称BQ。这种状况对当时还是马拉松菜鸟的我来说,简直就是小学生心里突然被大人塞进了“清华”“北大”的名字——虽然懵懂,但足以对其“高山仰止”了。
而第一次遇到本书的译者毛大庆先生,绝非是在哪个小区或者楼盘,而是在2013年扬州半程马拉松的现场。似乎有人告诉过我他是谁,似乎也有人告诉过他我是谁,所以我们没有多少交流,但很快就因为跑步的话题熟悉了。毛先生是个热情而细致的人,他对跑步的热情在我看来近似于依赖,但后来他讲起曾经职场中的诸多压力与挑战让他患上了重度抑郁,幸亏跑步让他找到了精神压力的出口。这一点让我尤为钦佩,特别是在大多数管理人士还穿梭于酒池肉林之中的时候。
跑步在时下或许是个时髦的事情,但恐怕在毛先生和我心里都没法把跑步和时髦联系起来。从扬州后的布拉格马拉松开始,我们开始了并肩作战的旅程。人生中能有个陪你走过42.195公里的朋友尚且不易,更别说一起跑下一程马拉松的缘分了。布拉格之后就是柏林,继而就到了波士顿。
对于波士顿马拉松,毛先生比我更加怀有敬重之心。不光是因为特殊的比赛级别,更是因为在那之前一年(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把恐怖主义和运动再次连接在了一起。作为普通人,我们无力改变世界纷乱的格局,但作为热爱运动或是从事体育工作的人,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展现对恐怖主义的无畏,应该是责任归属。
一起出发,我跑在先,体会了波士顿连环“杀人坡”的艰辛与挑战,也感受到沿途观众的热情;毛先生则从从容容,沿途留下很多珍贵的记录和照片,更把很多体现当地人团结的场景和标语记在心里。比赛结束之后,我们在终点偶遇霍伊特父子,这对父子以大爱影响着很多人,也让我们更为坚定地跑下去,让更多人明白跑步和身体健康对自己有多么重要。
北京、上海、厦门、芝加哥、纽约……我们跑在一起,我们的跑团“嘉友跑”跑在一起,爱跑的人在一起,总有很多的共同语言。毛先生是领队,我是队长,我们一起经历了一段又一段难忘的旅程;还有副队长程旸,女队员中最能跑的贾晓萌,2015年4月26日,我们将同时成为完成世界六大马拉松赛事的中国人,这其中有跑步带给我们太多的妙处。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我们继续奔跑的同时,毛大庆先生翻译的第二本跑步书又将面世。作为跑友和晚辈,一是佩服,二要感谢。佩服的是,在诸多事务纷至沓来之时,毛先生还能静下心来治学、跑步两不误;感谢的是,这本关于波士顿马拉松的译著,算是留住了我们的波马记忆。书页常翻常新,记忆也时想时新。
希望您会把这本书读下去、读进去,如果您真的做到这些,也许我们的世界就会和您的世界越来越近。毛先生常爱念叨的一句话就是:跑得越远,离自己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