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9 17:58:09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自序
上编
差异即对话
一 差异的思想史旅程
二 20世纪西方差异思想的四大板块
三 差异的政治学:抵抗与对话
结语 差异即对话
价值星丛
一 民族主义:利益与想象的可见连结
二 世界主义:利益与想象的遥远连结
三 世界主义是难的
四 价值是一种符号,其所指是现实
五 价值星丛
结语
全球化时代的真理与方法
后殖民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
中西二元对立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信
当代世界问题与三种对话主义
让质料说话
一 认识的动力是物质性的
二 美学应将其研究对象扩大到一切能够引起感性愉悦的活动
三 文化的形成也需要某种强力的推动
四 人不是万物的尺度,而是万物之一
五 生态哲学必须考虑人的自然之维,否则将退回其所反对的主体哲学
当代国际对话理论与比较文学体系重构
一 比较文学体系:对话理论的缺席?!
二 当代国际对话新论巡礼:带着巴赫金出发
三 两部教科书:将对话置于比较文学中心的重要尝试
四 结束语:对话将带来比较文学的体系重构
中编
什么是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不等于研究文化,而是文化地研究
文化研究与美学复兴
汉学文化理论
理解媒介的延伸
作为一个美学概念的“地球村”
开辟“媒介美学”新学科
麦克卢汉与审美后现代派
新闻原本就是一种形式的文学
下编
论“内通”非“通感”
一 “内通”非“内视”,亦非“通感”
二 “内通”即“大通”
三 关于通与不通的问题
小结
黑格尔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吗?
民间文学与现代性的建构和反思
回不去的乡村美学
时间、自然与现代性工程
一 “停留”的时间与永恒
二 人法自然与自然法人
审美现代性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的三个误区
一 “审美”反对“现代性”
二 “人文主义”反对“科学主义”
三 “日常生活审美化”亘古就有,没什么新意
文学文化学要略
一 英国文化研究与文学文化学
二 文化的扩张与文学的变形
三 文学的文化政治学
四 文学结构—功能论对文学文化学的允诺
五 文学与文化的相互包含
六 文化之为用
七 结语
附录
走向消费伦理
再现·后结构主义·文化研究
美学:从现代到后现代
对话自我理论:反对西方与非西方二元之争
一 对话自我对西方个人主义的批判
二 对话自我理论:自我作为心灵的社会
三 全球立场与地方立场之间的紧张关系
四 对他者性和异在性的承认
增订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