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4-04 11:03:09
封面
版权信息
总序
第一章 当领导的学问
1.什么样的人能当领导:刘邦和项羽的比较
2.君臣相得的条件:从汉文帝用贾谊看用人之道
3.陶榖为何不得志:价值观与能力冲突时的选择
4.以无为成就有为:无为而治的管理学含义
5.领导责任该如何承担:司马师赢得支持的奥秘
第二章 领导者如何用权
6.古代领导人的用权类型
7.权力的支撑:资源·智力·时势
8.用权的可持续性
第三章 企业家精神的内核
9.妇人之仁和大仁大义是否对立:鸿门宴的思考
10.不择手段才是真正的原罪:袁世凯的兵变
11.基业长青的前提:对三大割据时代的思考
12.企业家要心怀敬畏:汉代罪己诏的治国功能
13.山水相依方成景:论企业家的“智”与“仁”
第四章 管理者如何读史
14.从传统文化中学什么
15.如何看待传统与现实、直笔与曲笔
16.读史的不同层次和境界
第五章 历史中的经典案例
17.从失败中观察成功:甲午海战的另一面
18.不可复制的管理经验:西南联大为何无法超越
19.管理学案例该如何总结:论丁谓的“系统工程”
20.如何避免系统错误的爆发:生辰纲是怎样丢掉的
21.轻诺必然寡信:王莽败亡的教训
22.政商一体利弊谈: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悲剧
第六章 辨析管理中的对与错
23.快意和厚道之间的取舍:做周瑜还是做鲁肃
24.以面子为重还是以事业为重:贡禹进谏的启示
25.性恶论与小人得志:朱元璋严刑酷法的偏失
第七章 古代社会的运作方式
26.古代政府的人数与规模
27.古代政府的权力与职能
28.政府大小的衡量标准
29.“送礼”是怎样形成的:古代官场陋规
30.对陋规的治理:雍正“耗羡归公”的得与失
31.探寻管理的规律:“陋规”与“耗羡归公”
第八章 儒吏·儒商·企业家
32.儒吏之争的历史轨迹
33.儒和吏的区别及合流之弊
34.儒吏关系在管理上的反思
35.儒商的前世今生
第九章 曾国藩的阅读名单
36.读经典常见的问题
37.斯文在兹:曾国藩的名单
38.曾国藩论治学方法和心态
39.接纳与理性并存
附录 史学思维和管理研究
1.管理研究的历史轨迹
2.史学思维对管理研究的贡献
3.史学的前车之鉴和用于管理研究之误
推荐作者得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