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把酒纵歌
有一次,先生和张灵去东坡酒肆喝酒,刚刚坐下,听他又在吟诗,张灵便和他打趣道:“东古先生,今日里东坡先生在家否?可否请他同饮几杯?”
“哦,他却是先人,已经故去许多年,不可再提,不可再提。”
“你们是兄弟,他故去几百年,你却还活着,好大寿限呢!”
“这,这叫什么话?我只是开我的酒肆,顺便喜欢他的诗词大气磅礴。伯虎先生,难道你不喜欢他的诗词?”
“他的诗词豪迈大气,我是特别喜欢。”
先生当然承认,苏东坡的确算得上是宋时的诗词泰斗,似乎男人里面,只有李太白能和他一比。不不,李太白是恣肆汪洋,天马行空,苏东坡是雅中有意,内蓄道理。这个人,分明是治国的良才,但偏偏官场生涯中另外存在一个“拗相公”王安石。不过,似乎那王安石舍得贬他,却并没有忌恨他埋没他,最终王安石下野,东坡先生居然还亲自登门拜访他,遂成后世一段佳话。
“二位先生,别看你们是读书人,可是,我所读他的诗词不见得比你们少。”东古先生忽然有点显摆之意,在这二位面前,他也算自负了。
“你倒会些什么?且背几首我们未听过的如何?”张灵兴致忽然上来。但他话音刚落,先生却制止道:“他只是一个开店的店家,且不要跟他计较。”
“不,你们是信不过我?你们不要小瞧人好不好?”苏东古忽然红了脸。先生察觉到他的心态,犹豫一下,道:“不好意思,其实真不该和您比试,如果您喜欢他的诗词,咱们倒可以做个交流……”
“今日里就是比试,以您二人桌上酒菜为赌,我要输了,酒菜分文不要,要是我赢了,你们得付双倍钱。”
“同意!”张灵猛地一拍桌子,他已经决意要比了。
“既如此……”先生略为沉吟,心说,今日倒又多出一桩趣事,不妨大家算一个乐子。便继续道:“那就听你的,大家只要开心,不准着恼。”
苏东古闻听,却自信满满,他手里正有《东坡乐府》和《东坡七集》,因为假意附会其为兄弟,平日里下了不少功夫。“那就按我说的比,你们随意提他的诗,以十首为限,我要背不上来,自然是我输。反过来由我提问十首,如果有一首答不上来,算是你们输。”
于是对赌开始。
先生和张灵真是想不到,苏东古果然对苏东坡的诗词熟通得很。张灵费尽心机,只想些刁钻古怪的题目,什么《浣溪纱·万顷风涛不记苏》、《浣溪纱·簌簌衣巾落枣花》之类,以及《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如梦令·春思》等等,竟都难不到他。
转眼十首过去,现在,该轮到苏东古提问了。
苏东古先皱皱眉头,道:“二位先生,我要提些《江城子》、《蝶恋花》之类,肯定难不到二位,请稍等,我去去就来。”自己径先过弄堂门回一趟内室,不一时回来,有板有眼道:“二位,有一首《老饕赋》,你们可曾会背?”
“《老饕赋》?”先生和张灵齐齐愣了一下。
“对,就是《老饕赋》。”苏东古看他们二人发愣,忽然有了信心,吴侬软语也强硬不少。
“《老饕赋》……”先生和张灵苦思冥想,竟记不起苏大学士诗词中是否有这首诗赋。也难怪,平时他们学的完全是诸子百家,并非苏大学士一家吧?
“怎样?你们心里并无印象吧?还是认输吧!小老汉我这顿酒钱,还是不敢赔出去的。”苏东古微微地笑了。
先生和张灵果真答不上来,只得认输求教,苏东古非得二人将酒钱结清之后再说。无奈之下,二人只好赶紧喝酒,那酒喝得也无滋味,心里只是想着《老饕赋》,赶紧结了双份酒钱,听那苏东古得意地自言自语:“可千万别小瞧我苏东古,我这名儿也不是凭空得来的,既然要借他的名字开店,自然得费力周折,我倒也结识了几个乡土秀才,搜罗到不少苏大学士不在集册的诗词。这一首,是苏大学士爱吃蟹子,特意写首吃蟹子的赋,且取其一段:‘……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酷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妙,真是精妙之至!”先生和张灵至此方知天外有天,齐齐叹服……
黑夜里,先生在床上紧紧裹着被子,翻来覆去,终于躺不住了,干脆爬起来,提了那个掐腰葫芦做的酒壶,上面还有个软木塞儿,然后摇摇晃晃出门。
先生到达皋桥东坡酒肆时,柜台上早无人影,内室却还有烛光。先生犹豫之下,只得试着敲门,只听屋里有人喊:“谁啊?”
“东古掌柜,请开开门,我要打酒。”
“打酒?咋早不来呢?都这么晚了,明天吧!”
“明天?不行,不行……”先生说话开始哆嗦,似乎近一年来经常喝酒大醉,身上已经有了某种反应,一不喝酒,手就会抖,而且说话时嘴唇也跟着发抖。
幸好门“吱呀”一声开了,屋里墙上所挂灯笼的光,立刻照在先生身上。眼看着苏东古从店里出来。
“哟,是唐秀才?还真是酒瘾上来了?快请进来,我这小店的三白酒,在苏州却也是正宗呢!怨不得你们文人喜欢喝我的酒。想当年,名震江南的吴宽状元也曾到我酒肆里喝过酒,我这酒肆,差点改成状元酒肆。只是我对苏大学士情有独衷,思虑再三,还是得保留老字号。”
他说话向来口没遮拦,先生听了,只在心里笑笑,倒不顾他讲什么。
“唐秀才,你要打多少酒?”苏掌柜接过酒壶拧开壶塞,问他。
“打满吧!”先生的酒壶,大概能盛两角左右。先生眼看着他把酒壶打满,又说:“有下酒的菜,也弄一点儿。”
“小店里除了招牌菜东坡酥肉,另还有太湖糟鱼,都是现成的,您都来一点儿?”
“还有糟鱼?挺好。不过苏掌柜,实话跟你说,我今日的账是要先赊着,等有了钱再给你送过来。”
“赊账?”苏掌柜惊异地睁大眼睛,像是不认识先生,先生只觉得脸面都丢尽了,心中好大羞惨,心说,难不成今日这顿酒赊不成了?以前来这儿时倒听苏掌柜说过,小店薄利经营,概不赊账。
“苏掌柜,我,我今日实在是……不然如此,我只赊酒,只赊酒行吗?”先生现在满脸陪笑,他也是完全无可奈何。先生现在的眼睛牢牢盯着酒壶,生怕苏掌柜把酒再倒回酒缸里。
苏掌柜却也是熟历社会,一见先生光景,只把酒壶往柜台上重重一顿,沉声道:“唐秀才,这些年来您倒也算是看顾小店生意。您现在的家境我也听说过,人活一辈子,哪能事事都如意?另外您的人品口碑在皋桥一带还算有些名气。您放心,我赊给您。”
说完,早拿新鲜蒲叶替他包了一方东坡肉,又另外包一包糟鱼,也不过称,连同柜台上的酒壶一发递到他手里:“拿去,啥时候有了再说,我这边不急。”
只这一句话,先生的眼泪差点落下来,连忙伸手接了,又举双手作一个揖,赶紧离去。
等回到家中,先生将赊回来的东西在床上摆好,忽然想到:“要是张灵这家伙在这儿该多好?只可惜,他现在该睡下了。再退一步说,他现在要是过来,恐怕这一壶酒不够,还得再去赊。”
便自己找个碗,脱了鞋赤脚上床,看那烛火头儿剩得也不多了。先满满倒一碗酒,拿筷子夹一条小糟鱼,略微尝一口,微微点头。哦,不得不承认,这糟白鱼真是太好吃了。这种白鱼号称“太湖三白”之一,当地人又称“太湖银刀”,肉质细嫩,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先生为这道美食,亦曾查考《吴郡志》,其中记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吴郡志》另有记述:“吴人以芒种日谓之入梅,梅后十五日谓之入时。白鱼至是盛出。谓之时里白”。因这种鱼多数梅雨季后捕捞,渔获众多,又不好储藏,当地人便利用糟鹅的办法,将吃不完的鱼清洗摘净放入糟缸内,加入盐、甜酒和其它香料,密封腌制三月方成。出缸时早已肉烂骨酥,糟香扑鼻,食用时或蒸或炖或煎,全在自己口味。先生今日买回的糟白鱼即是炖后冷食所用。
借着东坡肉和糟白鱼,先生连饮了三大碗酒。到此时,身上稍稍有些暖和劲儿,先生却放慢速度,看那烛火儿摇曳将息,不由得又开始伤感,大概人的一生,皆如这眼前的烛火儿相似,一支烛,便是一条生命,有些可以燃烧到终点,有些不定什么时候就被风吹熄。
烛火儿忽然连跳两跳,再无力跳动,眼瞅着熄灭。幸好窗外还有一牙月光,倒也看得清床上的东西。先生又倒一碗,才要喝,忽然门外有人喊:“伯虎在家吗?才刚看见你窗上亮着灯,你现在睡下了?”
先生闻听,手一哆嗦,竟是张灵那家伙过来了?想不到这么晚了,他竟还想着我,大概这就是兄弟的情分。不消说,立刻放下手中碗,连忙寻了鞋子穿上,出去帮他开门。张灵一进屋就闻见他身上的酒气,嗅着鼻子道:“好啊,一个人偷偷喝酒,还有糟鹅,还有糟白鱼,是从苏东古那儿买的?喝酒还不点灯,你倒怕个啥嘛?”
先生在黑影里,瞅着他手里提了一坛子东西,心知不用另外为他沽酒,登时笑道:“睡不着,这才去赊了点东西,正寻思你不得空,想不到你却闻着风过来了。有句话说的好:‘说曹操,曹操就到’。也好,既然你来了,咱二人干脆痛快一醉。”
于是忙摸索着找火镰火绒,又寻一根蜡烛打火点上,二人重新上床,张灵主动倒酒,又伸手拿一条糟白鱼胡乱塞进嘴里,“啧啧”几声,端起酒碗,也不说话,只跟先生碰一下,一口喝干……
那一夜,他们一直喝到整支蜡烛再次点完,而且半边月亮已经沉下地平线。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背着古代名家喝酒的诗,像什么王翰的《凉州词》,李太白的“将进酒”,什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临到结尾时,张灵居然站起身来,凛然道:“……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只要有美酒佳肴在身边,天下还有可愁之事吗?
张灵吟罢,回头再看先生,早已倒在床上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