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榆林堡
为了躲避洋兵,太后的车队绕了一个大圈子之后,进入了昌平地界。这里原是连材的故乡,以往我曾经来过。不过原先抄的是近路,何曾有过这些波折!
在延庆州的民家小院里草草吃过一碗小米粥、一碗东瓜汤,我揣着饿得七荤八素的肚子,跟着大家一同启程。
但是这次故地重游,我的心情大不相同!当初与我并肩踏雪的小兄弟如今已然天人两隔,一向大大咧咧不知伤心为何物的我,此刻的心情也不觉沉重起来!
我骑着我的小骡子,走在阴雨绵绵的乡间小径上,不觉看向前方骡子背上那顶小小的驮轿,现在伦贝子正陪着载湉坐在里头。我想,要是天再打起雷来,“表弟”会不会像挨着我一样,靠向我的“表侄”溥伦呢?
路上多得是五类人:打劫的、逃荒的、要饭的、逃兵和拳民。
我亲眼看见一群落败的拳民,头上依旧包着已经褪了色而且破旧不堪的红巾,他们冲进一户民居,而后,类似大师兄一样的人物失落地跑出来,扯着嗓子喊:“妈妈的,啥也木有!”
耳边听着周围时时响起的枪声,一向自诩胆量非凡的我也不觉心悸,一阵发自内心的惧意,不争气地从我心底里冒了出来。
又走了一段路之后,我抬头看见前方门墙上灰底红字写着:榆林堡。
不一会儿,再次奉命探路的崔玉贵又回来了,他下了骡子,走到太后驾前,行礼过后,恭敬地说道:“启禀太后,怀来县令吴永,闻知两宫圣驾西巡,特地出县城30里前来接驾!”
太后眼神依然犀利,只是眼袋显得更大,加上几天没有睡好,早就留下黑眼圈,那双眼看着直渗人!
此时“姑母”的脸上露出释然的神色,她让暂时停了轿,一只剪了长指甲的略显老态的手撩开青色的呢帘子,回头沉着声吩咐我,“泾德,你大舅子病了,只好在轿里休息。你跟着崔玉贵去,到前边把吴大人领过来!大老远的跑来,不容易!哎,乱世出忠臣啊!”
我道一声,“侄臣遵命。”便跟着老崔去了。
不一会儿,一个三十多岁的官员跟着我们到达了太后的轿前。
我偷偷地细看过吴永,他一袭青色七品官服,瘦长脸盘,细长型的个儿,生得细眉长目,鼻梁不高,嘴唇很厚,人显得比较稳重。
我心里暗暗盘算,他是个值得托付的人吗?
只见吴永上前,向着太后的轿子行了个大礼,“微臣怀来知县吴永,恭迎太后銮驾!”
太后十分满意,点了一下头。这时,车把式赶着载湉和溥伦的驮轿上来,吴永又朗声道:“微臣吴永迎驾来迟,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我看见载湉眼神冷漠,垂着眼皮没正眼瞧吴大人。
接着是第三乘轿子,里头坐的是静芬皇后。
这次吴永没了声响,只是低头行了一个跪安礼。
剩下的车轿一辆辆接着驶过,吴大人却完全不在意,只是垂首侍立在原地。
“行了,吴永!你很懂规矩。真是我大清的忠臣!如今安排我和皇帝到哪里去安身呢?”
吴永的眼睛迅速湿润了,“太后老佛爷!”他抹了抹眼,“臣这怀来县给拳民围住了!到处是乱兵,臣听闻两宫‘西狩’,故而早点做了安排,请两宫移驾到榆林堡里暂歇。臣在那里最大的客栈里,留下三间还能住的房!”
“好好!吴大人,你真是大大的忠臣!跟岳元帅和包青天一样的忠臣!我们母子回宫之后,一定好好报答你!”
“刚才他为啥见了我就没反应?哼!你没反应,不妨碍大爷我快活!”
我打着骡子回到自己的队列的时候,听见坐在轿车里的溥儁粗着嗓子说了这么一句,接着,继续赶路的众人就听见了大阿哥的“抗议之曲”。
“想当初在朝为官宦,朝臣待漏五更寒。到如今夜宿在荒村院,我冷冷清清向……谁言呐啊啊啊!”
大阿哥在轿内自拉自唱,唱的是一出《文昭关》。
《文昭关》是一出老生戏,讲的是春秋末年伍子胥被楚平王和谗臣费无忌陷害,全家除他以外都被诛杀,他悲愤之余逃往吴国借兵复仇。在途中他住在东皋公家的废园中,唱了这么一段。
许是大家忙着赶路,没人赞扬溥儁的“才艺”,大阿哥十分不满,又换上唢呐,吹了一曲凄凉至极的《清江引》。
但是悠扬的曲声很快就低沉下来,因为有人用手绢堵死了那支唢呐的喇叭口。
虽然低沉,乐曲还是在进行着,西行之路十分漫长,前方的路吉凶未卜,而我此刻更担心的是我的家人和我那不知生死的干爹。
吴大人给安排的地方果然不错,而且太后一行也得以换装,这时候恨我官卑职小,吴大人也没顾上给我们几个亲贵替换衣服。(反正我是个冒牌的“亲贵”,事到如今对吃的穿的也没啥特别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