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力
作为政治组织的政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纲领的政治组织。作为政治组织,政党与权力的关系密切相关,诚如哈维·福格森所言:“一切权力产生于组织,一切组织的目的,乃在谋求其权力。……一切政治力量,均必依赖与出自于组织。”[1]也就是说,组织力来自组织的权威和力量,包括政党在内的各种政治组织都有着自己的权威和力量,这些权威和力量,构成了政党组织力的基础性来源。
1.何为政党组织力?
政党的最主要目标是参与或执掌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纲领,政党的目标追求和实践活动涉及对国家权力的掌控与运用,以及对整个国家体系和社会体系的领导与治理。这一切,对政党的领导能力和治理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对其自身组织体系的科学构建和高效协作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所谓政党组织力,亦即政党不仅要领导和管理自己的组织成员,还要带领组织成员去管理国家和社会,换言之,政党组织力,指的是政党组织高效协作以提升其领导力或执政力的一种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力内涵,因党的目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调整而有不同的阐释。(1)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组织力。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不同于其他阶级的一个鲜明特点就在于它的“组织性”,“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就一事无成。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2]。中国共产党等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它的发展和革命目标的实现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注重工人阶级的组织力。《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指出:“所以工人们时常要记得他们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训练自己的组织力和战斗力。”[3]也就是说,党早期强调的组织力,指的是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的组织力,即工人阶级组织自己的能力以及组织起来所具有的革命力量。(2)党的组织力。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非常注重工人阶级组织力的同时也注重党的组织力,同时发现党一直存在着组织力薄弱的问题。1929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给毛泽东、朱德等的信》中指出,“故党的战斗力组织力虽经六次大会正确路线的指导终还未健全起来”[4],对党的组织力较弱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因此,到1930年3月18日,红军总前委发出的《前委通告(第三号)》指出:“红军到了这些县内,要有计划地帮助原有红色区域的党及群众去组织政权,建设武装,分配土地,加强党与团体的组织力和战斗力。”[5]这里所说的党的组织力,指的是党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的能力。(3)“革命的组织力”和“政治组织力”。1930年9月,党的扩大的三中全会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中指出:“党在苏维埃区域要反对农民群众中散乱无组织的倾向反映到党里来,并且党还应教育和领导群众,使他们能逐渐习惯于无产阶级的原则,习惯于苏维埃政权的使用,以加强革命的组织力。”[6]这里的“革命的组织力”泛指一切革命的主体组织起来所形成的革命力量,强调农民等非无产阶级要有严格的革命组织性。没有这种组织性,就不会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1937年,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7]这里所说的“政治组织力”,指的是两国政府的政治动员、政治宣传、政治组织的能力和力量。
2.新时代党的组织力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了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问题。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8]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党的组织与党的力量之间的关系,指出组织能使力量倍增。2016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时指出,要“必须激活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组织力”[9]。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到基层组织组织力问题,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激活起来,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0]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最为完整的一段论述。论述强调了两点:一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题和重要任务;二是突出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强调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作为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党的组织力建设做出了完整、全面的阐释,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性意义。
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从政党政治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强调的组织力更多的是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具有特殊的组织性和超强的组织能力这一点来阐释的,而且侧重指向党的基层组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的内涵可以表述为:中国共产党动员、组织和整合人民群众、党员干部以及社会组织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力量,它一般包括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动员力、组织驾驭力、社会号召力。概言之,以党的组织力建设为中心,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乃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