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版《道德经》全本全译全解读(3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十一章

上士[1]闻道,堇[2]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3]有之曰:明道如费[4],进道如退,夷[5]道如颣[6]。上德如谷,大白如辱[7],广德如不足。建德[8]如偷,质真如渝[9]。大方无隅[10],大器免成,大音希[11]声,天象无形,道褒[12]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1]上士:“上”,上乘的,上等的;“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上士”,上乘之人,上等之人。

[2]堇:不足、竭尽。

[3]建言:早已存在的说法,指古语或古谚。

[4]费:通“悖”,谬误,违背常理。

[5]夷:平坦,平顺。

[6]颣:丝上的疙瘩,形容不平顺,《说文》:“颣,丝节也。”

[7]辱:《仪礼》注:“以白造缁曰辱。”白布染黑,形容遭受污染,变得污浊。

[8]建德:“建”,指建树,建立;“建德”,具备建树性的德。

[9]渝:《说文》:“渝,变污也。”水从洁变污,形容改变、违背。

[10]隅:墙角,角落。

[11]希:本义指麻布织得不密,空洞很大,用于声指声音很空洞,听不到具体内容,所以第十四章说“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

[12]褒:宽大,广大。


译文

上乘之士听闻了道,竭尽所能奉行它;中乘之士听闻了道,有时候放在心上,有时候就遗忘了;下乘之士听闻了道,哈哈大笑。如果他不嘲笑,那道就不足以为道了。所以有古语是这样说的:光明正道好像是悖逆,进取之道好像是后退,平顺之道好像诸多阻碍。最崇高的德,好像空谷一般低下;最纯净的洁白,好像遭到玷污;最宽广的德,好像有所不足;最具建树的德,好像懈怠偷安;最纯真的本质,好像污浊浑蒙。最大的方正没有直角,最大的器物不会固定成形,最大的音律听不到它的声调。至高无上的天没有具体形象,至大广博的道没有名号。唯有道,善于造生万物,且善于成就万物。


庄子补释

【原文】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

——《庄子·逍遥游》

【复观译读】肩吾向连叔求教:“我从接舆那里听到的谈话,大话连篇不合情理,一说下去就没有边际。我十分惊恐于他的言谈,就好像天上的银河一样无边无际,和世事的常理相差甚远,确实是太不近人情了。”连叔问:“他说了些什么呢?”肩吾说:“‘在遥远的姑射山上,有神人居住,肌肤白晰如冰雪,体态柔美似处女,不吃五谷,吸清风饮露水,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精神凝聚,使万物不受灾害,年年谷物丰熟。’我认为这全是虚妄之言,一点也不可信。”连叔听后说:“是呀!对于瞎子没法和他们一起欣赏纹彩的美观,对于聋子没法和他们一起聆听钟鼓的乐声。难道只是形体上有聋和瞎吗?思想上也有聋和瞎啊!这话似乎说的就是你肩吾。”

【原文】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庄子·秋水》

【复观译读】所谓精微与粗大,仅限于有形的事物,没有形体的事物,是不能用数量来分析的;不可以限定范围的东西,是不能用数量来计算的。可以用言语来谈论的,是事物粗浅的部分;可以用心意来传达的,是事物精微的部分。言语所不能谈论的,心意所不能体察的,也就不限于精微和粗大了(超出了有形之物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