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自序
本书第一版自2021年6月上市以来,累计加印30多次,销量超20万册,常年盘踞各大图书电商及电子书经管类排行榜,更是有幸得到不少读者的谬赞。其中,有三位读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读者是一家有百亿市值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她在读完《赢利》后,委托身边的人四处打听我的联系方式。当我们第一次通话时,她毫不吝啬地表达了自己仿佛觅得知音的喜悦,因为书中许多观点与其经营理念不谋而合,并询问我们何时能面谈。我告诉她我正在厦门开课,她竟二话不说,带着女儿及核心高管一行10人从山西奔赴厦门课程现场。
第二位读者是电动车第一股雅迪股份的董事长。他在读完《赢利》一书后,将此书推荐给了公司总裁。总裁读毕,又推荐公司的3 000多名同事共读。后来,总裁又力邀我去雅迪总部参观交流。接待我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营销副总裁拉开他的包,对我说:“我很少在包里放书,但我的包里永远放着一本书,那就是您的《赢利》。”
第三位读者是郎酒集团的汪董事长。他在读完《赢利》后主动联系我们,希望将这套方法论悉数传授给他的管理团队。我告诉他:“包场收费很贵。”他问我:“多贵?”我回答:“1 000多万元!”结果他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期待这套方法论在我们公司落地见成效。”之后我们仅仅开了一次视频会议,郎酒集团就与我们签订了1 680万元的合同。直到来到赤水河畔的郎酒庄园时,我才第一次见到汪董事长。由于课程反馈很好,郎酒集团很快又安排了第二场培训,自此开启了行动教育与郎酒集团后续一系列的合作。
类似的故事还有许多。在感念读者厚爱的同时,我也开始思考:为什么这本书能打动这些纵横商海数十年的经营高手呢?本质上是因为我们过去的经营逻辑和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今天的市场环境了。在全球经济格局重构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且正处于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生存逻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以量取胜”走向“以质取胜”。新的形势带来了新的问题,新的问题需要新的解决方案,而这本书正好踩在了时代的节拍上,它为企业培养经营型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也让我意识到这本书的使命感,因此我决定应中信出版集团之邀,对本书进行再版增修,将近三年来的所思所悟及实践心得加以增补。
这就绕不开一个关键问题:三年来,我的经营理念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我过去的经营理念更多受到西方经典管理理论的影响,而我认为当下更需要东方管理智慧。因此,近10年来我深度研习《孙子兵法》《易经》《道德经》《论语》等国学经典。东方智慧与西方经典的碰撞和融合,不仅让我对经营有了微观洞察,更让我从经营的局部走向整体,从经营的单点走向系统,最终形成经营闭环。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当数我从中悟出的经营“四极哲学”:
· 标准极高
· 动作极简
· 速度极快
· 成果极大
首先,标准是经营中一切源头的定义,是经营的“元问题”。企业从一开始就要选择最高标准,择高而立方能占据最高势位,形成俯冲之势。标准极高的同时,还要动作极简,取一舍九。然而,加法是人性,减法是智慧。要做到取一舍九,就必须找到事物的主要矛盾,如庖丁解牛一般直击本质,用最小的资源撬动最大的成果。而速度极快是要提升时间效率。时间是经营的先决条件,也是经营的最大成本。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拿到最大的成果?这考验的是企业能否把资源聚焦到产出最大价值的牛鼻子动作上。最后,成果极大不是利己,而是利他。因为利他是最大的利己,如果不能同时成人,就不可能成己。所以,企业要拿到大成果,就要帮助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客户、经销商等,拿到大成果。因此,“四极哲学”是一种典型的整体思维,真正做到了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在增订新版时,我将“四极哲学”植入了本书的每一个模块。
这套系统也是行动教育一直在深度实践的“行动管理模式”。当然,行动管理模式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它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耦合,必须知行合一。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不日前,一位券商朋友问我:“在同行业绩几近腰斩的大环境下,为什么你们的收入能逆势增长近50%,利润增长96%呢?”
答案无他,无非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践行行动管理模式。作为一号位,我更要永葆敬畏之心,躬身入局,身先士卒。因为今天企业面对的是复杂的、动态的市场,我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踩泥土。正是日复一日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才让我感受到商业战场的真实、鲜活和温度。我如果没有这种临场感和体验感,就不可能有语言的穿透力,更不可能对学员有所启发。
因此,行动管理模式不只是一套理论,它更需要在行动中检验,在行动中纠错,在行动中发展,在行动中完善。增长也从不来自一套系统,而是来自企业家的躬亲实践,来自每人每天的头拱地死磕。企业家只有全身心地浸泡在市场的泥泞之中,灰头土脸地体察每个细节的来龙去脉,洞悉经营的节奏和节点,才能闻到泥土的芳香,听到市场最真实的脉动。
是为再版序。
李践
2024年10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