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繁华的峰谷
上海畸形繁华的巅峰期是四年,整四年,已过去半个世纪了。一九三七年秋末,日军在杭州湾登陆。租界之外的上海地区一沦陷,租界便成为“孤岛”。而“八一三”抗战爆发,不仅苏州河以北的居民仓皇避入租界,上海周围许多城市的中产者,以及外省的富户也纷纷举家投奔租界,人口从一百万猛增到四百万。外国人不仅不走,反而越洋来“孤岛”,利用租界当局采取的所谓中立政策,使冒险家的乐园险了别人,乐了自己。
英美金融资本通过汇丰、麦加利、花旗三大银行,稳稳控制上海的经济枢纽。欧美各国商品充斥上海市场,很多商店就纯卖外国货,而且是一流精品。苏联的大轮船,旗帜招展地泊在港口。中国物资也从上海输出。好莱坞影片、莫斯科影片同时在上海开映,而上海正是国际间谍活动的远东最急剧的漩涡。法西斯德国特派大师级宣传战家专驻上海,美、英、法、意、苏联都在上海精心设置间谍机构,《大美晚报》、《字林西报》、《泰晤士报》、《密勒氏评论》、《二十世纪》、《总汇报》、《时代》、《每日战讯》,这些英文、法文、俄文、中文的报刊布满上海街头。广播电台更是直接发出呼声,美国电台、苏联电台、德国电台用中、英、俄( )[1]
所以,比起来,还是古代的那个卖旧稿的儒生可爱,祝福他很快就卖掉了稿去买书、米,并且后来高中状元,奉旨定婚,不必费心于写情书。而那时候的路人也可爱,甲、乙、丙、丁虽然不一定是作家,那甲乙丙丁者比当代的作家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呢,因为在当时是绝不会有什么苏轼诗选苏轼著的。现代人编印古代人的作品,也套用这个程式,真是罪过。
“不这样又怎样呢?”
他们异口同声地反驳。
张三小说集 张三著
李四选————
某日在纽约的中国城作广式饮茶时,同座有资深作家和老牌的出版商,我说:“《史记》就难不倒司马迁,司马迁幽禁在蚕室中时,曹雪芹在黄叶村啜粥时,未知有没有人发断言:‘我看将要产生伟大的作品了。’”
王实甫比关汉卿更懂艺术。
虽然《西厢记》算不得悲剧,而王能作为悲剧处理,关却( )[2]
柳敬亭就是自觉的艺术家。
关
马致远
郑光祖(元)
白朴
汤显祖、孔尚任(明)、李笠翁(清)、王实甫(元),都太唯美,一味美声唱法,自己限死了,所以写不深、不切,也不敢直白,总要弯弯曲曲,精精致致。唯美主义是害人的,害人不浅,所以真的大家都不肯自限于唯美。
《老残游记》(刘鹗)、《儒林外史》(吴敬梓)的作者,只能说半自觉,时良时莠,总是不纯粹的。沈复,倒是差不多是自觉的,所以每有修培特的味道。
[1]编者注:作者付之阙如。
[2]编者注:作者付之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