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向死而生(求追读)
由于受到那篇文章的影响,有些未见全貌的领导,本着少犯错的原则,就找出版社谈话了。
一群领导连夜开会后,原本要加印五万册,也因为这篇文章暂时搁置了,率先收到消息的莫常山那个气啊!
正月初五。
原本还想迎财神的莫常山,没打算赢了,直接就跑到上美出版社那边,在那个江副总编的办公室前大骂。
“窝里横的狗东西......别以为我不知道,当年很多人就是被你给举报的,迟早你会遭报应的。”
隔壁的总编办公室,无语地哼了两声:“人不在,你骂有啥用,有胆子你就在会上骂。”
“陈总编,您在啊。”
陈礼达自然知道,莫常山就是故意骂给他听的,不过这件事江维山确实做得不好看。
先进出版社虽说是联合经营单位,可实际上,还是上美这边管理的。
跟同一家单位没啥区别,也算是自家人,可往自家人捅刀子这件事,这就有些说不过去。
可偏偏这件事,还有不少人站队江维山,那天他也在新华书店看见《风云》被抢空的场面。
他们出版社的连环画也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场景了。
虽说如今连环画看起来如日中天,去年印刷量更是达到历年以来最大的数量。
全国出版连环画增加到1000余种,4亿多册,以至于都出现了用纸荒。
可因为出版的连环画实在太多了,竞争也跟着变大,新华书店也不可能把所有连环画都放在书架上。
好卖的,就放在书架上,卖不动的,就堆在仓库里。
《风云》的畅销,让不少连环画家感受到了危机,联手打压他是很自然的事情。
可家里两个孩子打架,对于家长来说,都是一件烦心事,好在这件事还有解决的办法。
陈总编敲击着桌面:“就目前这个情况,就算我给你签字,新华书店那边估计也不敢把《风云》上架,今年五月份,有个前往香港的考察团,你跟我一起去,看看有没有可能在香港出版,到时候,赚到外汇了,自然没人敢继续反对。”
莫常山一听就明白了,陈总编压根就没打算站他这边,而是在和稀泥。
“等五月的话,那个郑非说不定就真的飞了,人家说不定找其他家胆子大的出版社去了。”
陈总编冷冷看了他一眼,关于《风云》版权全在郑非手里这件事,他对莫常山还是有点意见的。
“怎么安抚画家,那是你的事,你跟我说有啥用。”
见领导生气了,莫常山立马笑脸道:
“是这样的,领导,郑非还没有自行车,平常都是走路到画室的,挺浪费时间的,咱们出版社这边能不能匀一张自行车券给我们。”
陈礼达皱着眉头:“春节后,你去找办公室的赵主任,让他给你留一张,还有你自己跑下财务,把《风云》的稿费领了。”
“明白了,领导。”
......
他们两人不知道的是,就在初五这天,有个年轻人一手拿着稿件,一手拿着红牡丹。
来到了外滩圆明园路149号的哈密大楼,很顺利就将李雯雯代写的那篇《一个待业青年决定去死》投给了文汇报。
......
文汇报。
卢新华的《伤痕》在没出版前,就是先在这里发表的。
事实上,他也有向《人民X报》投稿,可却没有过稿,可却收到了退稿信。
“卢新华同志,你的来稿经研究决定不予刊用了,现退还给你,欢迎继续来稿。”
后来经人介绍,这才与《文汇报》搭上线。
《文汇报》也非常给面子,破例以整版篇幅,登出他的那篇短篇小说《伤痕》。
而刊登《伤痕》的那一期报纸,也成了文汇报的高光时刻,加印到了180万份。
发表《伤痕》时,卢新华还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当年他24岁。
自那时候开始,伤痕文学便疯狂地出笼了,有张贤亮的《灵与肉》、叶辛《蹉跎岁月》、刘心武《班主任》......他们逐渐形成一个圈子,占据了中国文坛的半边天。
......
编辑室就是这样的,有时候非常闲,可忙起来的时候,那叫一个要命。
一个年轻还在那喊着无聊。
老编辑冷哼了声:“白班无聊的话,给你调到夜班去要不要?”
小年轻赶紧摇头。
“夜班的那些人太猛了,完全搞不过他们。”
就在这个时候,楼下负责传达的大爷,拿着一份牛皮纸袋装的稿件过来。
“胡编辑,您看一下。”
看到负责传达的大爷,大家都很清楚,他肯定又收人家烟了,可大家都没点破。
大爷在这里才是老资历,他们主编都不一定有他干得久,有时候,社长对他也是客客气气的。
可当大家看到文件袋上写的标题,《一个待业青年决定去死》,大家瞬间精神抖擞了起来。
“这标题,带劲啊。”
“哈哈,一看就是来搞事的。”
别的报社看到这种标题,往往都是敬而远之,可他们不一样,作为一家旗帜鲜明地站在思想解放的潮头的报刊。
他们就喜欢这样的文章。
“我叫郑非,是一名初中毕业即失业的待业青年
......
......
身在棚户区的我,既没有一份稳定的铁饭碗,也没有单位愿意接收,像我这样的人,成了城市里人人厌恶的游魂。
所以我决定去“死”。
可我的死,并不是真的死,而是向死而生......放下对环境的抱怨,放下对所有不公的不满。
开始与自己和解。
为了能让自己感受到生命确实还在流动,我去给一位壁画师当学徒......夜里认真练习绘画技巧。
(省略)
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我完成了蜕变,好不容易在一家名为先进的出版社里出版了我的首部漫画《风云》。
......”
整篇文章下来,并没有提到半点被某报纸点名批评这件事,可却无时无刻不在提他。
看到这里时,几个编辑恍然大悟,难怪郑非两个字,有那么点熟悉,毕竟编辑室里,还真就有一本《风云》漫画。
除了漫画外,编辑室里,同样也有那份《书包里到底藏着什么》的报纸。
他们对这篇文章意见有点大,认为对方是小题大作,故意套公式打压对方。
编辑室里,原本还讨论着,要不要写一篇文章抨击下那个姓江的,可没想《风云》的正主居然来投稿了。
老编辑说道:
“这篇文章,大家怎么看?”
几个编辑笑了笑:“写得好啊,还能怎么看,为待业青年发声,看似经历了很多苦难,可却让人充满希望......好一个向死而生啊。”
“我觉得这个叫郑非的,都可以不用画画了,直接来咱们报社当编辑了。”
“我觉得单独刊登他这篇文章不够,咱们再单独采访一下他?”
“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