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捷径:经济学思维下的高效养育路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教育是孩子在投资,而非家长在投资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投资之一,这应该是大多数家长的共识。所以,很多家长在子女教育上拼尽全力,他们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报各种价格不菲的兴趣班、辅导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不留任何遗憾,有的家长几乎拼到弹尽粮绝的地步。可是,结果呢?焦虑、失望、无奈可能是很多家长得到的投资回报。是孩子做错了,还是家长做错了?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家长对教育投资的理解存在偏差。

投资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与投资相对的是消费。简单地说,消费是一种可让人获得即刻满足的行为。吃一口美食,我们可立刻获得满足。看一则搞笑视频,我们可立刻收获欢乐。这些行为都可让人获得即刻满足,是消费。

与消费相悖,投资是主动放弃即刻满足而选择延迟满足的行为,是对当下消费欲望的忍耐。即刻满足是人类的本能。在远古时期,人们摘到果子并第一时间吃掉,马上可以获得支撑生命的能量。相反,如果暂时把摘得的果子存起来,那么这些果子可能会被同伴或其他动物吃掉,也可能因为腐坏而无法食用。由此,个体生存面临的风险将随之增加。可见,当时那些不懂得即刻满足的人存活概率更小。适者生存,所以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即刻满足的习惯。

可以说,即刻满足是顺人性的,而延迟满足是反人性的。累了就休息的人,是常人;累了却选择忍耐而继续奔波劳累的人,不是常人。人类之所以会放弃即刻满足,做出反人性的投资(忍耐)行为,是因为忍耐会在未来带来更大回报。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储蓄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投资。我们放弃现在消费100元,而把它存到银行,一年后可获得本金和利息。利息就是忍耐的回报。

投资的基本逻辑是,放弃当下的消费(即刻满足),忍耐一段时间以获得利息(收益),未来便可以消费更多(获得更多快乐)。由此可见,教育肯定是一种投资。教育投资的基本逻辑是,孩子放弃当下的休闲和娱乐(即刻满足),将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读书、学习、做题、考试等,以在未来收获更多的收入、更多的快乐、更多的自由。

我想提醒的是,家长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教育是孩子对自己的投资;第二,读书、学习、做题、考试等是投资的过程,而不是目的;第三,未来至少是十年寒窗苦读之后,教育投资的忍耐期超长;第四,教育投资的目的是未来收获更多的快乐。

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家长放弃当下的消费(即刻满足),把大量的金钱、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忍耐),期望孩子未来获得更高的收入或更高的地位。你发现了吗?在这样的教育中,教育变成了家长的投资,孩子变成了家长的投资标的,孩子未来的成功是家长教育投资的收益。

问题就出在这里!

当教育变成家长的投资行为时,家长就会随时关注投资回报,比如孩子的成绩是不是达到了家长的期望、孩子的成就能不能让家长扬眉吐气等。孩子一旦让家长失望,家长就会质疑自己的投资收益率,并会把一切问题归咎于投资标的——孩子。

换到孩子的视角,孩子放弃当下的娱乐、休闲等而选择读书、学习、写作业、考试等,不论成绩如何,他们已经在忍耐了。每天的作业质量、每学期的考试成绩只不过是投资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既不是教育投资的目的,也不是教育投资的收益。我在上面讲过,教育的投资结果需要忍耐10多年才能看到。当考试成绩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时,孩子得到的是来自家长的即刻抱怨甚至批评。也就是说,孩子一边忍耐痛苦进行学习,一边还要承受来自家长的抱怨甚至批评。

教育投资的回报周期一般都超过10年,孩子要忍耐10年以上,真的不容易。所以,家长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是:育儿是家长的责任,而教育是孩子自己对自己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