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问题与短板
(一)农业农村数字化资金投入偏低
《2021年北京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市乡村人均农业农村数字化财政投入18.01元,与2021年相比增加4.21元,但与东部地区均值(67.3元)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市仅有4个区的乡村人均农业农村数字化财政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7个区人均农业农村数字化财政投入不足10元,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北京市农业农村数字化社会资本投入较2019年有明显下降,比2019年的3.19亿元下降0.46亿元,人均投入减少10.63元,仅有3个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昌平区、海淀区、怀柔区、顺义区在北京市农业农村数字化社会资本人均投入均为0,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社会资本投入激励不足,导致北京市发展环境水平下滑。
(二)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严重滞后,电商发展有待加强
《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市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为16.46%,排名全国第25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04个百分点,比全国最高的中部地区低14.34个百分点,比浙江省、上海市分别低25.14个、22.94个百分点。其中大田种植发展较快,为18.7%,排名第23位;设施栽培为5.84%,排名全国第29位。北京市生产数字化水平在各指数指标中最低,其发展水平与全国先进地区差距明显。《2021年北京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数据显示,除延庆区外,其他12个区生产数字化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市农产品基本采用线下销售的方式售卖,仅有5个区网络零售额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8%),有4个区网络零售额占比不足3%,例如,北京市排名第一的门头沟区(36.06%)与全国排名前100的县(市、区)(43.2%)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而怀柔区、延庆区、朝阳区等6个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比较2019年有所下降,北京市网络零售发展缓慢,导致经营数字化水平难以提升。
(三)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三务”公开水平仍然滞后
在乡村治理信息化方面,北京市各区之间差异极大。《2021年北京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数据显示,怀柔区行政村“三务”公开水平、“雪亮工程”覆盖情况与在线办事率三项均为100%,位列各区第一。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共有7个区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低于北京市平均值,其中朝阳区总体信息化率仅14.59%,其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行政村“三务”公开水平、“雪亮工程”覆盖情况最为落后。另外6个区分别为昌平、大兴、密云、顺义、通州、延庆,其落后原因为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行政村“三务”公开水平、“雪亮工程”覆盖情况中的某一项数值过低。因此,推动各区之间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共同发展,需加强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行政村“三务”公开水平与“雪亮工程”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