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有女,空间通异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日常瘸腿做事

还有春天野菜生长时,祖孙两个就会去挖野菜,能卖出去就卖,卖不出去就拿回家自己吃或者煮了喂猪和鸡。

夏天时会摘了自家地坎边上的李子还有寻野地里的地滚儿去卖,那地滚儿小小圆圆的一颗,熟透了掐掉头尾放嘴里,甜得不得了。

秋天会摘八月瓜,八月瓜又名八月炸,也很甜,就是里面的籽太多了,吃一口如同机关枪一样,噗噗不停吐籽。

冬天就摘地里的大白菜,一年到头,总有能卖的东西,所以祖孙二人的日子虽贫穷,却也没到吃不起饭的地步,只是吃不饱也吃不好而已。

肖然就静静坐在门槛上,看肖老太婆喂完鸡又去扫地坝,将来回走路带的泥土用竹条枝丫绑成的大扫把扫到地坝外的田里。

干完这些,又看她背着破旧的背篓,对肖然道:“乖孙,你乖乖在家等婆婆,婆婆去菜地里把菜秧子种上。”

肖然点头应下,就见肖老太婆拄着锄头,往后山菜地里去了。

三月里其实是非常忙碌的,以往有肖然帮忙干些琐碎的事情,如今肖然的腿没大好,很多事情都要肖老太婆做,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到天黑透了,还在忙碌着。

肖然没什么事情,就拖着伤腿也拿了背篓,取下一把镰刀和一个竹编小凳子,还有一根带分枝的粗树枝子,将分叉夹在腋下当拐杖,慢慢朝田里去。

如今田地里多半还荒着,肖老太婆干不了太多,又因为肖然的身体,她已经比往年晚了半月收拾菜地了,以往的时候,菜基本已经种完,剩下一些施肥的工作也会在小肖然的帮助下,三天左右能完成,过不了几天就要锄地翻地,为接下来种红薯和玉米做准备,种完这些,油菜籽马上也成熟了,如今油菜地里开满了油菜花,蜜蜂们围着油菜嗡嗡作响。

肖然之前看过了,红薯已经被肖老太婆切好种到地里育苗,就还剩土地没侍弄。

她如今多的也不能干,就只能拿着镰刀去地里挖人能吃的野菜和猪能吃的野菜野草。

想了想,马上就要进入夏季了,如今正是蚂蚱生长的季节,还有一些地里的虫也在慢慢长大,她干脆又拿了一截装水的竹筒,慢慢往地里去。

肖老太婆在后山坡上见她走出门,扯着嗓子喊:“乖孙,别走远了。”

肖然大声回了句:“晓得了。”

就这么两句话的功夫,她就已经走到了田里,田里如今野菜正是疯长的时候,野草很少,像蒲公英、面条菜、蚂蚁菜、荠菜、灰灰菜、马兰头……等等野菜遍地都是。

她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拿着镰刀直接对着一朵荠菜根就割下去,然后拿起来甩甩露水和泥土杂草,扔进背篓里。

她只挑好的要,不好的就随手连根拔了,扔到一堆,看到虫子和蚂蚱,不管大小都捏住扔进竹筒里,这块田就两分左右,她干活的速度并不快,但因为细心专注,不过一个上午,就收拾好了一半。

肖然擦擦脸上的汗,背着背篓拄着树枝子慢慢起身,田里的竹凳和镰刀她也不管了,反正这边也无人会来,下午她接着收拾。

回到家,她先绕过东屋墙的柴棚,来到灶屋后边开着的一个小窗户前。

小窗户前连着的是一个很大的水缸,是用一整块大石头凿出来的,水缸上方吊着一根竹子,竹子里是空心的,正有成人手指头粗细的水流从竹筒中流出,哗啦啦地砸在下方的水缸里。

水缸旁边有一个打磨出洗衣服和淘洗东西的石台,石台是斜向下的,三面都有高出来的台阶用于存水,像一个斜着放的撮箕。

在靠右边最低处,有一个用凿子凿出的小孔,台阶上还有一块看不出原本颜色的破布,破布旁还有一根被磨得圆圆的树枝。

根据小肖然的记忆,肖然用那根圆圆的树枝将那块破布塞进小孔里,塞得紧紧的,才拿起放在水缸上漂浮着的葫芦瓢,一瓢接一瓢,让石台里存满水,然后把刚刚割回来还带有泥土和露珠的野菜倒进石台里,用手将野菜抓起两大把,抖了几下又放进水中深深按进去水里,又抓起两大把抖着,接连来了许多下,见水已经浑浊,她就把野菜都捞起来放进背篓里沥水。

摸索着把小孔里的破布扯出来在混水里洗涮了一下,静等着水从小孔中流下去。

石台下方是一条水沟,水沟接着地坝边上的水田,水缸靠近水沟的那边顶部被磨出了一个凹槽,泉水太满时就会顺着水缸顶部的凹槽流进水沟里,再通过水沟流进田里,所以底下田里存水很方便,也免了水缸里太满四处乱流,流进灶屋中去。

等石台中的水流尽,肖然舀出清水冲干净沉积在石台底下的泥土,又堵上孔接着舀水,直到野菜洗了有三四遍,水变得清澈了,她才提着洗干净的野菜又顺着东屋墙根回到地坝。

将背篓带野菜放在地坝最外边晾干水,自己又一瘸一拐地拄着树枝子去了灶屋。

灶台一共有四个洞,两大两小,托了小肖然亲爹和外公的福,这上面的锅都是铁锅。

至于为什么是托了他们二人的福,还是这几天肖老太婆想念老伴儿和闺女时在肖然耳朵边念叨的。

小肖然外公还在世时,肖家的日子并不差,还可以说是整个永乐村能数得上名号的富裕人家了。

小肖然的外公叫肖良松,是村中唯二猎户中的一个,生有一身好力气,头脑手脚都很灵活,一年到头能在山里逮到不少野物,好的一年能卖个二三十两银子,最差的一年也不会低于十两,所以当年置了好几亩的良田。

要是下雨下雪不方便进山时,他就会在屋前山下竹林里砍伐一些笔直粗壮的老竹子,拖回家劈开做背篓、簸箕、撮箕、栅栏、凉席、桌椅板凳等等竹编,家里如今用的都是肖良松在世时留下的。

肖良松除了是打猎和竹编的好手,对于农活,他也不比那些老农差,因为力气大,锄地翻地都翻得很深,粪水也挑得很足,田里肥力每年都不差,良田一养再养,每年的产出都会比去年好一点。

不过很可惜,在肖秀快要出嫁时,肖良松去山上打猎,因为刚下过雨,路面有些湿滑,他踩到一个底下有空洞的石头,当时就往下一陷,虽然只陷进去半条小腿,但另一条腿好死不死滑了一下,整个人就向后倒去,一下就磕到石头上,当即就没了意识。

肖老太婆险些没哭瞎眼睛,花光家里所有的钱也没治好肖良松,只能看着他在昏迷中一天一天瘦下去,然后再也没醒过来。

至于为什么又托小肖然亲爹的福,是因为小肖然亲爹就是个铁匠,在没娶肖秀时,为了讨好老丈人,给的定礼就有这几口锅。

小肖然亲爹名周大河,人称周铁匠,和肖秀成亲后共生三胎,四个孩子,老大周铁震,今年十岁,老二肖然八岁,老三双胞胎六岁,男孩儿周铁石,女孩儿周欢。

除了肖然,他们一家子都住在镇上铁匠铺后的小院子里,生活确实还不错,就是忘了自己还有一个傻女儿和年迈的老丈母娘。

想当初为了独女嫁过去能挺直腰杆,在肖良松去世一年后,肖老太婆把家中老牛卖了又返回当初定亲时的二两定礼以及成亲时的五两聘礼,凑足了十两银子,送闺女出嫁,却没成想嫁出去的闺女真的就是那泼出去的水,轻易不会上娘家来一趟,过节时都推说忙,没空回,只有年初二回娘家的日子才会带着剩余的三个孩子回来看看。

肖然叹息着来到灶膛前,先用打火石熟练地打出火星子掉在干草上,再小心翼翼捧着干草吹着。

等干草着起来,又赶紧将一张竹壳子放在上面,干燥的竹壳子遇火唰一下就着起来,她才赶紧把干草和竹壳子一起放进中间的灶膛里

灶台是扇形的,灶膛这边窄,只能坐一人烧火,外侧炒菜的地方却很宽,能容下四口锅,最右侧的大铁锅里还有早上煮好的猪食,中间的大铁锅空着,两个大铁锅靠得很近,只有一手指距离。

在两口锅外围的中间有一个水鼎锅,并没有专门的灶膛给它烧火,而是不管烧两个大铁锅中的哪一个灶膛,都会有火苗窜过去给水鼎锅加热,所以每天早上时都会有热水洗漱。

最左侧还有一个有专门灶膛的鼎锅,是用来煮粥熬汤用的,所以四口锅,只有三个灶膛。

她的个子如今才勉强够住灶台,要想炒菜,还很危险,不过旁边就有她一早准备好的木椅子只要不大动作,不会出问题的。

她们祖孙二人的伙食非常简单,肖然拿出放在橱柜一个角落的小瓦罐,打开盖在瓦罐口的油纸,露出里面快要见底的猪油,只拿锅铲铲了拇指大一小块放进锅里。

拿出刚刚特意清洗干净放在水缸一角的嫩绿野菜,直接扭掉根,三两下将野菜扭成两截放进锅里翻炒了两下,铲到碗里备用。

灶屋小窗口就在灶台对面,距离特别近,和外面洗台是连在一起共用的一口水缸,煮饭煮猪食时用水很方便。

她转身拿起水中漂浮的葫芦瓢,往锅里舀了三瓢水,又去挖了玉米面和一些带点粗糠的米,用水洗干净米撇去上面的粗糠倒进煮猪食的锅里,这才把洗干净的米倒进锅里。

因为她身体的缘故,最近祖孙二人吃了不短时间的白粥,这些米是收租时收上来的,以往肖老太婆会留出大半去卖,剩下不好的、粗糠更多的米则会留着给小肖然冬天煮早饭吃。

在煮米时,她又去西屋一个背阴的角落里,拿了为数不多红薯当中的两个,回去灶屋将红薯扔进灶膛里。

巧妇难成无米之炊,家中也没别的吃食,她只能翻找到这些东西,何况肖然其实也不是个“巧妇”,她做菜,就只放油蒜姜葱盐,口味完全随菜缘。

等米煮开花,再把玉米面也倒进去不停搅拌,熬出一锅浓稠的玉米面稀饭,又把刚刚翻炒过一会儿的野菜倒进锅里随意搅拌了一下,用大拇指和食指在装盐的瓦罐里捏了两撮粗盐放进粥里,这一锅约莫有三大碗的有油有盐有米有面的浓粥就做好了。

肖然一瘸一拐走到灶膛前,把红薯埋进火灰里,将还未燃尽的柴火退出来放到猪食锅的灶膛里,等火烧尽,猪食也就热好了。

她拿葫芦瓢又在鼎锅里舀出一瓢热水出灶屋外,穿过堂屋去到街阴角落,那里放了一个木盆架子,架子上搭着一块洗得发白的帕子,中间放着一个木脸盆,盆架下方还有一个木盆,是泡脚用的。

她把水倒进脸盆里,又去水缸里舀出半瓢冷水倒进去兑成温水,才拿着葫芦瓢走到猪圈墙根,冲着山坡上弯腰劳作的肖老太婆喊:“婆婆,回来吃饭了。”

“哎,你先吃,我还有最后两根菜秧子,种完就回来了。”肖老太婆头也不抬,接着继续做。

肖然是最近两天才能拖着腿做些不重的杂活,知道以肖老太婆的“两根菜秧子”算,起码还得两刻钟,也就是半小时左右。

她也不闲着,就去堂屋搬了一个长条凳夹在腋下放到堂屋门前的街阴上,又搬了两个矮竹凳放在长条凳两边。

去灶屋拿了一个大一点的陶罐将粥都装了进去,一瘸一拐慢慢出灶屋将粥放在长条凳上,又回去拿了两个海口碗和一个大木勺两个小木勺。

等准备好一切,她回灶屋往锅里舀了一瓢水,用竹刷把把锅来回刷了几遍,直接手腕用力按住竹刷把,借着巧劲就将刷锅水刷去了隔壁猪食锅里,多少也是一点荤腥,猪吃了能长肉。

刷了两遍,她才把竹刷把放在一角沥水,用抹布把锅里剩下不多的水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