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骑军北上,焦尾琴音
……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崔钧便与麾下一众大将,汇聚在洛阳城北,为即将出发北上的张辽送行。
看着面前威武雄壮的张辽和其身后三千匹战马汇聚成的队列,崔钧心中不禁生出无限豪情。
然毕竟是自己此生第一次谋划作战,不知道接下来事情的发展,究竟是否能够顺利地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崔钧的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没底。
虽然深知以张辽的能力,应当不会有太大的危险,但还是忍不住担忧提醒道:
“文远,孟津那边我已提前派人收集好了足够渡河的船只,汝与魏越此行务必多加小心,待我处理好京中剩余的事情之后,定会尽快率兵北上与你们的汇合!”
而此时的张辽正踌躇满志,似乎没能看出崔均心下的紧张,反倒是一脸镇定地说道:
“主公放心,以辽多年对匈奴人的了解,此行,当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唯一需要担心的,反倒是渡河之时,有可能被匈奴的侦骑察觉,一旦让于夫罗提前带人逃跑,接下来再想聚歼他们,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看着张辽如此镇定的模样,崔钧原本还有些紧张的心境,亦是逐渐平稳了下来。
毕竟,此刻站在自己面前的,可不是什么普通的阿猫阿狗,那可是通过逍遥津一战,八百破十万,生生被孙十万给抬进武庙之人。
若要说对此最有发言权,恐怕也只有被其打出一辈子心理阴影的孙权了吧。
虽然这个数据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不少水分,以当时战场的情况上来看,最大的可能应该是一场突袭战。
张辽当时所面对的,应当只是孙权前军的数千人马,至于为什么会有直接杀溃全军的假象,想来不外乎应该是孙权托大,将麾下大氅放在前军想要鼓舞士气。
但是却没想到张辽如此勇猛,竟靠着不过区区八百骑便杀穿了前军,直接朝着自己冲来,孙权慌乱逃走,这才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变故!
故而,在崔均看来,即便此刻张辽尚还年轻,综合能力还未达到历史巅峰时的那一刻,但却也在边军中混迹过多年,区区匈奴杂胡怎么也不可能是他的对手!
“文远放心,对于匈奴之事,我早有安排,即便这次让其侥幸逃脱,日后我也有办法再治他们。
当前任务乃是先解了安邑之围,剩余事情,且待我率军与你汇合,了解过所有情报之后再作商定!
故而,在我未曾北上进入河东郡之前,军中一切事务,皆暂由文远自己做主,我相信文远,当不会让我失望才是!”
想到这里崔君的心情终于彻底平静一下了,对着张辽殷殷嘱咐道。
“主公放心,此行张辽定会小心行事,定不负主公信重之恩!”
言罢,张辽翻身上马,手中一提马缰,在马上再次朝崔钧抱拳行了一礼,随后朝身后的骑士吩咐道:
“全军出发!”
“驾!”
“希律律……”
随着一声清亮的马鸣,千名并州骁骑在张辽的带领下,向着孟津渡飞奔而去……
随着飞扬的尘土渐渐落地,马蹄声渐渐远去,崔钧也逐渐收回了放飞的思绪。
想着昨日答应了蔡邕今日要抽空去他府上一趟,遂转身朝着身侧的众将吩咐道:“走,我们也回去!”
……
城中,蔡邕府上,
庭院之中,秋风瑟瑟,落叶纷纷扬扬,洒落一地。
深秋的阳光,伴随着些许微凉,透过屋中雕花的窗棂,轻柔地洒在蔡琰身前的那张古琴身上,发出淡淡的微光!
只见其琴身修长优雅,线条自然流畅,桐木的材质纹理细腻,犹如行云流水般舒展。
琴头微微上翘,造型古朴而精致,宛如一只引颈欲飞的凰鸟,灵动中透着些许庄重。
最为特别的还是琴尾处的那一抹焦痕,醒目却不突兀,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那场烈火的淬炼,并以一种不规则的形状。
呈现出一幅天然的焦墨丹青图案,为这把古琴凭添了几分庄严而古朴的气质。
只见蔡琰静坐在案前,轻抬素手,缓缓抚过焦尾琴那独特的琴尾,似在与以往在吴中时生活的时光对话。
随即将双手轻搭在琴弦之上,朱唇轻抿,十指如葱,轻轻一拨,
“铮!”
伴随着一声清越之音响起,仿若唤醒了沉睡的精灵。
接着,蔡琰微微闭目,调整了下呼吸,双手轻轻搭于琴弦之上,素手轻拨,琴弦震颤,手指轻勾慢挑,指肚轻触琴弦。
“嗡~”
随着一声“嗡”响,其手中指法渐急,时而勾弦,似灵蛇蜿蜒而过;时而拨弦,如滚珠掉落玉盘。
勾、剔、抹、打,指法间变幻无常,行云流水,顺畅自然。
随着琴音渐起,蔡琰的身体也随之微微起伏,时而前倾,似与琴音相融;时而后仰,沉浸于音律的回荡。
衣袖随风轻拂,仿佛与琴音共舞。
琴音悠悠,似山间清泉,潺潺流淌;婉转悠扬,如惊涛拍岸,澎湃激昂。
素手轻拨,琴弦震颤,那音色像是被这秋风浸染,带着丝丝凉意,飘散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将焦尾琴独特的音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继而指法变幻,曲调逐渐转急,犹如风中残叶的挣扎舞动,声声切切,仿佛具有形质,萦绕在梁柱之间,久久不散。
恰似她此刻纷杂的心绪,在这寂寥的秋色中徘徊,充满了命运的无常……
蔡邕在屋内听得真切,不由轻声一叹!
他缓缓踱步而出,望着庭院中专注抚琴的女儿,眼中满是慈爱与不忍。
父女俩目光交汇,犹豫再三,终还是下定决心要和蔡琰做一番交谈。
只见蔡邕轻咳一声,他的声音略带沙哑却又透着些许不容置疑的坚定:“琰儿,为父思量再三,还是决意让你先随崔钧前往河东。”
蔡琰的手指猛地一颤,琴音戛然而止,她抬眸望向蔡邕,眼中满是惊愕与不舍:“父亲,为何如此突然?琰儿怎能在此时离开您?”
话语间已带了一丝哭腔,眼眶也微微泛红。
蔡邕长叹一声,走到蔡琰身边,轻轻抚着她的肩头,目光望向远方:
“琰儿,如今这局势动荡不安,也不知何时才能平静下来,本想着今年仲道能来接你去河东完婚,怎料世事无常,为了你的幸福着想,为父也只能食言,将你另许配给崔钧为妻。
相较于河南局势纷杂,河北之地相对安宁,以崔家在河北的声望,当能照顾好你的安全,为父如今尚有诸事未了,你且先去避祸,待局势平稳之后,我们父女自会团聚。”
言语间,蔡邕的眼神中多少透着些许无奈与决绝!
身为父亲,他又何尝舍得与女儿分离,只是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如此,才能护得女儿周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