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织锦
巴蜀地区是中国最早的养蚕、制丝、织锦中心。在四川的丝织品中,留存最多也最著名的是蜀锦。锦是用彩色丝线并借助平纹或斜纹的多重或多层复杂技术织成的各种带有花纹的精美织品,是所有丝织品中织造水平最高、最华丽、最名贵的织品。东汉刘熙《释名》中说:“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之。”古人说它与黄金等值。
早在3000多年前,古蜀国已能生产丝织品“帛”了,而帛即为最初的锦。这表明蜀地早就有了织锦业。蜀郡盛产的美锦以其图案的生动、织纹的精致、色彩的艳丽而别具一格,被人们称为“蜀锦”。此后蜀锦成为四川各地(包括蜀郡、蜀州、绵州等地)生产的一切锦类的总称。
蜀锦还是四川丝绸文化的代表。蜀锦以其精美而生动的图案、艳丽而经久不褪的色彩、坚韧的质地以及精湛的手工技艺享誉天下。蜀锦具有古老的民族传统风格、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后起的云锦、宋锦和民族织锦。
宋代蜀锦兴盛,成都还专门将每年四月设为蜀锦交易月,谓之“锦市”。贡品生产有花式和标准,《宋史·舆服志》中介绍了各级官吏服装用锦的不同品种:“中书门下、枢密、皇亲、大将军以上,天下乐晕锦;三司使、学士、中丞……诸司使、厢主以上,簇四盘雕细锦;三司副使、宫观判官,黄狮子大锦……凡七等。”其基本都是蜀锦。北宋的一段时期,人们流行在上元节穿“灯笼锦”,寓意五谷丰登,其用料也是蜀锦。相传仁宗的张贵妃穿上灯笼锦后,仁宗很喜欢,贵妃告诉仁宗说那是名臣文彦博设计的,仁宗十分高兴,就对文彦博进行提拔重用。从这个故事可以发现,在蜀锦生产中也蕴含了当时许多文人士大夫的审美风尚。后来宋代蜀锦的一些风格开始转变,最著名的就是“流水落花锦”——似乎来自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其以梅花和桃花图案夹杂波浪纹为主,这种蜀锦一直到明代都盛行,而且其他各地锦缎都大量仿制。也是从宋代起,以蜀锦为标杆,在其他地区织锦开始兴起,尤其南宋时期杭州、苏州的纺织品,充分借鉴蜀锦的工艺,迅速成为宋朝织锦的代表。
成都府路和梓州路一带生产的蜀锦,自两汉以来,就一直是驰名中外的产品,到了宋代,其在产量、质量以及染色上都较前代有所进步。所谓“蜀中富饶,罗纨锦绮等物甲天下”,“土植宜柘,茧丝织文纤丽者穷于天下”,蜀之丝织品依然处于优越、领先的地位。特别是与成都相邻的梓州,到北宋时成为川峡四路新发展起来的丝织业中心,出现了与农业脱离的丝织业匠户——“本州机织户数千家”,“梓州织八丈阔幅绢献宫禁。前世织工所未能为也”。其产品质量跃居前列,著名的锦缎及许多高档丝织品便是这个地区的名牌产品。与梓州邻近的绵州,所产巴西纱子,具有细、密、轻、薄等特点,“一匹重二两,妇人制夏衣,甚轻妙”,用该面料做的服饰光鲜靓丽、雍容华贵,成为当时畅销的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