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耀大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醉翁之乐

欧阳修天性刚正,见义勇为,虽陷阱在前、祸患相随,亦直往不顾。不论在朝论事,或平日与人相处,知无不言,言无所隐,是是非非,了了分明。宋仁宗庆历三年(年),欧阳修入朝,登谏台,知制诰(给皇帝草拟文件、诏书),成为朝中重臣。但庆历五年春,奸臣弄权,大兴朋党之祸,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一代名相,相继罢去相位。欧阳修愤然上疏说:“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宋史·欧阳修传》)同时写了著名的《朋党论》,指斥“小人之伪朋”专权,必然“乱亡其国”,主张“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以期天下大治。欧阳修的这种态度和主张,自然招来奸党的忌恨。很快,奸党就抓住了机会。

欧阳修有一个妹妹,嫁给了张龟正,无子,他们带着张龟正前妻所生的一个女儿,刚四岁,张龟正就死了。欧阳修的妹妹携孤女回了娘家。这孤女成人后,嫁给欧阳修一个族兄的儿子,后来因为与家奴通奸事发,下狱。奸党钱明逸之流抓住这事,罗织罪名,诬陷欧阳修用孤女的箱奁中物置买田产。虽然“辨无所验”(仁宗《制词》),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欧阳修却因此莫须有的罪名,贬谪滁州(今安徽滁县)。

欧阳修做滁州太守,“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丰乐亭记》)因此常常带着同僚宾客,到州城外寻访山林胜景。滁州城南门百步外便是半山,高峰矗立,幽谷深藏,泉声可听,泉甘可饮。滁州西南是琅琊山。这里群峰竞秀,林壑优美,欧阳修信马寻花,携酒问月,行歌林间,醉眠石上,旦暮往游,不论寒暑,乘兴而去,尽兴而归,在其中得到难以言状的乐趣。他写了《游琅琊山》《琅琊山六题》诸诗,记述他的山林之乐。当然,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的那篇散文《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以平易晓畅、淡雅精美的语言,似骈(韵文)非骈,似散非散的文体,重字叠韵,“把描写叙述化成说明句”(周振甫《文章例话》)的咏叹调风格,生动地描绘出滁州西南诸峰幽美的自然风光,渲染出一种“山林之乐”“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浑然交融的田园牧歌似的气氛。全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古文观止》评语)文章的中心是“太守之乐”。什么是“太守之乐”呢?世人把《醉翁亭记》背得滚瓜烂熟,却很少有人去深究它。欧阳修在文中说过这么几句话: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又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似乎想透露点什么,却又不肯和盘托出,像是在同读者打哑谜。欧阳修写完《醉翁亭记》,看来很得意,把它刻为石碑,立于琅琊山。后被毁。元祐中,王诏任滁州知府,求苏轼书《醉翁亭记》,重刻于石。大约在欧阳修离开滁州两年之后,太常博士沈遵,因为读了《醉翁亭记》,念念不忘滁州山水,便专程到滁州寻访踪迹。他到了滁州,置身于那泉声潺溪、春禽万啭的山林,重吟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似别有所悟。于是他回去后,立即谱写了一曲《醉翁操》,时时在家中抚琴自娱。

又过了五六年,到宋仁宗至和二年(年)冬,欧阳修出使契丹,在恩冀地区(今山东武城与河北冀县之间)与沈遵偶然相遇。二人饮酒至夜阑人静,沈遵搬出琴来,要为欧阳修演奏一曲。欧阳修问是什么曲子,沈遵说是《醉翁操》,并讲了作曲的经过。欧阳修听说这支曲子是为“醉翁”而作,并以“醉翁”命名的,不禁又惊又喜,催促快快演奏来听听。

这首《醉翁操》一共三迭,它以特殊的音乐语汇,丰富的形象,疏宕的节奏,华畅的旋律,再现了滁州琅琊诸峰乱石峥嵘,草木深秀,“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欧阳修《赠沈遵》)的诗情画意。尤其难得的是,他以琴写心,琴声倾诉的是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忧虑、焦灼和痛苦在琴音里浮动着的人物形象,与《醉翁亭记》里,那个让人看来仿佛已经忘情山水、豁达超然的“醉翁”形象判若两人。沈遵弹得很动情,他的指导时时颤动着呜咽凝涩的音符,催人泪下,令人心碎。曲终,他揽衣推琴而起,久久仰视着柄转斗移的夜空,激动的感情犹不能自禁。

欧阳修听完《醉翁操》,早已泪流满面,可他劈头就问:“沈夫子,你为什么要谱写《醉翁操》?你这岂不是向俗耳求知音吗?谁不说我胸怀旷达,我的《醉翁亭记》写的是山水之乐,淡泊闲适,洒脱从容,你为什么要把它谱写成一首悲苦愁怨的曲子?”

沈遵说:“当年,昭明太子作《陶渊明集序》时说,众人都说陶渊明诗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你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看也不在山水之间,是寄迹于山水者也。”

“可你没读过我的《与尹师鲁书》。”

“我当然拜读过。你说‘每见前世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形于文字。其心欢戚,不渝庸人。’其实,你也是凡夫俗子,蒙污垢而遭贬谪,能无动于衷吗?你的《醉翁亭记》中没有‘戚戚怨嗟’之辞,不等于你的心里没有!你的‘不堪之穷’不形于文字,可正是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你洞穿了我的五脏六腑,我怎么遇上了你!天啊……”欧阳修再也强撑不下去了,竟老泪纵横,哭出声来。他刚才对沈遵的抱怨和痛恨,是一个人的内心被他人深深触动了、触痛了之后最常见的逆向反应。因此,欧阳修在稍稍平静一些之后,终于向沈遵倾诉起来,他说:“当年,我被贬谪滁州时,不寄情山水,又能做什么?奸佞当道,国家多难,我吃着朝廷俸禄,却不能为朝廷尽绵薄之力,我能不忧愧交集吗?别人见我携酒游山,好不快活,可我心中的苦,有谁知道?”

沈遵见欧阳修说得如此痛彻肺腑,便安慰他说:“大人心中的苦,沈遵知道。记得就是你谪居滁州之后,你的一位同年赴阆州(今四川阆中)任,你为他送行,即席唱了一曲: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大人是文章宗师,虽小词脍炙人口,却被文名所掩,人们多不注目,可我沈遵深爱大人这些有真情、多深思、疏隽深婉的词曲。就以这首词来说,大人虽然进士及第后,曾春风得意,看尽曲江名花,可如今被贬谪天涯,君家(皇上)如在阆苑仙境,远不可见,辜负了你平生抱负,家国忧思,充溢满纸,这岂是靠山水之乐能排遣的?这首词才真正道出了你在滁州的心声。”

欧阳修听了这番话,感激万分,说:“知我者,沈夫子!受我一拜!”

沈遵说:“大人不必如此,事情已经过去了,你我今日也是有缘,就痛痛快快多喝两杯吧!”

是啊,欧阳修写《醉翁亭记》,年刚四十岁,何得谓“翁”?“饮少辄醉”,又何尝真醉?“太守之乐”,又何以真乐?事隔近十年,欧阳修才在这里对沈遵吐露了真情。原来,《醉翁亭记》里那个看来超然豁达、忘情山水的形象,只是表象,他真正的“醉翁之意”却不能不用这种表象强力掩饰着,而这种掩饰的强力愈大,他内心的痛苦愈深,也愈容易被人们忽略。欧阳修这次遇到沈遵,吐出了心中深藏十年的苦水,感到一阵痛快和轻松,当即写了《赠沈遵》和《赠沈博士歌》致谢。

沈遵这首《醉翁操》,只有曲没有词,欧阳修为了感谢沈遵知音,次年作了一篇《醉翁吟》,其词如下:

始翁之来,兽见而深伏,鸟见而高飞。翁醒而往兮醉而归,朝醒暮醉兮无有四时。鸟鸣乐其林,兽出游其蹊。咿嘤啁晰于翁前兮醉不知。有心不能以无情兮,有合必有离。水潺潺兮翁忽去而不顾,山岑岑兮翁复来而几时。风袅袅兮山木落,春年年兮山草菲。嗟我无德于其人兮,有情无山禽与野麋。贤哉沈子兮,能写我心而慰彼相思。

以后,沈遵的琴曲《醉翁操》和欧阳修的曲词《醉翁吟》便流传于世。但是,知音者以为欧阳修的《醉翁吟》不合音律,于是又依词重新谱曲,但新曲由于受词的形式约束,乐曲仍然写得不够流畅谐美。三十年后,欧阳修和沈遵俱逝。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又作新声,并请苏东坡重新填词。于是苏东坡写了一首《醉翁操》: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徵外三两弦。

崔闲道人一边弹琴,苏轼一边倚声写词,曲终而词就,不易一字。苏轼这首歌词,不仅叙述了欧阳修写《醉翁亭记》的本事,而且充满了对欧阳修无限怀念的深情。从此,“声词皆备,遂为琴中绝妙,好事者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