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从卖茶开始的美好生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商议

走出张婷家。

正午的太阳最是晒人。回家的时候差不多也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家里人都回去了。

走过小路来到自己家的后院,将黄牛赶进去。绳子系好之后,余路才走到大门口。

家门口有片空地,家乡话说叫地粑。

地粑前有一片小菜园,菜园围着栅栏,靠着地粑的地方还种着四大棵橘子树,时不时可以走过去乘凉。

父亲回家了,坐在树下,用后院砍下来的竹子编背篼。

余路将柴放在门侧边的柴堆前放下,然后将背篼中剩下的几条小鱼放在那口大缸当中,反正是给猪准备的水,养鱼也无所谓的。

余母从旁边的猪圈里走出来,看到余路的身影,还问道:

“今天这么勤快啊!还去弄几捆柴回来。”

“我一直勤快懂事。”

余路微微一笑点点头。

“对了爸,有件事和你商量下。”

老父亲抬起头,皱着眉头,缓缓问道:“搞么子事?”

“家里还剩多少钱?”

“滚一边去!”余父见着他似乎是想要找自己要钱,压根没好事。

余路无奈的发牢骚:

“不是,爸,我就问问又没找你要钱!”

“今年你没有零花钱了,明天上长文镇,到时候要送你大哥和大嫂走,一人买票和生活费就是30块,家里头没得多余钱给你买吃的霍霍。”

父亲慢慢说道。

以前的余路在去镇上赶场之前,都会找老父亲要几角钱。

父亲虽然嘴角上不开心,但是都会拿出一元,要分开两半给姐弟俩一起去花花。

不过今年因为余路的莽撞,那两头猪没了,以前过年杀猪也可以卖些钱,今年成猪都没了,没钱卖了。

所以老父亲估摸着要把学费留着,省着钱花,不可能再因为疼爱两姐弟就拿出零花钱。

“才夸你懂事,就叫你爹花钱。”

母亲也过来敲敲他的头说道。

余路有些苦闷,这是刻板印象!

他上辈子受尽宠爱,经常从家里拿钱出去买东西吃,那时候没有什么顾忌的,父母在村里都有些钱。

后来对于家里这贫穷的样子有些感知,也才会选择高中辍学出去打拼。

这辈子他不想那么傻,想多做点事,为家里改善一些生活条件,也想让自己考个大学,没有上过大学对于成绩挺好的他是个遗憾。

……

沉默了一会,他才继续说道:

“爸,我今天才想起来,那玉露茶涨价了!城里涨的很!可以卖一块五一斤。我记得镇上才一块钱吧。”

放下手上的竹条,余父这才有些疑惑的看向余路,有些懂他的意思,就是靠着差价赚点钱。

“你?还懂这些?莫是骗你老汉我的。”

他还是有些不相信这个儿子,虽然在高中学习,但是吧有个缺点就是喜欢闹腾,因为这个问题还见过几次班主任。

他这小子怎么可能知道这些事情?

“我这是不小心知道的!上次遇到我同学喝茶,她家里头是当大官的,买的都是好茶,我一看吃的是我们老家的玉露茶。当时我就问她多少钱买的?她说一块五!”

余路摸爬滚打十几年,跟那些老总之间说些胡话都是顺口成章,在父亲前编个小故事都是轻轻松松。

很多东西卖的就是一个故事!

余父一听也有些惊讶,这玉露茶去镇上的做茶师傅家直接买,基本一块钱一斤拿得下,要是讲点价还能便宜点。

“但是……”

“哎呀,就算卖不到这么贵,我们上去卖,卖一块一角一斤肯定是行的,就算不赚,还是省出来些生活费,爸你别想了。”

余父在心中盘算着钱。

大儿子家外出30块够了,20块车费,10块生活费。

二姑娘学费19块,一个月生活费9块,29块差不多够了。

幺儿学费15块,一个月生活费9块,24块差不多。

这些钱是必须留下来的,老人家还是弄得明白。

家里头还有161块,只剩77块可以用。

这么一算,还有些余钱。

“我这里也只有七十多!”

余路一听还要激动,他估摸家中只有五十块,现在可以多赚些。

“够了够了,到时候和师傅讲点价,买八十斤肯定是可以的!”

“那明天去长文赶场再说,到时候顺便送你大哥上城坐火车。”

母亲摸了摸他的头。

“一天天的不好好学习,尽是盯着怎么赚钱。”

只是稍微说了两句,倒不是真的在责备他。

之后余母刘秋拿着那猪饲料盆走进门,放下盆往厨房走去,帮着奶奶一起做饭去了。

大嫂在为明天离开而收拾东西,正在她们的屋子当中不断的打开抽屉又放下。

二姐似乎在自己屋子当中琢磨着什么事情呢!

余路看着各自忙碌的家里人,走到厨房当中看着母亲。

明天大哥要走了。

今天就准备着收拾点猪脚以及排骨弄点大餐。

这腊肉猪脚和排骨都是很香的,不用加盐,洗干净之后就有盐味,加点干豆角或者野山菌那香味和鲜味就更加的浓厚了。

想想这三十多年没尝过的东西,余路就感觉是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奶奶看他这模样,心疼的特意舀出来一小勺子汤,和一小块肉,说道:

“拿着喝了,看你那馋样。”

母亲拉拉她的手,说:

“光给他一个人吃,到时候姑娘和大哥看到了又说你偏心!”

奶奶皱着眉头,感叹一声:“我哪里偏心了,反正我感觉不到,只是喝口汤!”

余路笑着,接过那碗汤,自己三十年未曾体验过的味道,自从奶奶去世为止都很少吃到过了。

母亲曾在他每次回家的时候,为余路也煮过,不是自己家的腊肉,也不再是以前的手艺,不算好吃。

端着碗,一口饮下,随便嚼嚼那块碎肉,瞬间感受到肉的鲜味与干菌的鲜味夹杂在一起,那种味道简直美味。

他放下碗说道:

“味道差不多了,把肉煮一煮,待会端上去给大哥吃点,他们到时候要去外地呢!很久吃不到了。”

奶奶和母亲都是一笑。

“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