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家父刘阿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2章 看戏识字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肯定不是打一顿就能解决的。

刘瑶唤来三名伶人,让他们到蛮族之中给孩子们演场戏。

寓教于乐的戏。

见上来的是三个既无俏装扮,又无美衣服的男子,一旁的蛮部耆老抓了抓山羊胡:“殿下,这三个伶人能演好戏么?”

他是个见多识广的长者,也曾在汉人的集市里观看过伶人们演戏。

在耆老印象中,无论是百戏还是乐舞,伶人们都得打扮漂漂亮亮的,哪像这仨人穿着如此普通?

他哪里知道,刘瑶的三个伶人,顶得上千人万相、千军万马。

刘瑶见耆老怀疑,挥手让伶人们当场表演起来。

只见伶人们迅速用帷帐遮蔽门窗,使整间屋子暗沉下来。

紧接着,他们取出一块方形白色大布,遮挡在自己和观众中间。

再点上蜡烛,让白布靠表演者的这一侧明亮起来。

“这是何故?”耆老从未见过有如此演戏的,竟然把演员和观众隔离开来,这还能看得到什么?

刘瑶微笑着没有回答,伸手指向幕布,示意这位蛮族学者凑到近前观看。

耆老目露疑色,趋步来到幕布旁。

伶人们正打开随身携带的小皮匣,取出表演道具若干。

耆老定睛一看,赫然是一堆怪兽图案的皮片。

这些怪兽图案乃是用特殊的驴皮雕镂而成,上面用漆料画得五彩斑斓,栩栩如生。

皮片用细线缝在几根细木杆上,那些细木杆似乎是放在手中操纵的机关。

耆老伸直脖子仔细观瞧,数十张皮片所画的怪兽形态各异。

有的羊头人身眼大如灯,有的面带刀疤满脸怨气,有的牙尖齿利手持巨锤,模样甚是吓人。

“这,这是给娃娃们看的戏?”耆老不由得心生担忧。

虽说蛮族生性好勇斗狠,但毕竟观众还是一群六七岁的孩子……

“无妨,娃娃们就爱看这个。”刘瑶的语气充满自信。

说罢,只见伶人们已将驴皮兽图隔着白色大布用细竹杆举了起来。

瞬间,灯光之下,那些兽图的轮廓竟在白布后面清晰显现出来。

更让耆老意想不到的是,在伶人们的操纵下,兽图的肢体关节还能动起来,宛如真的活过来一般。

一名伶人先是手持一大片刻画着山水树木的图形,当做故事场景展示。

另外两人则用数根细木杆各举一兽,吟唱起滑稽小调,开始表演。

在细木杆起起伏伏之下,两个兽首人身的怪物你来我往,斗得不可开交。

“精彩!”耆老哪里见过这种皮影戏,脱口叫起好来。

皮影戏这种形式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据说,汉武帝思念亡妃李夫人,一位臣子便用布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

入夜后,围方帷、张灯烛,让汉武帝端坐帐中观看。

这便是皮影戏的最早渊源。

刘瑶在成都鹤鸣楼导演过不少舞台戏,也成功起到了宣传教化的作用。

但那种舞台复杂而庞大,并不适合拿到南中来演,更无法深入偏远的乡村蛮部。

所以在成都临行前,刘瑶特地赶制了这些皮影,并根据前世观看皮影戏的记忆,教伶人们如何操作和表演。

这种皮影戏道具简单,携带方便,三五个人便能支撑起整个舞台,极符合当下的需求。

为了趁机给蛮族孩童们普及汉字,刘瑶还特地邀请耆老也加入到表演队伍中。

比如说,代表青山的皮影出现时,耆老就顺势拿出写有“山”字的纸张,告诉娃娃们这是什么意思。

皮影戏上演之日,味县附近的蛮部孩童们全都兴致勃勃赶来观看。

见到能用影子演戏的新奇事物,他们无不露出惊讶万分的表情。

对娱乐项目极其匮乏的他们来说,观看皮影戏简直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堪比后世人们用VR眼镜观看动作电影。

烛灯一亮,优美动人的小曲便从伶人口中哼唱出来:

“别看我只是一只羊……”

随后,一场公羊头人身怪智斗公狼头刀疤怪,从其手中解救出母羊头人身怪,公狼头刀疤怪又被母狼头怪一锤拍飞的热闹剧情便在白色大幕上展示出来。

伶人们无比灵巧的双手,将整个剧情演绎得惟妙惟肖,扣人心弦。

别说这群正值好奇贪玩年纪的孩童,就连陪同他们的父母也看得津津有味。

演到关键时刻。

歌唱声、打斗声戛然而止。

皮影们纷纷停住动作。

耆老走上前来,拿出几张淡黄色、一尺来方的大纸。

“羊,这个字读作羊。”

“羊!”

“狼,这个字读作狼。”

“狼!”

底下孩童们齐声跟着念道。

其实,他们刚才在皮影戏里光看了个热闹。

汉人表演者们口中念叨的那些既好听又好玩的唱词,不通汉语的孩童们压根儿一句也没听懂。

单看这皮影们斗来斗去,已是极为有趣。

但他们更想了解这场羊狼之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要想听懂、看懂皮影戏里的故事,就必须要学会汉话、认得汉字。

在皮影戏强烈的吸引下,孩童们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恨不得马上就同部族里的耆老那样张口就能说汉话。

刘瑶站在远处观瞧,对在蛮族中推广文化的计划又多了几分底气。

县城里没有宵禁,皮影戏晚上演出,白日里那三个伶人就开始在当地汉人里招收学徒弟子,而刘瑶就召集皮匠赶制新款皮片图案。

糊弄小孩子,用用羊狼之争、人熊斗智、众犬立功的戏码也就罢了。

但皮影戏还担负着推广大汉文化的重任,刘瑶连夜写了几个剧本,都是讲述先帝刘备艰辛创业、关羽威震华夏、诸葛丞相鞠躬尽瘁的故事。

前期为了照顾众蛮人不懂汉话,主要以打戏为主,动作怎么精彩怎么来。

后来就可以慢慢渗透一些汉蛮本是同源,汉皇仁德爱民之类的文化理念。

在人物绘制上,也全让它们“穿戴”极为华丽的服装和饰品,让男角色威武雄壮、女角色美艳明丽。

这样一来,蛮族男女们便会纷纷效仿戏中人物,主动去穿汉服、戴汉饰。

小小的一个皮影戏,竟让刘瑶发挥出了堪比南中好莱坞的作用。

又一个月过去,能演皮影戏的伶人们已经达到六十一人,他们陆续走入南中各郡的街头巷尾、山野田间,卖力宣扬着大汉的先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