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无棹楼船
六十艘容纳千余人的楼船,总共最多能运载六、七万人。
汉军东征出动三万士卒,再运回三万百姓,数量刚刚好。
但刘瑶一口气给砍掉一半,这就让蒋琬百思不得其解。
“沔水流经东三郡时,航道曲折难行,楼船不宜过多过大。”刘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我们这次东征,主要是打敌人个措手不及,所以更须轻装简行。”
蒋琬叹了口气:“也罢,那就出兵一万五千,迁民两万。”
这是三十艘楼船的最大容量。
“迁民两万可不够。”刘瑶再次伸出手掌,五指紧紧握拢,“三万我全都要。”
刚才还觉得蒋琬东征很不可思议的姜维,一听刘瑶这么说,方觉得与安定王相比,大司马蒋琬还是不够疯狂。
总共就三十艘楼船,便打算迁走三郡百姓三万人。
这不是计划,而是幻想。
“不可能,这些船根本装不下那么多人。”蒋琬连连摆手。
“那就少带水军,”刘瑶目光一凛,“五千,五千楼船士足够了。”
楼船上的水军又称为楼船士,五千楼船士平均分配到三十艘楼船上,每艘也就一百六十多人。
“殿下莫非是在说笑?”蒋琬直接被气乐了,暗道自己一片丹心,怕是错付了人。
这个从小长在成都,锦衣玉食的皇子,根本没见过真正的水军楼船。
一艘千人楼船,左右两舷各有八十支长桨。
长桨又被称之为棹。
这一百六十多人,刚刚只够划船的,还哪有人在甲板上面作战?
蒋琬挺直后背,轻轻摇头,这位安定王北伐陆战或许还行,但东征水战可是一窍不通。
刘瑶看出蒋琬的“战术后仰”,连忙解释:“本王可以设计出一种新式楼船,无须划动长棹,便能使船在水中行进。这样一来,便有足够的兵士在上面迎敌。”
没有棹的楼船?
此话一出,蒋琬、姜维同时震惊。
在汉代虽已出现了风帆,但大型战舰,尤其是航行在内河上的战舰,依旧以棹桨舰船为主。
对机动性要求极高的战船,没有棹也就意味着当面对敌船来袭时,只能原地等死。
谁可以划船不用桨?
难道要靠浪吗?
“大司马只管准备木材、征集船匠便是,五日之内,我就将不用棹桨的楼船设计出来。”刘瑶信心满满,不再给众人反驳的机会。
蒋琬依旧摇头叹息,并没有把刘瑶的保证当真。
反正这位安定王答应支持自己东征,这就够了。
未来两年,他还是得加紧操练水军,大造舟船,准备亲自进攻东三郡。
至于刘瑶刚才那堆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当是年轻人天马行空的一种表现吧。
可姜维凝眉沉思片刻,却对刘瑶所说的“无棹楼船”很感兴趣。
世上有些奇巧之物,并非无法实现。
在遇到诸葛亮前,他也不相信会有人造出“木牛流马”、“诸葛连弩”这种超乎想象力的器械。
蒋琬将刘瑶众军迎入南郑城内,又引汉中都督、安汉侯王平前来见面。
王平如今在蒋琬手下负责汉中防务,是个不苟言笑,态度严肃的中年将军。
听说刘瑶、姜维北伐的一系列壮举,他脸上仅仅浮现一丝喜色,但随即老老实实、板板正正坐在一旁,垂首不语。
直到听闻刘瑶介绍,说带来的部曲里面有不少出身南中蛮部的士卒后,王平的眸子才猛地一亮,望向刘瑶的目光若有深意。
“子均都督,我在汉中还要停留数月,不知我这些部曲可否请都督帮忙训练一番?”刘瑶见对方是个内敛之人,便主动打开话匣子。
王平王子均一听兵事,立刻神色肃然:“殿下客气了,区区练兵小事,仆必当尽心为之。”
使用“仆”来自称,明显姿态太过谦卑,而王平身为安汉侯,年龄更长刘瑶将近四十岁,本无须如此。
只不过他有蛮夷賨人血统,又不识汉字,故而在军中常觉得低人一等。
刘瑶笑着点了点头,又当众夸赞:“子均都督当年随诸葛丞相北伐,在卤城大战司马仲达,甚是壮烈!
都督在城南阻击张郃,使其不能进军寸尺,从而帮助丞相在城北大破司马懿。都督之威名,本王年幼之时便有耳闻。”
王平被刘瑶吹捧一通,瞬间面红似枣,强忍着内心欢喜:“殿,殿下过奖了。”
刘瑶见对方很受用,接着又道:“当初魏延、杨仪相争,若非都督从中平定,我汉军可就手足相残,损失惨重了。”
“这,这都是仆应为国家做的。”王平终于绷不住扬起的嘴角。
本来一个严肃的冷面大汉,霎时被打开了心防。
可这几句赞扬之辞,却不是白听的。
刘瑶立刻提出要求:“我手下这三千部曲很多出自南中,还望都督训练他们时,能像无当军一样,让他们早日成为北伐劲卒。”
“殿下放心,都包在我身上!”王平挺了挺胸膛,被人重视的感觉真好。
无当飞军是一支蛮人组成的部队,善于翻山越岭进行野战,手中常持大盾、弓弩并能以毒箭杀敌。
有着蛮夷血统,能讲多种蛮话的王平,自然是季汉统领这支无当飞军的最佳人选。
刘瑶来汉中,除了会见大司马蒋琬,共商伐魏大计外,还想让王平这位“无当飞军”的主帅帮忙训练自家部曲。
手下士卒们虽经冯延用诸葛亮练兵的法子训练过,也只能算进退有度,纪律严整而已。
远远达不到精兵劲卒的标准。
如今有了以治军严谨著称的王平倾力帮忙,三千部曲的水平定能再上一层楼。
又与汉中郡一众官吏、将领们见面后,刘瑶便一头扎入房中,潜心琢磨起无棹楼船的设计来。
两天两夜的时间里,谢绝一切外人打扰。
饮食住宿,只允许贴身婢女阿奴一人进来服侍。
直到第三天,刘瑶才把蒲元大师请进来一同参研自己设计的图纸。
“殿下,此物当真能让楼船在水中航行?”蒲元曾参与过木牛流马设计,对奇巧工技甚是了解。
可见到刘瑶所画之物,他却感到有些茫然,完全参悟不到其中道理。
“咱们可以先造出一个小型的,安在扁舟之内试试。”出于科学精神,刘瑶没有立刻给出答案。
他要亲自做个实验。
于是,天下第一铁匠蒲元拿起锤子,开始按图纸打造器具。
而刘瑶则找来艘两丈来长的敞口小舟,让木匠配合自己的设计改造船体。
又过了两日,南郑县外,沔水北岸旁。
一艘形状特异的敞口木船上,两名军士正站在船只中央,相对而立。
二人中间,竖立着一只硬木雕成,磨盘大小的齿轮,齿轮左右各横插着一只曲柄。
“这就是安定王所制的无棹船?”岸边观看的人群中,一名武将满脸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