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禁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十面埋伏,中国被毒源团团包围

毒品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幸免其害。从目前世界毒品生产状况来看,“金三角”(东南亚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三角形地带)、“金新月”(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三国交界的新月形地带)以及南美的“银三角”(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和巴西所在的安第斯山和亚马逊地区)生产的毒品占世界毒品总量的90%以上,另外非洲“黑三角”、俄罗斯等地也成为一些新型毒品的主要生产地。

众所周知,中国所处的毒品环境十分复杂。中国毗邻世界两大毒品产地——金三角和金新月。近年来,随着金三角毒源地北移,中国西南边陲深受其害。中国西北境外,金新月及中亚地区的毒源地进一步发展。该地区毒品的传统流向是欧美地区,现在开始向东流入中国,致使新疆等地毒品走私活动增多。中国东南沿海境外一些地区的冰毒等新型毒品不断流入境内。中国东北境外也有毒品流入境内。四面被毒源包围,中国的禁毒工作困难重重。

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禁毒方针、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是世界上对毒品犯罪惩罚最严厉的国家之一,在中国,贩卖50克以上高纯度的海洛因,就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是1988年《联合国毒品公约》等多项国际公约的缔约国,并与24个国家签署了30多个司法互助协定。2002年以来,中国警方曾经与缅甸、老挝警方在边境地区开展了“夏季猎蛇”、“霹雳行动”等多次联合扫毒行动,抓捕了大批境外毒枭、重大毒贩和在逃毒犯,创历史纪录。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既控制毒品进入关,又严把毒品流出关的国家之一。中国禁毒部门一直严禁过境毒品,被联合国相关部门誉为“世界禁毒楷模”。

首先,中国不是世界主要毒品生产国。目前海洛因、可卡因等毒品在中国基本没有生产。美国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提交的《世界主要毒品生产和贩运国年度报告》,曾认为中国庞大的化学工业为制造“冰毒”提供了条件,这显然是在想当然。“冰毒”的主要成分麻黄素是一种呼吸系统药品,在医药上有广泛用途和疗效,中国是世界上主要麻黄草产区,是第三个能够合成生产麻黄素和惟一生产天然麻黄素的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是“冰毒”主要产国。虽然中国存在一些非法冰毒实验室,但由于中国对麻黄素等出售的严格限制及狠狠打击,冰毒产量并不高。

其次,中国也不是世界主要毒品贩运国。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被国际贩毒集团视为中转站,中国大多数毒品犯罪都带有鲜明的国际化特征。虽然世界两大毒源有部分毒品流入中国,但金三角的大部分毒品仍通过东南亚中转,金新月的大部分毒品还是经俄罗斯运到欧洲,再进一步扩散。

聚焦毒窟金三角,中国的危险邻居

金三角位于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三国交界处,原指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和夜赛河交汇处的一个三角洲。作为世界毒源地意义上的金三角,其范围包括缅甸北部的掸帮、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及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塞省,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大部分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区,气候炎热,雨量充沛,丛林密布,土壤肥沃,极适宜罂粟生长,是世界著名的鸦片产地。由于山路崎岖,交通闭塞,马驮人掮仍是这里的主要运输方式。掸、佤、佬、苗、瑶、克钦、僳僳、拉钴、阿卡(哈尼)、汉等民族在此定居,总人口逾百万。

金三角毒源地的形成已有100多年历史。19世纪三次英缅战争(1824—1826、1854、1885—1886)后,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为攫取巨额利润,英国殖民者首次将鸦片种植、生产技术带来,强迫当地人大规模种植罂粟,加工成鸦片后销往中国和东南亚等其他国家,从而植下了烟毒的祸根。1948年缅甸重获独立时,鸦片种植已遍布掸邦和部分边疆地区。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民党李弥残部在云南战败后退到缅甸东南地区,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占领了掸邦的一些地区作为立足点,着手发展鸦片生产并垄断了毒品交易,使该地区种毒、产毒进入第一个高峰期,其鸦片年产量在五十年代末已达700吨,占当时世界非法鸦片年生产总量的50%。六十年代是金三角地区鸦片生产的黄金时期。随着生产、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该地区海洛因纯度日渐提高,数量逐渐增大,部分贩毒组织开始种植、加工并制造大麻及精神药品,染指世界范围的毒品交易,大规模的贩毒集团迅速崛起,先后出现了罗兴汉、坤沙等大毒枭。从六十年代末起,随着侵越美军吸毒群体的迅速扩大,海洛因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极大刺激了金三角地区鸦片类毒品的种植和生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民党残军势力逐渐衰弱,受过国民党军队正规训练的多股民族武装纷纷独立,逐步形成武装割据势力。到八十年代末,缅共解体,一分为四,进一步加剧了割据局面,各武装贩毒集团纷纷抢夺地盘和贩毒通道,其中坤沙领导的蒙泰军独拔螯头,占据了毒品交易大部分市场份额,在财力和人力上都得以极大加强。此后数十年,坤沙与缅政府形成对峙局面,几次交锋,双方均无功而返。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坤沙于1996年率部向缅政府无条件投降,坤沙时代宣告结束。

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现在的金三角已突破原有范围,地理位置不断北移、延伸至缅北、老北、越北等地区。

在整个金三角地区,缅甸的毒品生产以缅北掸邦为主。掸邦是缅甸最大的一个邦区,面积约占缅甸国土总面积的1/4,北部与中国、泰国、老挝接壤,长期以来一直在地方武装的控制下,是金三角地区最主要的罂粟种植和海洛因生产地。

这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战争的是非之地,不仅被美国、泰国等国际舆论称为金三角贩毒的主要通道,也是金三角各武装势力的争夺地。佤邦的前身是缅甸共产党。缅共统治了20多年,直接将佤邦从一个氏族部落社会带进了社会主义道路,政府大部分高层人员几乎都接受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989年4月17日,佤邦脱离了缅共领导,组建了佤邦联合党、佤邦联合军,并谋求独立。1993年,缅政府允许佤邦在交出武装的情况下成立一个特别自治区,佤邦没有同意,而自称佤邦。佤邦因此被美国人视为金三角地区实力最强大的贩毒武装,并将他们列为地区恐怖主义组织。

佤邦强大的军事力量始终为国际社会所警惕。2002年5月,美国、泰国和新加坡等国在泰北第三军区联合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参加演习的美军多达5000人。100多名美国空军第一特种部队的官兵携带两架“黑鹰”直升机,秘密进驻了泰国清迈皇家陆军基地。美国特种部队进驻清迈的目的,是帮助泰国训练缉毒突击队,所携带的两架“黑鹰”直升机,是为了提高泰国缉毒精锐部队侦察与拦截毒品走私的能力。

关于美国特种部队常驻泰国的真正目的,5月20日出版的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一语道破天机:美军派出如此有名的一支特种部队进驻泰国,决非“帮助泰国缉毒”那么简单,而是想扼制所谓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联合国的报告显示,自从佤邦移民以后,佤邦联合军的冰毒产量直线上升。佤邦的勐阮是传闻中拥有一条毒品生产、销售线的主要生产冰毒区。

从邦康出去20多公里的山上,有一座英国的古塔,饱经沧桑。西方学者研究发现,英国人不仅将战火撒在这片土地上,同时撒下的还有罂粟花。1949年以前,金三角鸦片产量只有37吨,2002年2月27日,联合国禁毒署年度报告称:2001年,缅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生产国,占全球鸦片产量60%左右。占金三角总产量80%的佤邦,又成为其中之重。但是,佤邦总司令鲍有祥用人头担保,在2005年6月以前禁绝毒源。

佤邦的罂粟主要产区在北部,这里也是佤邦最贫穷的地方。老百姓住在摇摇欲坠的吊脚楼里。缺医少药的山区,鸦片还用作药品。

从1999年开始,佤邦实施了大规模的5年移民计划,从北佤搬迁10万烟农到南佤,希望到2005年能够禁绝毒源。

移民计划是在缅甸政府的默许下实施的。村民步行到城镇,乘佤邦政府专门卡车南行。每人出发前领到200元人民币补贴,以及一些农具,并且每月按时供应40斤大米。佤邦南部军区土地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20多万。总部万宏区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镇,由佤邦山寨和傣族山寨组成,1个小时就能转完。

近年来,为了让金三角的村民摆脱“毒品经济”,建立新的生存方式,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组织都伸出了援手,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了支持,有的发展项目成功了,有的项目却留下伤心的记忆。

金三角地区中的泰国部分过去主要是罂粟、大麻的非法种植和海洛因加工制造地。七十年代后,泰国政府积极推行“改植计划”,采取强制禁种措施,并加大对贩毒集团的军事行动,使该地区毒品产量大大减少,但目前仍有海洛因秘密加工点,是金三角地区重要的海洛因和鸦片出口地。九十年代以来,泰国发现有大规模种植大麻的现象,大麻的非法贩运不断增加,非法制造安非他明的情况也日见突出。

金三角的老挝部分,过去一直种植和加工鸦片,近年来转向海洛因的加工制造,形势日趋严峻。境内武装贩毒集团实力强大,活动猖獗。其毒品流向也由过去主要向泰国出口,转为近年来通过缅甸、越南、中国、柬埔寨运出的居多。

金三角地区的毒品生产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及以前一直以鸦片为主。六十年代末,该地区的鸦片年生产量为1000吨,七十年代末为1200吨,八十年代末为1500—2000吨。八十年代中期后,由于海洛因的吗啡含量及毒性、刺激性大大高于鸦片,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海洛因的体积和重量又比鸦片大大减小,金三角地区的制毒者开始在生产鸦片的基础上精工提炼海洛因,并从欧美引进先进设备、配剂和加工技术,不断提高海洛因的提炼技术和纯度,使金三角逐渐成为以出产海洛因为主的毒品中心。

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金三角地区在生产鸦片、海洛因、吗啡等阿片类毒品之余,开始了大麻的非法种植,并在精神药品需求量增大的刺激下开始非法制造精神药品。尤其是九十年代后,随着以冰毒、“摇头丸”为代表的苯丙胺类毒品滥用的不断蔓延,金三角地区又开始大量制造冰毒、“摇头丸”等毒品。中国目前截获的该类毒品大部分来自金三角地区。

金三角地区毒品的渗透是70年代末中国毒品问题死灰复燃的根本原因,也是刺激中国国内毒品消费市场发展和诱发毒品犯罪的重要因素。随着金三角地区毒品种植和生产的不断扩大,积极寻求将毒品外运到北美、欧洲等世界主要毒品消费市场的通道便成为毒枭们致力解决的课题。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传统“中转国”禁毒力度的加大,而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对外交流和边境贸易增多,为贩毒集假道中国运输毒品提供了可乘之机。中国西南边境的云南省与缅甸、老挝接壤,边民往来频繁,且历史上有过吸食、种植罂粟的现象,因此很快被毒枭们发展为金三角地区毒品的转运地。进入云南的毒品进而向内地渗透,消费市场迅速蔓延扩大,使中国逐渐由单一的毒品过境国发展成为毒品过境和消费并存的国家,国内毒品违法犯罪形势也日趋严峻。近年来,金三角地区制贩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活动日益猖獗,在大量向中国倾销该类毒品的同时,还利用中国作为化工大国和天然麻黄素生产国的便利条件,千方百计从中国走私易制毒化学品出境,作为生产海洛因、冰毒等毒品的原材料或重要配剂,增加了中国禁毒工作的压力和难度。

因此,解决金三角地区毒品问题已成为解决中国国内毒品问题的关键环节。这一使命任重而道远,需要国内各级禁毒执法部门的精诚团结、协调一致和次区域各国、国际社会的密切合作。只要各国本着责任共担的原则,采取减少需求与减少供给并重的综合、平衡战略,坚持不懈,努力进取,金三角地区的毒品就一定能得以解决,和平、安定的区域富庶与繁荣就一定能够到来。

臭名昭著金新月,世界毒源新生代产地

目前,世界上有四大“毒窟”,分别是位于东南亚老挝、泰国、缅甸3国接壤地区的金三角;位于中、西亚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3国接壤地区的金新月;位于南美洲哥伦比亚的“银三角”和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沿岸地带的“黑三角”。

“丝绸之路”之所以备受毒品问题的困扰,是因为它正好横穿臭名昭著的金新月地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3国的交界地带,在地图上形状酷似一轮新月,加之该地区盛产利润极高的毒品,故而被称为金新月。该地带包括巴基斯坦的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伊朗的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以及阿富汗的雷吉斯坦和努里基斯坦等地区。这里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气候干燥,是个“三不管地带”,这为该地区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级”鸦片产地提供了可乘之机。

金新月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鸦片产区。然而,在短短10年间,这一地区的鸦片产量就达到上千吨。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民族冲突、宗教矛盾和战乱等原因,金新月毒品经济圈进一步扩大,进而取代了金三角在毒品生产中的霸主地位,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产区。据统计,金新月罂粟种植面积达11万公顷,鸦片年产量3000吨至4000吨。目前,欧美毒品市场上的海洛因大部分都出自金新月,其中,欧洲90%的海洛因和美国40%的海洛因都来自阿富汗。

联合国禁毒署的报告显示,目前,阿富汗的罂粟种植居世界之首,占世界总产量的75%,而且其毒品成品、半成品的成交量也是全球第一。联合国毒品控制计划的数据显示,阿富汗境内鸦片和小麦种植收入的差异极为悬殊:1999年,阿富汗每亩土地种植小麦的收入为107.3美元,而鸦片的种植收入则为1549.3美元。阿富汗人均国民收入不超过300美元,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国家里,鸦片种植的高收入自然会激起老百姓的热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金新月迅速崛起、成为世界毒源“新生代”的原因。

“丝绸之路”是古代交通史上一条“东起中国中原大地,西至地中海之滨,横跨欧亚大陆,绵延7000余公里”的陆上商贸大道,是促进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今天,虽然各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经非常发达,但是,中亚和高加索各国的领导人依然热衷于振兴这条古“丝绸之路”,并把“兴建欧亚运输走廊”作为各国的战略构想。“毒品”和“丝绸之路”本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现在却时常被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丝绸之路”终究未能逃出毒品的魔爪。前苏联解体后,利欲熏心的国际贩毒集团乘虚而入,在它们的操纵下,中亚、里海地区逐步变成全球毒品贩运网络的主要通道之一。

1998年至2001年,从中亚经外高加索向欧洲走私的毒品达369吨,其中鸦片92吨、海洛因170吨、大麻84吨、印度大麻23吨。俄罗斯禁毒局官员透露,目前,仅里海地区每年毒品买卖和走私的贸易总额就达8亿美元,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成几何倍数继续增长。

据有关统计数据,最近3年内,里海地区各国的“瘾君子”数量增加了10%,俄罗斯的吸毒者也增至520万,而每年俄罗斯境内的毒品走私和交易就达80亿至100亿美元。

目前,在里海地区活动着十几个大的毒品加工和走私集团,它们网络庞大,组织严密。各集团间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勾结。它们不仅把毒品沿“丝绸之路”运往欧洲市场,而且把一部分毒品散落在“丝绸之路”的沿途。而中亚各国政府一直在努力与毒品作斗争,国际禁毒力量也与之合作,力图遏制毒品在中亚的蔓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效果却并不理想。俄罗斯和中亚各国警方都承认,由于从中亚各国到俄罗斯的铁路、公路及航空运输极其方便,因此,阿富汗—中亚—俄罗斯—欧洲这条贩毒通道,就成为金新月毒品走向国际市场的主渠道。而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则是这条通道上的主要中转地,阿富汗每年生产的一半以上的毒品都是经这3个国家运出的。不仅如此,由于中亚各国的警察经验不足、武器装备落后、工资水平低,所以各国政府虽竭尽全力,但对这迅速蔓延的瘟疫却显得力不从心。毒品贸易不但腐蚀了各国百姓的身体,还滋生了当地政府的腐败,中亚成了毒品流行的又一处女地。

中国警方跨国合作,联手禁毒

金三角和金新月就像两只张牙舞爪的毒蜘蛛,通过向四面八方伸出的贩毒通道,织出了一张毒品覆盖中国的大网。金三角和金新月的大毒枭与境内的贩毒分子相互勾结,组成了一个个横跨境内外,收购、运输、贩卖、洗钱一条龙的跨国贩毒集团。并凭借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和金融手段,从金三角和金新月向中国境内和海外大肆贩毒。

金三角和金新月由于和令人谈之色变的毒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少年来一直人类邪恶和苦难的代名词。多年来,中国为了解决金三角毒品问题做了大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由于对海洛因强烈的渴求和依赖,导致吸毒者不择一切手段去获取毒品。在一些地区,70%的抢劫、盗窃等刑事案件是吸毒者所为。制毒、贩毒和吸毒活动,导致了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犯罪率急剧上升,经济损失巨大,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安全。

为解决金三角地区的毒品问题,历年来,全国各级禁毒部门采取了多种有力的措施,加大对毒品的打击力度,开展了打击金三角毒品入境和跨区域贩毒活动的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因为此前中国警方的调查取证和抓捕工作只能在境内进行,从而使抓捕境外毒枭的工作陷入困境。历年来不同的毒枭,几乎都采用同样的伎俩,利用一条国境线作为保护屏障,与各国缉毒民警周旋。是否有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能把各个国家反对毒品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致力于打击金三角毒品犯罪,从而使谭晓林等金三角毒枭再无藏身之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开始寻求与金三角周边各国泰国、缅甸、老挝等国的禁毒国际合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联合国缉毒署的倡导下,以禁毒执法合作和罂粟替代发展为主要内容,以中国、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和联合国禁毒署为成员的六国七方等多种禁毒国际合作机制逐步建立。中国与老挝、缅甸、越南三个国家签署了《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使得金三角周边各国的禁毒合作进入了一个务实高效的阶段。

2002年6月和2003年11月,根据中国警方提供的情报,泰国警方将潜逃在泰国境内年的谭晓林贩毒集团一网打尽,并移交给中国警方,谭晓林跨国贩毒集团的覆灭,是中国、缅甸、泰国在禁毒国际执法合作上取得的一项重大胜利。

中国与缅甸、老挝等国联手在边境地区开展了一系列较大规模的联合扫毒行动。在中缅边境的一次联合扫毒行动中,金三角果敢一带不可一世、曾经扬言要报复中国毒民警的毒枭刘明被缅甸警方击毙。有数十名金三角大毒枭和伏案在逃的一些毒贩被缅甸警方抓获后,移交给中国警方。

2003年5月16日,“125”跨国贩毒案宣布告破,这是中美两国携手侦破的最大贩毒案。据中国公安部禁毒局介绍,“125”贩毒团伙是一个组织严密的跨国贩毒组织,他们不仅贩卖传统毒品海洛因,还合股投资兴建“冰毒”加工厂,以牟取更大的利润。首脑人物王坚章外号“亭江125”(他是福建亭江人,因贩毒拥有的资产超过125亿元人民币),被美国联邦检察官卡米称为“中国最大的毒贩”。中美两国司法部门就联合对以王坚章贩毒集团立案侦查。中国警方经过缜密侦查,摸清了该贩毒集团在中国、美国、缅甸和香港等地的贩毒网络和活动规律,掌握了其毒品犯罪的证据。2003年5月,中、美两国警方几乎同时收网,在不到20分钟内,国内10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美国警方抓获了13名涉案人员。根据中国警方提供的情报,印度警方成功的抓获了5名涉案人员,并且捣毁了该集团的冰毒加工厂。

2004年11月24日,在全国扫毒行动中,全国扫毒行动办公室列出32名重大逃犯进行督捕。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扫毒行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追逃力度,尽快将一些重大涉毒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公安部向全国发布通缉令,悬赏38万元公开通缉刘招华5大毒贩。2005年3月5日,福建省公安厅组织禁毒等部门民警以及武警官兵共60余人,在福建福安市富春南路27号成功将刘招华抓获。在此之前,马顺苏也在境外落网并被移交给中国警方。

正在消失的罂粟园

在禁毒国际合作的框架下,禁毒执法合作捷报频传。但是,一个个毒枭的落网,一个又一个跨国贩毒网络的摧毁,并没有使得各国禁毒官员们盲目乐观。因为罂粟花依然年复一年地在金三角地区开花结果,金三角毒源地依然存在,产生毒枭的土壤依然存在,来自金三角的毒品依然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乃至全世界。

100多年来,这些金三角的农民年年种植罂粟,用罂粟的果浆制作鸦片。然后用鸦片去换取所需的日用品和粮食。但是,罂粟和鸦片并没有使山民们富裕起来。毒品的巨额利润被毒枭们赚取。长期以来,这些金三角的烟农祖祖辈辈习惯用刀耕火种的原始方法来种植罂粟。

他们常常是一把火烧山烧出一片地,等这片土地肥力消失以后,他们转移到另一座山上,重新烧出一片罂粟地,周而复始,年复一年。罂粟已经成为他们唯一种植的经济作物,甚至是活下去的根本。

是否有一种方式,使金三角农民彻底放弃种植罂粟?如果这种方式成功,金三角的毒品就有可能得到彻底根除?

作为金三角地区替代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在缅甸当地政府的要求下,一部分佤族农民从适宜罂粟生长的家乡佤山,移民到千里之外的万宏区,准备放弃罂粟种植学习种植水稻。

2002年春节前夕,几位赤手空拳的中国水稻农艺师。应缅甸政府的邀请,他们携带着水稻种子和肥料,肩负着帮助金三角万宏区实行罂粟替代发展的特殊使命,一路风尘仆仆、一步步地走向那个传闻中的神秘险境,准备教会佤山的移民种植粮食养活自己。

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种植过水稻的金三角农民,农艺师们从头开始,从最基本的常识入手,一点点地、细心地将水稻种植技术传授给他们。如果这一次水稻种植失败,山民们也许会对罂粟替代种植失去信心,然后重返山低种植罂粟,那么这就意味着金三角中心地带禁毒国际合作替代发展战略的失败以及毒品产量的相应上升,农艺师们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金三角万宏区的水稻沉甸甸地挂穗了,并且被士兵重点保护着。据中国农艺师们估计,这些样板田的粮食产量将可能达到每亩400公斤左右。万宏区的水稻丰收了,粮食平均亩产达到410公斤。曾经的坤沙毒品必经通道,曾经见证金三角毒品历史的坤沙桥,如今,见证着金三角万宏区水稻丰收。

过去,从事罂粟种植的烟民大部分生活在深山老林中,为了让他们摆脱罂粟的依赖,老挝当地政府,积极动员并帮助山区烟农迁到公路沿线和坝区,目前已经有上百个村寨、上千户人家进行了搬迁。罂粟替代产业发展后,1997年缅甸向全世界宣布;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已经全部禁种罂粟,成为金三角地区一个没有罂粟种植的区域。金三角禁毒国际合作在替代种植、替代发展战线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