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国古代工匠精神及成就
匠人匠术
雕版印刷
在古代,雕版印刷术又被称为版刻和雕印,是指将文字、图像等反向雕刻在印版上,再在印版上刷墨、铺纸、施压,使印版上的图文转印在纸张上的工艺技术。雕版印刷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和墓拓术等传统工艺的精华,为我国活字印刷术和世界现代印刷技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精湛的雕刻技艺、广泛应用的笔墨纸张、浩瀚的典籍,都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古代书籍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书籍的效率,加速了信息知识的传播,推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明代学者胡应麟曾概述雕版印刷术的起源和发展:“雕本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雕版印刷术源于隋朝,流行于唐朝,发展于五代时期,并于宋朝达到鼎盛。此外,古代的雕版印刷术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如两宋时期的雕版印刷术更加注重校勘和刻印是否精良。
雕版印刷术的工艺流程非常复杂,大致可分为备料、雕版、刷印(图1-2)和装帧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若干道工序。例如,备料时需准备好适宜的纸张、颜料和书写、雕刻、刷印的工具,然后进行制版;雕版时需要写版、校正、上版、雕刻;刷印时需要先固版,再给印版刷色并覆纸刷印,最后将纸自然晾干;装帧时需要整理印好的纸张,并将它们装订成册。一次完整的雕版印刷要经历二十多道工序,这十分考验工匠的耐心、细心和毅力,是个难度不低的挑战。
图1-2 雕版印刷
图1-2 (续)
雕版印刷术凝聚了中国历史上无数能工巧匠的智慧与汗水,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直到今天也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影响着我们。
议一议
(1)在当今时代,雕版印刷术是否仍值得我们传承?为什么?
(2)从事雕版印刷术的古代工匠具备哪些宝贵的精神和品质?
匠工讲堂
回溯中国历史,追求专注与极致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典籍中记载的奏刀騞然的庖丁、操舟若神的津人……这些“物我合一”的古代工匠身上,体现出了专注守心、物我两忘、执着技艺的精神境界与风骨。这种境界与风骨,既渗透到各行各业的精湛技艺中,如景德镇流传千年的瓷器(图1-3)、“不用一钉、天衣无缝”的榫卯(图1-4)和精美绝伦的玉石雕刻(图1-5)等,又悄然融进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民族精神中。
图1-3 景德镇瓷器
图1-4 榫卯
图1-5 玉石雕刻
一 工匠一词的由来
在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人们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这致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开始独立发展,从而出现了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他们有的制作简单的石器、骨器或木器,有的伐木劈柴来建造房屋,有的善用工具进行纺织……简言之,这些劳动者以自身的技艺谋求生存与发展,并努力服务社会。
我国古代推行四民制度,即把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其中的“工”就是指工匠。《韩非子·定法》中指出,“夫匠者,手巧也”,可见手艺精巧是工匠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句话也印证了“工匠”一词最早是指从事手工业的劳动者。
《孟子·告子上》中指出,“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说明了无论是水平高超的匠人传授技艺,还是学徒学习技艺,都需依照规矩行事,在这里,“匠”被提升至大匠的高度。此外,工匠还曾被称为“百工”。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意思是国家有六种职事,“百工”是其中之一。“百工”可以根据五材的形状、属性和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将其制作成可供使用的器物。这一记载既阐述了“百工”的重要性,又体现了“百工”的心灵手巧、聪慧过人。由于时代特点、社会发展情况等各不相同,“百工”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内涵,具体如图1-6所示。
图1-6 “百工”在不同时期的内涵
游目骋怀
《周礼·考工记》
《周礼·考工记》是我国已知年代最久远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其主体内容编撰于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为齐国官书。这本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中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共6大类30个工种的情况,分别介绍了车舆、宫室、兵器和礼乐之器的制作工艺和检验方法,涉及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和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经验总结,还记载了许多优秀工匠的动人事迹。
《周礼·考工记》中将天时、地气、材美和工巧的完美结合看作重要的生产条件,其中工巧程度与分工紧密相关。《周礼·考工记》中记述的手工业分工很细密。例如,攻木之工有7种,攻金之工有6种,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和刮磨之工(玉石之工)各有5种,搏埴之工(陶工)有2种。这种细致的分工,使工匠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不断精进技艺、创新方法、提高效率。
此外,《周礼·考工记》将制作精工产品定为手工业生产的目标,指出在市场上用于交换的手工业制品必须符合规格,残次品不能上市。为了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周礼·考工记》提出了设立“工师”一职来检验产品。例如,“凡试梓饮器,乡衡而实不尽,梓师罪之”,即“工师”检验工匠制作的饮器,若饮器盛不下或装不满规定量的水便被视为不合标准,工匠就会因此受到处罚。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工匠的责任心,督促工匠认真专注地制作产品。
《周礼·考工记》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技及工艺水平,还展现了我国古代工匠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等多种优良品质,在中国工艺美术史、科技史和文化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类历史上的瑰宝。
在造物过程中,许多工匠怀有“经世致用”的利民情怀,即不满足于制作出仅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器物,还主动承担起传承传统技艺的重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增强自己的审美意识。这些工匠日复一日的努力让自己达到了“物与我为一,道与技相合”的崇高境界,这些也正是古代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
二 中国古代工匠及其成就
在我国古代社会,尽管生产力并不发达,技术水平也十分有限,杰出的工匠们却能够执着专注地将审美情趣与精湛技术融入手工业生产当中,凭借超群的智慧与努力,创造出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也让自己在手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姓名。
(一)“木匠鼻祖”鲁班
鲁班(图1-7),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出身于工匠世家,从小就跟随家人参与土木建筑工程的建设,在此过程中,他逐渐学习并掌握了各项工匠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鲁班凭借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创造了许多实用的工具和器械,不仅使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还使土木工艺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因此,他不仅是著名的能工巧匠,还是伟大的“百工圣祖”。
略知一二
由于鲁班的技艺和精神影响深远,古人留下了很多称赞他的诗句。如“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鲁直之在万化,何翅太仓之一稊米”等。
据《墨子·鲁问》记载,鲁班发明了“钩拒”(图1-8)——古代水战中常用的工具。当敌军溃败时,“钩”能把敌军的船只钩住,阻止敌军逃跑;当敌军进攻时,“拒”能抵挡敌军船只的追击。还有很多古籍记述了鲁班其他的发明和创造。例如,《物原·器原》中提到了他制作的砻、磨和碾子,《古史考》中记载了他制作的铲子,《礼记·檀弓》中介绍了他设计的机械密封。为方便生活,后人仿制鲁班的发明和创造,制作出了石磨(图1-9)、药碾(图1-10)等。
除了一些古籍上记载的发明创造,鲁班身上还承载了许多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和发明的故事,这些故事代代相传,让鲁班成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图1-7 鲁班画像
图1-8 钩拒(出土于湖南长沙)
图1-9 后人制作的石墨
图1-10 后人制作的药碾
鲁班的每一项发明和创造都经过了反复的研究和试验,不仅实用还富有新意,体现了尊重科学、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这种精神又被称为“鲁班精神”。为了传承鲁班高超的工匠技艺,古代工匠还撰写了民间木工行业的专用书——《鲁班经》。书中详细介绍了行规、建造房舍的工序、鲁班真尺的使用方法、常用建筑的构架形式与名称等。时至今日,人们仍在以多种方式纪念鲁班,并传承鲁班精神。例如,很多城市建立了鲁班纪念馆,介绍鲁班的生平经历,展示鲁班的发明和创造;中国建筑业联合会设立了“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号召人们学习并践行鲁班精神,以此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全面提高。
游目骋怀
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以下简称“鲁班奖”)创立于1987年,是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其评选对象为我国建筑企业在我国境内承包、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类新建工程。
“鲁班奖”的评选工作遵循“高标准、严要求、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制定了严格的评选条件。例如,申报工程在达到规定规模的前提下,必须列入各地区或部门建设计划,严格履行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且在竣工后经过一年以上的使用检验,并按规定完成了全面验收;申报工程的施工质量除了要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外,还必须达到全国同类工程的领先水平;申报工程的工程设计不仅要符合城市规划和国家设计标准,还必须在省内达到“先进、合理”的水平。鲁班奖公布后,获奖单位会被授予鲁班奖奖杯(图1-11)和荣誉证书。
图1-11 鲁班奖奖杯
广大建筑企业把获得“鲁班奖”作为目标,努力弘扬鲁班精神,认真制订创优计划,精心组织施工,严格把关质量,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一丝不苟地开展相关活动,做到精益求精。
(二)水利工程学家李冰
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也是都江堰的设计者。中外驰名的都江堰位于我国四川省岷江中游地区,规模宏大。如图1-12所示,它由宝瓶口、鱼嘴(又称作鱼嘴分水堤)和飞沙堰三部分组成,兼具防洪、灌溉和航行三种功能,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
图1-12 都江堰
战国时期,蜀地(今四川省)人民长期同岷江的洪水斗争。李冰在蜀地任职期间,亲眼看到了当地严重的灾情。为了使百姓安居乐业,他多次深入山林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当地的水情、地势之后,制订了治理岷江洪水的具体方案,为开展大规模的治水工作做准备。
在修筑都江堰的过程中,李冰带领工匠们在玉垒山开凿出了一个20米宽的口子,即宝瓶口。之后,为了把江水分为两支,他便和其他工匠在江心构筑分水堤。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李冰另辟蹊径,让竹工制作了长10米、宽0.6米的大竹笼,在里面装满鹅卵石,把它们沉入江底。这一方法使他们在湍急的江水中筑成了牢固的分水堤。此外,李冰还主持修建了许多沟渠,并将它们直接引入宝瓶口,构建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后来,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李冰组织工匠们在分水堤的尾部修建了用于分洪的平水槽和用于溢洪的飞沙堰。当内江水位过高时,洪水可以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进而流入外江。这些巧妙绝伦的设计既能避免灌区发生水患,又能使沉积在宝瓶口前后的泥沙得到有效的冲刷。
毫无疑问,李冰是一名杰出的工匠,他具有立足现实、踏实肯干、勤于动脑的工匠精神。在这种工匠精神的引领下,由他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宏伟无比,而那些由他发明启用的治理水患的方法也被沿用至今。
游目骋怀
都江堰的衍生文化
作为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都江堰催生出了极具地域色彩的民俗活动和内涵深刻的《治水三字经》。
一 极具地域色彩的民俗活动
为了感恩李冰父子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福泽,从古代开始,每年农历的6月24日—6月26日,很多当地人会去二王庙焚香祭祀,并参加庙会活动,如今的二王庙庙会还增添了歌舞表演、川剧表演等民俗活动。
二 《治水三字经》
《治水三字经》是几千年以来人们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经验总结和行为准则,其主要内容为“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鉴,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阙,凿漏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椿见,岁勤修,预防患,遵旧制,勿擅变”。《治水三字经》倡导以杩槎截流导流、以卵石护岸、以竹笼盛石筑堤、以卧铁展示淘滩标准,强调治理时要结合水势和地形特征,遵循客观规律,做到因势利导、因时制宜。在当今时代,随着人们的不断实践,《治水三字经》的意义与时俱进,持续为都江堰工程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指导。
(三)铁匠、冶金家綦毋怀文
綦毋怀文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铁匠、冶金家,他总结了历代炼钢工匠的丰富经验,对炼钢工艺——灌钢法进行了重大改进和完善(图1-13),《北史·繤毋怀文传》中对其有详细记载:“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这个方法就是煅烧生铁,并用重物对其捶打,用几个晚上的时间就可以将铁炼成钢。经綦毋怀文改进后,灌钢法展现出一些显著的优点,如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等。同时,用这一方法冶炼出的金属杂质更少、品质更好。1世纪时,罗马博物学家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在其名著《自然史》中说:“虽然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中国来的钢相媲美。”此后,灌钢法在我国逐渐推广,不断推动手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在17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受到各国的普遍赞扬。
图1-13 改进后的灌钢法
改进了灌钢法后,綦毋怀文还创造性地改进了传统刀具制作的工艺。他用钢制作刀刃,用含碳量低的熟铁制作刀背。这样制成的刀具既刃口锋利又不易折断,刚柔兼备且经久耐用。这种兼具多种优点的刀具制作工艺至今仍在沿用。
此外,綦毋怀文也为淬火工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创造了双液淬火法,在冷却介质的选择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在此之前,人们一直只使用水当作淬火的冷却介质。双液淬火法就是灵活使用两种介质:当工件温度较高时,选用冷却速度比较快的淬火介质,以增加工件的硬度;工件温度较低时,选用冷却速度比较慢的淬火介质,使工件具有一定的韧性,避免开裂或变形。
早在1400多年前,綦毋怀文就能发扬敢为人先、耐心专注的工匠精神,不断深入研究冶炼钢铁、制作刀具的方法与淬火工艺,在相关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实在令人赞叹。正是这些以綦毋怀文为代表的工匠们不断创新、改进制作工艺,我国古代的冶金技术才能长期领先于世界。可以说,这些工匠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永远为后人敬仰。
(四)造桥匠师李春
李春是隋朝的杰出工匠,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他主持修建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
略知一二
安济桥
(宋)杜德源
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
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东。
休夸世俗遗仙迹,自古神丁役此工。
赵州桥设计独特,颇有创造性。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增加稳固性、提高泄洪能力等,李春和其他工匠建造赵州桥时,采用了圆弧拱的形式,还把以往桥梁建筑中经常使用的实肩拱改为敞肩拱,实现了单孔长跨(图1-14)。这些设计可以说是空前创举,使我国的桥梁建造技术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据考证,直到19世纪中期,敞肩圆弧的石拱桥才在欧洲出现。此外,赵州桥的砌置方法也十分新颖,整座大桥由28道各自独立的拱券组合而成,工匠们砌完一道拱券,再砌另一道相邻的拱券。这种砌法既有利于节省制作施工支架的木材,又便于维修桥梁,如果有一道拱券的石块损坏了,只需局部修整即可。除了构造奇特、施工方法新颖,桥上的石栏、石板也被雕刻得古朴美观,整座桥与四周的景色相互映照。唐朝的张鹜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
图1-14 赵州桥
赵州桥在建成后成为当时南北交通的要冲,为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1400多年以来,它承受了多次地震的震荡和战争的袭击,经历了无数次冰雪雨水的冲刷和侵蚀,却仍巍然屹立于洨河之上,保持着当年的雄姿。赵州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李春带领工匠们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推动了中国造桥技术的发展。同时,完成这一创举的李春,也因具有积极创新、迎难而上的工匠精神而永远被世人铭记。
游目骋怀
科技与古迹的碰撞——3D打印的赵州桥现身河北工业大学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河北工业大学以赵州桥为原型,建造了一座3D打印桥梁(图1-15),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术,还有利于推动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发展,对实现中国建筑绿色化、工业化和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
图1-15 3D打印的赵州桥
施工人员先以1︰2的比例将赵州桥缩尺打印,再进行现场组装。在桥梁建造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综合考虑了桥梁常规设计中的各种荷载因素,使用了独家配制的混凝土材料和自主研发设计的3D打印水泥基机械设备。混凝土3D打印技术不仅提高了建造效率,节省了约1/3的建筑材料和2/3的人工花费,还为传统桥梁赋予了现代气息,实现了设计新型化、材料功能化、施工虚拟化、装配模块化和监测智能化。
此外,这座3D打印桥梁桥长28.1米,净跨径为17.94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长、桥梁总长最长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3D打印桥梁,成功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资料来源:搜狐网,2020-07-22,有删改)
(五)琢玉嵌宝工艺家陆子冈
陆子冈是明朝时期鼎鼎有名的琢玉嵌宝工艺家,也是子冈珠宝工坊的创始人,有旧玉荷花洗、玉水仙簪、青玉山水人物纹方盒等诸多代表作(图1-16)。故宫博物院主办的杂志《紫禁城》中记载:“陆子冈,擅长圆雕、镂雕、阴雕、嵌金银丝、嵌宝石、雕琢铭文款识等技艺。”陆子冈的琢玉、镶嵌技艺精湛而高超,他手下的工艺品可谓巧夺天工,闻名于世的玉牌“子冈牌”也因他而得名。
图1-16 陆子冈的代表作
陆子冈制作玉器选料精严,他的作品多数使用青玉,部分使用白玉,其形制仿汉,颇具古意,兼具空、飘、细的艺术特点,且均采用图章式印款。陆子冈擅长减地平雕技法,能使玉器表现出类似浅浮雕的艺术效果,起凸阳纹、镂空透雕、阴线刻划皆尽其妙,因此他的玉雕技艺享有“吴中绝技”的美誉。此外,陆子冈开启了“诗书画印入玉”的设计先河,设计出一批具有苏州风格的玉器,得到了许多缙绅的欣赏,这也鼓励了其他玉器匠人“自创品牌”。因此,当时人们称陆子冈制作的玉器为“子冈玉”。
明朝中后期,宫廷以及苏州地方开始追求玲珑剔透、华贵繁复的玉器。同时,大量彩色宝石进入中国,在中国掀起了把玉器与其他工艺相结合的热潮,如在玉石上镶嵌金银丝等。《木渎镇志》和故宫博物院的资料显示,陆子冈创办的子冈珠宝工坊涉及的工艺非常丰富,除玉石雕刻外,还包括竹子、木头、石头的雕刻和宝石镶嵌。
子冈玉的盛名正是因为陆子冈在玉器制作中始终发挥着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他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制作出令无数人赞叹的众多工艺精品,他也凭借着这种工匠精神和出色的作品被后人奉为琢玉业的祖师。
略知一二
玉是古人非常喜爱的一种材质,可用于制作多种用品和佩饰,形制多样。汉字中很多王字旁(玉的变体)的字,都与玉有关,如玦、珏、璟、璞、瑰、璘、珠、瑗、琼、瑜、琰等。
游目骋怀
苏州老字号子冈珠宝:守正创新,独具匠心
历经四个世纪的传承与发展,今天的子冈珠宝已成为集研、产、销于一体的珠宝品牌,曾获得苏州市商务局认定的“苏州市老字号”称号和江苏省商务厅认定的“江苏老字号”称号,享誉中国乃至世界。
子冈珠宝成功复原了濒临失传的苏工金镶玉工艺,并将该工艺改良为“混嵌金银丝”制法,即在一条玉槽内同嵌金、银丝片,而外观无接缝,开创了中国传统金镶玉与苏作玉雕的新境界。子冈珠宝凭借这项工艺先后申请了2项新型专利,并于2020年10月牵头撰写了苏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第一例团体标准《金银嵌丝制品(珠宝玉石类)》,成为行业典范,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此外,为传承和弘扬苏州匠心文化和中华玉文化,推广历史悠久的苏作珠宝非遗技艺,子冈珠宝曾在“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水韵江苏·相约澳门”江苏文化嘉年华及多地举办的“中华老字号博览会”等场所进行展览,并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举办了多场“子冈玉文化”巡展与学术研讨活动。
2021年5月,子冈珠宝自主知识产权切工钻石“火彩王后”在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发布,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同年11月,子冈珠宝自主知识产权切工钻石“十一朵玫瑰”(图1-17)在第十七届摩尔多瓦国际信息发明专题展(双年展)中,荣获“最成功工业设计”特别奖,这也是中国展团获得的最高奖;2023年3月,“十一朵玫瑰”在第二十六届莫斯科“阿基米德”国际发明和创新技术展览会中再获金奖。截至2023年4月,子冈珠宝在多个国际发明展中共计获得了9金1银1铜和2项特别奖。
图1-17 钻石“十一朵玫瑰”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子冈珠宝始终坚守“成色毋欺行外,工价必衡良心”的坊训,并以“业精于勤,德积于诚”为准则,用心钻研技艺,努力创新产品,不仅打破了钻石切磨知识产权被欧美企业垄断的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还彰显出中国珠宝接轨世界的前沿趋势,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2023-04-18,有删改)
匠心传承
一 看短片,学精神
观看纪录片《国之宝》第38集《创世发明家鲁班》,了解我国木匠鼻祖鲁班的生平经历及其发明创造,学习鲁班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完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观后感。观后感中应包括对鲁班的评价、对鲁班精神的看法等内容。
二 给古代工匠写封信
【活动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杰出的工匠及其成就。
(2)培养对我国古代杰出的工匠的崇敬之情,向其学习优秀的品质。
【活动准备】
通过多种方式,如查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等,了解古代杰出工匠的故事,从中选择一位你最钦佩的工匠作为写信对象。
【活动过程】
(1)充分了解写信对象的生平经历、重要成就等,并结合这些内容撰写一封不少于500字的书信,可以在信中讲述他对后世的影响。
(2)在班级内进行抽签,被抽中的同学朗读自己写的信。
【活动要求】
(1)信中应包含写信对象的成就、对写信对象的评价、自己的钦佩之情等。
(2)自己朗读时,要流畅通顺、声音洪亮、有真情实感。
(3)同学朗读时要认真倾听,了解同学的想法和更多关于古代杰出工匠的内容。
【活动总结】
若没有在班级内朗读自己的信,也应向他人(至少3人,包括同学和教师)朗读,并邀请他们进行评价,填写表1-1。
表1-1 写信活动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