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田鹿品西游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文化篇

天产石猴

石猴出世,是《西游记》讲的第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透露出的是中国石文化的源远流长。

孙悟空是所谓“天产石猴”,这是《西游记》一开始就告诉我们的。用《西游记》的原文来说,就是“那山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有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而更进一步的信息,则要到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在那一回里,孙悟空与六耳猕猴打得难分难解,众人也无法分辨其真假虚实,于是只好到如来处,请如来帮忙辨别。如来智慧无边,当即就为众人指出了六耳猕猴的出处,顺便给大家上了一堂物种分类的课程: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人鬼,亦非蠃非鳞,非毛羽昆,名为四猴混世。

菩萨道:“敢问是那四猴?”

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列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

也就是说,孙悟空的具体品种,乃是“灵明石猴”。这一设定,与中国的石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石头和人类的关系,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毛泽东在长调词《贺新郎·读史》中说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词中所说很有道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动物却不会,而人类最早使用和制造的工具之一就是石头。人类狩猎,离不开石头。面对跑得比自己快、牙齿比自己尖利的野兽,石头是随手就能抓起的武器。人类生活,离不开石头。比如,砍割动物的骨肉,挖开坚硬的土地,以及利用它制成各种应用器皿。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石头起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火在人类的进化史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带给人类以光明和温暖,还减少疾病发生,并最终使人类走出野蛮,进入文明时代。而火的获得,除了“钻木”外,就是“击燧”,也就是两块火石之间的击打。正是因为石头在远古时期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才将石器的制作方式和精巧程度,作为区分古人类不同分期阶段的依据。即使在人类掌握了金属的冶炼技术,进入了文明时代之后,石头仍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直到现在,还没有一种建筑材料具有石头那样的恒久性。它是最伟大的文字的载体,今天,当人们要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表达永恒的纪念时,首先想到的仍然是刻石树碑。各色宝石,比如钻石、玉器、玛瑙等,依然在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并且被赋予极其悠长的文化意蕴。

而石头与中国文化的渊源,更是格外深厚。按照著名人类文化学家叶舒宪的话来说,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别:一个是玉石文化,一个是金文化。中国文化的图腾就是玉,而玉就是中国人认为能够通灵的石头(孙悟空正是“灵明石猴”)。中国人对玉石的崇拜,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在发明金属工具之前,石头就是先民最方便、最自然的武器和工具,它在战争、狩猎、生产、生活等各个环节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与石头的朝夕相处中,先民逐渐发现有一些特殊的石头,它们不但质地坚韧,并且色泽美观,敲击声悦耳,特别是其半透明的状态,仿佛蕴藏着沟通天地的神秘能量。这些“石之美者”,就是玉。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对玉石的崇拜就已经形成,如在龙山文化、良渚文化遗址中,都发掘出相当数量的玉器。上古神话英雄大禹,是从石头中孕育而出。这种对玉石的崇拜,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延续,成为中华文化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例如,秦始皇刻传国玺,会选用玉石为材质,以此寄托国祚绵长的愿望。秦帝国虽二世而亡,但以玉为传国玺的传统却绵延了数千年之久,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终结。又如,中国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为儒家和道家,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对玉都极为推崇:儒家以玉比德君子,强调君子无故身不离玉;道家则将其最高神命名为“玉皇大帝”。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也很容易看到玉石文化的影响。再如,我们会夸一个风度极好的人“玉树临风”,夸一个孩子“粉雕玉琢”等。

既然玉石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作为中国文化之子的孙悟空,也就注定了是一只“灵明石猴”,而不是泥猴面猴或铜猴铁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