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技术与金融:分析框架
2019年Facebook宣布其正牵头组建一个联合体以创设“天秤币”(Libra)。天秤币是一种新的加密货币,其将通过一个新的全球电子支付系统(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 Pay)创建和运营,并与Facebook主导的数字身份识别基础设施相结合。Facebook的主要目标是为其社交媒体应用生态(ecosystem of social media applications)创建一个新的电子支付系统,系统的基础是一种与法定货币(稳定币)池挂钩的新支付工具,该系统使Facebook能够将其全球范围内约30亿用户间的互动货币化,特别是在缺乏类似基础设施的发展中国家。[16]
这个计划强调了数字金融转型会引发的许多关键问题:如果天秤币被黑客攻击和摧毁了怎么办(网络安全风险)?如果Facebook出于自身目的使用获得的数据怎么办(数据保护和隐私风险)?如果用户数据被盗取怎么办(数据安全风险)?如果Facebook因为天秤币而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怎么办(新的系统性重大金融机构风险)?如果天秤币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形式怎么办(技术基础设施风险、竞争威胁)?这些担忧共同解释了为什么天秤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监管机构的冷淡回应。[17]
这些风险都是金融监管的关键考虑因素。金融监管的目标可归纳为四大类:① 金融稳定;② 金融诚信;③ 消费者保护;④ 金融效率、发展和普惠(金融市场运行)。金融稳定既可以被看作消极预防的(避免危机),也可以被看作积极促进的(金融系统的适当运作)。金融诚信侧重于防止犯罪活动和以犯罪为目的利用金融市场的行为,例如洗钱、恐怖主义集资、国际犯罪组织甚至国家组织的进攻等;消费者保护侧重于(构建)防止对金融服务使用者——消费者、储户和投资者之霸凌的系统;金融效率、发展和普惠关注如何支持和加强金融系统的积极功能和作用。
虽然金融科技在上述领域引发了担忧,但我们还是将重点放在金融稳定的语境中,这是全球监管机构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在2008年之后。2008年以前,维持金融稳定和预防危机重点在于识别风险的主要形式,并建立适当的规制和监管框架来解决它们,《巴塞尔协议II》是其在国际层面前沿的体现。2008年之前,《巴塞尔协议II》和金融稳定监管整体的重点都落在“微观审慎”路径上,即规制者和监管者通过审慎的监管标准最大限度地关注各金融机构的安全和稳定。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五大类风险:信用或交易相对方风险、市场风险、支付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巴塞尔协议II》包括针对前四项风险的资本费用和相关监管标准(对法律风险的关注则相对较少)。
在这一框架中,与技术和数据问题有关的风险被纳入运营风险框架,从而使资本费用、风险管理和合规制度方面的相关成本相对更低。自2008年以来,金融稳定监管一直非常重视应对“宏观审慎”风险:这不仅包括从个别机构的潜在破产中生发的风险,而且包括因市场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产生的风险,后者即2008年金融危机的核心,因此其一直是危机后金融监管改革进程的中枢。相关分析的范围现在开始拓展至由金融科技引发的一系列考虑要素和风险。
我们认为在数字金融转型的背景下,将技术和数据风险作为运营风险的一部分进行监管不足以也不适于把握金融体系面临的全部风险。
在研究数字金融转型时,适当的分析框架应包括:① 传统形式风险的新来源;② 新形式风险;③ 全新的市场和系统,包括监管领域在内(例如监管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