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校注说明
《脉经》乃西晋医学家王叔和所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其搜集历代医学著作,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系统整理及充实了脉学内容,是对晋代以前脉学的总结。
《脉经》确立了三部脉法和脏腑分候定位,首次将脉象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二十四种,并对每种脉象及所主病证做了具体描述。同时提出浮与芤、弦与紧、革与实、滑与数、沉与伏、微与涩、软与弱、迟与缓八组相类脉象的区别对照,对脉象的鉴别有很大启示。
《脉经》刊行后,自晋至唐历三百余年,虽经战乱,但流传不绝。《隋书·经籍志》最早著录:“《脉经》十卷,王叔和撰。”宋代校正医书局曾对此书进行校勘,并颁行大字本与小字本两种版本。在流传过程中,小字本成了南宋及元明《脉经》刊本的母本。现存主要的版本有元天历三年(1330)广勤书堂刻本、明成化间据元泰定本翻刻本、明赵府居敬堂刻本、明万历三年(1577)福建刻本、明佚名氏模刻何本、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刊《守山阁丛书》本、清光绪十七年(1891)《周氏医学丛书》本、清光绪十九年(1893)杨守敬校勘本等。
本次注释,以元天历三年(1330)广勤书堂刻本为底本。
按照本丛书要求,向读者提供较好版本,适当校勘,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消除阅读和理解障碍,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学习。我们在注释时,查阅大量资料,结合临床体会,慎重从事。
由于水平所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企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
张晓梅
202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