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11.大直若诎,道固委蛇
汉九年,刘邦又调任叔孙通为太子太傅。汉12年,刘邦想让赵王刘如意取代刘盈当太子,叔孙通极力劝阻说:“过去晋献公因宠爱骊姬废了太子,改立骊姬的儿子奚齐,造成晋国几十年动乱,成为天下人的笑柄。秦始皇由于没有及早确定扶苏为太子,结果让赵高钻了空子,伪造遗嘱立了胡亥,弄得秦朝后继无人,这是陛下亲眼看到的。如今的太子仁慈孝顺,天下人都知道。太子的母亲吕后与陛下同甘共苦几十年,难道您忍心背弃她?如果陛下一定要废弃太子而改立小儿子,那我请求死在您的面前。”
刘邦赶紧说:“先生别当真,我只是开个玩笑罢了。”叔孙通说:“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动摇,天下就会震动,怎么可以拿天下大事来开玩笑呢?”刘邦没办法,只好认错说:“好吧,我听您的意见。”虽然刘邦真正打消更换太子的念头,是见到张良召来的商山四皓跟随着太子,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叔孙通并非一味的啊臾奉承,而是很有原则,甚至会以死谏诤,也有刚烈的一面。
刘邦驾崩,惠帝即位。惠帝对叔孙通说:“先帝的陵寝宗庙礼仪,大臣们还不太熟悉,还要靠您的训导。”因此重新任用他为太常,制定宗庙的礼仪制度。后来,又逐步制定汉朝各种礼仪制度的细节。所以汉初的礼仪,均由叔孙通制定。
惠帝因为要到长乐宫朝见母亲吕后,经常来往于两宫,每次出宫都要清道,骚扰百姓。于是修建了一座空中复道,修建在未央宫武库的南边。叔孙通前来奏事,事情谈完后,与惠帝闲聊。叔孙通说:“陛下在前往高祖陵寝的路上修建复道,高祖的衣冠,每个月都要拿出来,巡游至高庙。作为高祖子孙,怎么能把复道凌空架设在前往宗庙的路上呢?”听了这番话,惠帝很害怕,说:“那就把复道拆了吧。”叔孙通说:“皇帝不能有过错,现在已经建了,百姓也已经知道。希望陛下借此机会,将高祖的原庙改建到渭河北岸,这样高祖的衣冠每个月再拿出来巡游,就没有问题了。把宗庙修得大一点,这也是大孝的表现。”于是惠帝下诏,重新修建原庙。汉朝日后屡屡修建“原庙”的章程,就是从惠帝修复道这件事引起的。
惠帝喜欢离开宫廷,到离宫游玩。叔孙通说:“春天是该品尝鲜果的时候,现在樱桃正好成熟,希望陛下出游时,能顺便带樱桃去敬献宗庙。”惠帝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便答应了他。从此以后,用各类鲜果敬献宗庙的礼仪就开始了,一直流传到现在。
这就是叔孙通,当外界不具备儒家的基本生存条件时,他表现出比任何人都决绝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心深处完全的绝望,决绝只是一时的策略。隐忍的同时是积极地寻求突破,他机敏地捕捉外界出现的细微转机,执着地为儒家身份的合法性斗争。叔孙通的儒家思想,代表的是一部分积极进取的儒生,代表的是儒学自身的一种,可以与时俱进、不固步自封的态度。而这正是最质朴的儒学要义,也是叔孙通被尊称为圣人的原因。
叔孙通这种做事的策略,在司马迁看来,已经不仅仅是儒家的做派,而且有了道家的色彩。所以司马迁特地用《道德经》的八个字概括了叔孙通的一生,这八个字就是:大直若诎,道固委蛇。意思是,最正直的人往往最能弯曲自己,因为道路本来就是曲折的。
人生的道路从未一帆风顺,弯弯曲曲才是常理。学习叔孙通的“合乎时宜”,懂得时移势易的处世与为人法则。能在困境中等待机会,秉大义而疏小节,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