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人物大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2章 10.叔孙通制定礼仪

刘邦已经统一了天下,诸侯们在定陶尊立刘邦当了皇帝。叔孙通要为新皇帝制定礼仪,刘邦要求新礼仪,要摒除秦朝礼仪的繁文缛节,特别强调要简易。打天下的开国功臣,现在没有事情做了,开始喝酒争功,喝醉了酒就拔出剑来砍柱子,刘邦看了心里很烦。

叔孙通知道皇上越来越讨厌大臣们不守规矩,就向刘邦建议道:“儒生们不善于进取,但善于守成,我愿意召集鲁国的儒生,与我的学生们一起,编排一套朝廷的礼仪,来规范天下。”刘邦问:“编一套这样的礼仪会不会太复杂?”叔孙通说:“五帝用的音乐各不相同,三王有不同的礼制。礼制是适应时代人情所制定的行为规范。所以夏、商、周三代的礼仪,都是根据前朝礼仪加以增删,可以让人分辨出他们的异同,使得两个朝代不至于互相重复。我可以结合古代和秦朝的礼仪,创制一套汉朝的礼仪。”刘邦说:“那就试试吧,要简便易行,容易操作。”

于是叔孙通到鲁国邀请了三十几位儒生,有两个儒生不肯来,说:“您所侍奉过的主子差不多有十个了,都是靠着阿谀奉承博得主子的宠爱。如今天下刚刚平定,死人还没有埋葬,伤员还没有康复,可是您却想要制定礼乐!要制定礼乐,起码要有上百年的积德行善。我们不愿意跟您做事,您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古制。我们不去,您自己去吧,不要玷污了我们。”叔孙通并不生气,而是笑着说:“你们可真是鄙陋的读书人啊,时势变化了,可是你们一点都不知道。”

于是叔孙通带着三十多个儒生回到长安,加上皇帝身边的学者,还有自己的一百多个学生,在野外拉起绳索,立上草人进行演习。所有的细节都力求简易,完全去掉了秦朝苛刻繁琐的礼仪和法规。演习了一个多月以后,叔孙通觉得可以了,就叫皇上前来视察。刘邦看了觉得可以做到,就命令群臣去排练、演习,准备10月举行朝会正式使用。

汉七年,长乐宫落成。诸侯、群臣都来参加朝会,汉朝礼仪正式实施:天亮以前,谒者令作为导礼官,引导官员们按照次序进入殿门。宫廷中整齐地排列着战车、骑兵、士卒、侍卫官,手持兵器和各种彩旗。谒者令高声呼喊:“趋”,殿下的郎中们就站到台阶两旁,每边的台阶都站立着数百人。功臣、列侯、将军、军吏都依次站立在西边,面向东;丞相以下的文官依次站立在东边,面向西。大行令率领九位侍礼官,来回传达。

接着,皇帝的辇车从宫中推出,执戟的郎官擎着旗帜传呼警戒,侍礼官员引导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官员依次向皇帝朝贺。从诸侯王以下,所有的人都诚惶诚恐,肃然起敬。群臣行礼过后,又按着严格的礼法摆出酒宴。有资格坐在殿上的官员正襟危坐,按照尊卑位序,向皇帝敬酒,先后九次。谒者令高喊:“罢酒!”负责执法的侍御史,把不按照礼仪行事的官员引出殿外。自始至终,直到酒宴结束,没有人敢高声喧哗或者失礼。宴会结束后,刘邦高兴地说:“我今天才尝到了做皇帝的滋味,竟然如此尊贵。”于是立即提升叔孙通为太常,赐给他黄金五百斤。

叔孙通趁此机会对刘邦说:“我的那些学生已经跟我好多年了,是他们和我一起制定了这套礼仪,请陛下也能给他们一些官做。”刘邦一听,立即任命那些人都做了郎官。叔孙通回来后,把皇帝赏赐的五百金,全部分给了学生,学生们都高兴地说:“叔孙老师真是圣人,只有他能把握住形势的需要。”

叔孙通用自己的方式,让儒家礼法得以落实,并且让统治者真正看到了儒学的价值。他是第一个实现儒家“制礼作乐”理想的人。所谓制礼作乐,就是孔子希望给整个社会提供一套行为规范,让人和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彻底远离乱世。可惜在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儒家的种种说教显得苍白无力。这个理想孔子一辈子也没实现,后来的孟子、荀子也都尝试过,也都失败了。第一个用儒家礼法治国,并且成功推广的人就是叔孙通。如果没有叔孙通在汉初坚持并推行儒学礼法的建设,可能董仲舒很难靠儒学进入汉王朝的核心决策层,也没机会“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后世的儒学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司马迁称叔孙通为“汉家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