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家风托起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写在《56个民族儿女共话好家风》出版之际
程孟辉
程孟辉,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哲学美学家、商务印书馆资深编审、商务印书馆(国际)原总编辑。
由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编著的《56个民族儿女共话好家风》一书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和56个民族全体作者、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终于成功面世。
记得有一首歌的歌词唱得好:“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泱泱华夏的这五十六个民族犹如五十六枝美丽的花朵,盛开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各民族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石榴籽般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互相学习、各取所长、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在互帮互助、互利共赢、各放异彩的同时,奏响出各民族人民团结和谐、繁荣昌盛、安居乐业、家庭美满、生活幸福吉祥的时代乐章。我们今天出版的这部书就是五十六个民族人民情聚好家风的五十六篇荟萃佳作。
《56个民族儿女共话好家风》主题鲜明、主旨明确。就书名而言,顾名思义,就已经将全书的核心内容作了高度的凝练和概括。这一主旨所含的两个核心关键词就是:“华夏各兄弟民族” 和“好家风”。二者既是各自独立的人文概念,同时又是彼此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我们知道,关于“家庭”和“家风”,既是一个鲜活的现代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传统话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既是一个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安定团结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各民族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民族、民生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家庭?什么是家风?换言之,家庭和家风的概念及其内涵又是什么?
对此,就笔者个人迄今的认知和理解,简要概括地讲,家庭就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所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从积极的(正面的)意义上来说,家庭乃是幸福生活的一种存在形式或存在方式。从社会结构设置的视角看,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结构设置,也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制度和群体形式。就家庭的功能而言,家庭是生儿育女、护养老人、满足经济合作的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从家庭结构关系的基本属性看,它又是由那些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而所谓的家风,就是指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所共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行为表现的总和,也是家庭成员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任何一个家庭的家风形成都是建立在这个家庭成文的或不成文(即约定俗成)的家训、家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基础之上的。借用我们当今流行的现代说法:家训就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规就是家庭的基本法。
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家风,本质上就是指一个家庭的家族子孙世世代代恪守祖传沿袭下来的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明显带有鲜明家族印痕特征的家庭文化,如《曾国藩家书》《朱子治家格言》等。这种带有强烈而又鲜明家庭(或家族)个性特征的家庭(家族)文化乃是家族世代沿袭、累积和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是每个家庭成员为之而感到幸福和自豪的家族底蕴、基础和源泉,同时也是每个家庭成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赖以生成(产生和形成)的摇篮和基石。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铭刻于我们心灵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内涵、修养、观念、意识和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和坐标,是我们工作、生活、做事、处世的宗旨、原则和格调;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希望大家注重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希望大家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有关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在“树立良好家风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讲话(引自并参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和家风的论述》,载《学习时报》,2018.8.29)。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新时期建设文明家庭、培育文明好家风的这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讲话,都旨在强调好家风建设对于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是给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好家庭、好家风建设指明了行动(实践)的方向。
的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和社会发生多大变化,不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国民间有句警世恒言,叫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一个家庭及其成员就能生机勃勃、繁荣昌盛并余荫子孙、世代兴旺、岁月静好;家风不好,一个家庭及其成员自然会走向消极和堕落(衰落),甚至难免遭受灾殃。由此可见,好家风建设对于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谈家风,就必然会论及家风的承载者和生成主体——家庭。而谈家庭,就必然会涉及组成这个家庭的每一个家庭成员。因为,作为家庭成员的每一个具体的个人的精神品格或本质属性都是由其所处的包括其生存(生活)环境在内的社会关系或社会性所决定的。换言之,每一个作为家庭成员的个体的人,决定(或构成)其本质属性的最基本、最关键性的因素就是他的社会性或他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这种社会性或社会关系的总和,体现在每个家庭成员身上,既有其个体的社会差异性,又有其个体的社会趋同性。也正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这种个体的社会差异性和社会趋同性,因而才构成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不同的个性化的美好家风的风格和特征。
《56个民族儿女共话好家风》,全书通篇突出以血缘为纽带的最小社会组织就是家庭,而这个家庭的最核心的精神内聚力(或曰凝聚力)就是概括集中于一个“情”字。这个“情”,不但构成了家庭的灵魂、家族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凝聚民族或国家的灵魂。有了这个灵魂,个人才有生命的动力和希望,家庭才能温馨,家族才能和睦,民族才能团结,国家才能强大兴盛。当然,家庭情感的产生和形成,必须有赖于在家庭或家族成员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自然秩序,由此维系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利益诉求和平衡关系、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交流交往和链接互动,从而确保家庭或家族成员无痛无障碍地顺利融入社会。
我们知道,良好的家风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要经过家庭或家族成员长期甚至是世代的精心构创、培植、维护才能得以建树、确立和传承的。这其中自然会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然而,其家庭(或家族)中的主要或重要成员(如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或叔伯姨舅姑嫂等不同辈分长辈一言一行言传身教)的垂范作用和影响则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里,笔者必须特别说及的一点就是,关于我国各族人民在其祖祖辈辈生活长河中所形成和涌现出来的美好家风故事,那真是多得犹如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美好的家风又像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世代传承,给各民族人民的子孙后代带来了繁荣兴旺、吉祥安宁和幸福美满。好家风,它犹如珍贵的传家宝,都是为每个家庭或家族所世世代代薪火相传的。尽管各民族人民有各自民族的语言、文化和风习传统等,但各民族人民之间好家风的核心价值都是共通(同)的,那就是美德。这种美德犹如一泓清澈明丽的甘泉滋润着各民族儿女的心灵,并体现在各民族人民千家万户的美好家风中。美德是一切美好家风的核心和基础。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漫漫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诸如勤劳节俭、尊老爱幼、勇敢善良、刻苦耐劳、勤奋好学、奋发图强、刚正清廉、公平正义、知书识礼、淡泊明志、忠诚侠义、宽容礼让、与人为善、恻隐之心、善解人意、忍辱负重、将心比心、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国家或民族利益至上的家国情怀以及诸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观等的一系列传统美德,一直是为各民族人民心中所秉持、坚守和世代传承的核心道德和价值观。正是这些核心道德和价值观构成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根基、灵魂和精神脊梁。也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优良家风,它们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折射或体现了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家风内涵和特征,正是这些色彩斑斓的众多民族好家风特色或特征的交汇、聚合和融通,才形成和构创出了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那博大精深、蔚为大观的优良家风集锦,并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世代传承和发扬。
在本文行将尾声之际,我想在这里特别说及的是,《56个民族儿女共话好家风》一书的作者全都是其所在民族的优秀成员(族员)。他们虽然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志向不同,个人的出身背景、社会政治面貌、成长环境和经历(阅历)不同,并且来自不同的职业界别和社会阶层,从事着不同的社会工作,穿戴着不同的民族服饰,讲着不同的民族语言等,但他们都拥有一个有着优良家风的幸福家庭,都怀揣对生活的美好理想和对其未来人生的无限憧憬和希望,他们根据自身对于自己家庭(或家族)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亲历感受和情感体验,回忆(追忆)、思考、记录、叙述或诠释他们对自己家庭美好家风和家庭主要(或重要)成员好思想、好行为、好作风、好操守、好品格等的种种观察、体验、认知和感受(感悟)。而且,综观全书,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文章大多叙述生动,并充满着富有生机活力的民族风格、时代特征和地域风情。作为《56个民族儿女共话好家风》的第一位读者,笔者已经有幸从该书各民族作者朋友们的文章中窥知和领略到了我国各民族的家风特征和各民族家庭或家族成员们是如何学习、践行、维护和传承各自民族家庭好家风的故事。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但拓展了我们观察和认知的视野,更让我们有机会对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美好家风和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有一个全面多元而又深入的历史巡礼,也更让我们有幸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演进(演化、衍变)的视角对各民族家庭好家风特征有一个更深刻的近距离领略、感悟和认知。
总之,《56个民族儿女共话好家风》一书所汇集的文章普遍都写得很有思想见地,很有质量,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写得非常出色。看得出,所有参写的作者朋友们都尽了最大努力;他们不但用心了,而且是用心良苦。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乏真挚、朴实、深刻、生动、有血有肉,不但富有家庭气息,而且更具民族情感,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家庭(家族)和自己民族的自尊、荣耀、骄傲和自豪感。凡是参与本书撰写的作者朋友们,他们普遍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用心地回忆、挖掘、思考、研究、解析和诠释本民族优良家风的历史源流、点点滴滴、形形色色,有的从传统历史的角度,有的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有的从民风民俗的角度,有的从社会伦理的角度,也有的从人情世故、处世哲学和培养后代健康成长的角度叙述各自家庭(家族)好家风的内容和特征。这些文章内容普遍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情感色彩,也饱含着各民族作者自身的生命(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因此,大多深具感染力,往往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心灵震撼。笔者也正是在仔细审读(同时也心怀一颗对各民族同胞的虔敬之心拜读)这些优秀佳作的同时,开阔了自己原本狭窄的视野,从中深受教益,也被各民族好家风故事中的许多人与事(或曰情节和情感)所深深吸引、屡屡感动甚或动容。56个民族的作者朋友们,他们每人都拥有一个好家风盈门的幸福之家。他们不但歌颂好家风的文章写得好,而且他们本人也都是各民族优良家风的积极倡导者、建设(建树)者、维护者和传承者。各民族作者朋友们的文章写得好,写得出彩、出色,然而,由于笔者本人的见识、学养、视野和思想水平所限,故上文如有欠妥、不足之处,敬请各民族兄弟姐妹(尤其敬请致力于本书撰述的各民族作者同胞朋友们)海涵、鉴谅!
2020年6月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