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情绪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成功+幸福”,情绪来决定

成功与幸福是美满人生必备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都离不开良好的情绪。

情绪对人生成功有80%的贡献

有这样一个简明的成功公式:成功=20%智商+80%情商。它一方面说明,20%的智商是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另一方面说明,要真正取得最后的成功,仅靠20%的智商是不够的,80%的情商同样重要。

情商对成功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塑造了成功者必备的基本素质:自我激励、抗挫折能力、韧性与意志力。人生不是凭一时冲动的短期冲刺,而是需要意志与韧性的长跑,其间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对同样的困境,有人失败之后就放弃、退却了,有人则不弃不舍、愈挫愈勇。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差异不是智商造成的,而是情商造成的。自我激励型的人善于保持乐观、冷静、正面的情绪状态,能够在内心说激励自己的话:“越有困难,我越要努力。”“现在我要专心致志,设法解决困难。”自我击溃型的人则悲观、焦虑、逃避,并在内心说打垮自己的话:“我不聪明,能力不行。”“我的脑子乱哄哄的,根本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无数事实证明,大多数最终取得成功的人不是高智商的人,而是高情商的人。

情绪对人生幸福有100%的贡献

成功更多地体现了外在的、社会的标准,有一个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模式;幸福则体现了个人的内在心理状态,是个人主观感受与体验的反映。可见,幸福没有统一的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人们在讨论幸福的时候,常常要加上“我觉得”“我认为”之类的词语。而很多成功人士感觉自己并不幸福,很多普通人却有自己的幸福生活,这就不难理解了。幸福感完全取决于自己所给出的标准与定义,取决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别人强求不了。

有个典型的高知家庭就上演了一场悲剧。

在这个家庭里,父亲是中科院院士、某知名学府教授,母亲也是大学教授,他们都在科学领域作出了令世界瞩目的贡献,堪称国宝级科学家。他们30多岁喜得贵子,对孩子施与厚爱、寄予厚望,并取名智勇。智勇秉承父母先天优质的遗传基因,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从小就出类拔萃。父亲发现儿子是个科学家的苗子,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在儿子身上得到体现和延续,别提心里有多么欣慰了。于是,他望子成龙的愿望不断膨胀,智勇5岁半就上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结束时直升五年级,在初中、高中一路遥遥领先,不到14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之后留学美国布朗大学。然而在异国他乡,父子俩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智勇说:“这辈子,我决不从事学术研究,也不想当什么科学家,我只想平静地、有所作为地生活。”父亲忍不住怒火,给了他一巴掌。智勇捂着又红又肿的脸冲出房门,驱车超速驾驶,不幸发生车祸,意外身亡。

移开耀眼的成功光环,这对父母在为儿子一点一点地缔造成功的同时,也在酝酿孩子的不幸人生。智勇几乎没有真正的童年生活:1岁半时,父母就用各种方式训练他的观察与反应能力;3岁时,就开始教他识字、算算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原本活泼好动的小智勇硬是被爸爸训练出当科学家所需要的安静性格:爸爸规定,他必须在书桌前持续坐2小时,然后才可以休息15~20分钟,否则就罚写20页字或演算50道习题。小智勇总是在跳级,因此没有同龄好友,当班里年龄比他大的同学欺负他的时候,他就牢记爸爸的“教诲”:“如果班里有同学欺负你,你要用最好的成绩去打败他们,只有用智力取胜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就这样,小智勇应有的童年生活被学习取代了,长期处在紧张、压抑、克制的心理状态中。长大之后,他终于摆脱父母强加给自己的成功观,领悟到自己有权利追求一种平静又有所作为的幸福生活。不幸的是,冲动的情绪如同魔鬼一般间接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

可见,成功了未必就会幸福,成功不能为幸福打包票,幸福要由自己打包票。反之,不成功也不代表不幸福。有的人失败了却无怨无悔,无愧于心,甚至感觉虽败犹荣;有的人把失败转化为成功之母,变压力为动力;有的人生活失意,却仍然感恩人生,感恩社会;有的人遭遇伤害,却仍有以德报怨的坦荡胸怀。凡此种种,逆境之后仍然怀有幸福感,皆因其情绪健康、情感美好、情操高雅。所以,要想成功与幸福兼得,需要从小关注孩子的身心平衡发展,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情感、健全的个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