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就学真华为:从《华为基本法》到华为基本做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任正非对经营管理思想的开创与创新

华为理念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

任正非把西方管理学、东方文化哲学、军队管理理念融入华为的企业管理中,成就了华为独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战略。华为能实现当下的业绩与影响力不是偶然的,任正非开创性的经营管理思想起着主导作用。

华为之“熵”

熵是什么?

熵是物理学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孤立系统的熵会随时间增长而逐步达到极大值,系统会达到一种无序的平衡态。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被称为熵增定律。

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埃尔温·薛定谔解释:一个非活的系统被独立出来,或是把它置于一个均匀的环境里,所有的运动由于周围各种摩擦力的作用都将很快地停顿下来……整个系统最终慢慢地退化成毫无生气的、死气沉沉的一团物质。

那么,物理学上的熵增定律为什么可以应用到企业管理上来?因为熵从上面看来,其实就代表着无序的混乱程度,熵增就是指一切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都是从井然有序走向混乱无序。

任正非在一次与《华为基本法》撰写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黄卫伟教授交流管理话题时,黄卫伟教授把热力学第二定律发给了他。任正非发现,规律有贯通,现实中可融会。任正非从此在考虑企业管理时,把熵增作为一个重要视角。

灰度管理

清晰的方向是从灰度中脱颖而出的。

《华为基本法》撰写组组长、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彭剑锋说:“任正非最鲜明的管理思想是灰度管理。当时与《华为基本法》同时出版的书就叫《走出混沌》。”

任正非对自己的灰度管理也曾这样表达:“管理的灰色,是我们的生命之树。”

其实,灰度才是华为全部管理哲学的核心基点。

华为的文化精髓是:开放、妥协、灰度。

为什么华为会有灰度管理?任正非会有灰度哲学?看看《华为基本法》撰写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春波几十年对任正非的认知,或许就可追溯到一些理由了。

吴春波说:“很难概括任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眼中的任正非是游走在黑与白之间一个灰度的人:既脾气暴躁,又能静水潜流;既铁骨铮铮,又柔情似水;既疾恶如仇,又宽容妥协;既用兵狠,又爱兵切;既霹雳手段,又菩萨心肠;既悲天悯人,又收放自如;既恪守中庸之道,又明辨是非善恶;既霸气霸道,又谦卑谦虚;既爱财如命,又挥金如土;既内向羞怯,又外向张扬;既冲动,又自律;既成熟老练,又稚气顽劣;既低调内敛,又高调霸气;既简朴,又奢华;既不修边幅,又注意仪态仪容;既保守守旧,又紧随潮流;既胆识过人又心存敬畏;既固守原则,又豁达变通;既实用主义,又理想主义。

任正非创建华为初衷——活下去

任正非坦言:创建华为的初衷就是“活下去”。或许,这是华为最终喊出“活下去是最高也是最低战略”的原因。

我们给不少企业做管理咨询服务,在听取内部意见时,多是战略要如何宏伟庞大,如千亿、全球、国际化、万店、集团化等。而真正能够清晰、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战略,并且能想到战略发展的基点在哪里或是什么的企业并不多。

其实,活下去,没有成功只有成长,多好。

静水潜流是最好的发展模式

在华为公司,表面看似很平静,静水潜流,内在其实激情滚滚。

水,好像是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但又是冲破阻碍与困境的最强大力量。

《道德经》中提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以柔克刚,天下莫能与之争。

华为不只在发展模式上遵循静水潜流,在改革上也如是。任正非曾签发华为HR胡玲发帖:“我们的干部、HR也要虚怀若谷,闻过则喜,注意方法,不宜大风大浪、大起大落、波涛滚滚,改革要静水潜流。”

华为通过学习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东方传统哲学文明、军队优秀管理思想,结合自身特点,独创了很适合发展与成长的管理理念,如下做些列举。

华为管理理念精华

1.企业最大的管理权是思想权、文化权。

很多企业管理者主要精力是管事,部分精力管人,很少精力管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管人比管事更重要,管思想的实质就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2.以奋斗者为本,时刻不忘艰苦奋斗。

以人为本,但这“人”也可能包括懒人、怂人甚至坏人,以他们为本,必将挫伤奋斗者、能人、好人等的积极性。只有以奋斗者为本,才可以激发正能量,抑制负能量,促进企业正向、健康、有序发展。

3.让能听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

强调市场第一线的重要地位,切中“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法则。企业领导必须深入市场一线,多听取一线人员的声音,并在机制上支持一线“班长的战争”。

4.让“雷锋”过上好日子,不让“焦裕禄”吃亏。

不让老实人吃亏是企业用人的一个重要导向。企业要让认真埋头干活的人得到实惠,要让算计太多的人失算,要让一点亏都不想吃的人吃亏,要让损害公司和员工利益的人付出惨重代价。

5.高层使命感,中层危机感,基层饥饿感。

高层使命感体现在事业心上,是领导践行出来的;中层危机感体现在进取心上,是竞争和激励出来的;基层饥饿感建立在责任心上,是检查和淘汰出来的。

值得深究琢磨的华为方法论

1.拒绝短视,摒弃机会主义。

“华为随便抓一个机会就可以挣几百亿,但如果我们为短期利益所困,就会在非战略机会上耽误时间而丧失战略机遇。”2015年底,任正非曾在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为基本法》起草小组组长彭剑锋的访谈中这样说,华为多年来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坚持“管道战略”

华为2015年年度报告中写道:“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其绝对不去追风口、做好自己、集中力量攻破“城墙口的决心让人印象深刻。

2.始终与用户在一起。

任正非在一次讲话里提到“春江水暖鸭先知”,厚厚实实地概括了华为一以贯之的核心原则——始终与用户在一起。

与用户在一起,关键挑战不在创业阶段,而在企业进入规模阶段之后如何建立制度、流程继续保障整个系统“与用户在一起”,并最终培养起用户导向的文化。

1997年圣诞节,任正非走访了美国IBM等一批著名高科技公司,随后决定聘请IBM为华为梳理流程和建立系统,整个项目历时5年,投入超过20亿元,直到2008年才基本结束,最终构建起了一整套“支撑大象跳出华尔兹”的科学管理体系。期间,华为做的所有事情都可以用时任IBM的CEO郭士纳的一句话来概括:“必须把市场(客户)确定为所有行动和行为的动机。”

3.糨糊理论。

没有高超的领导与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再好、投资再多也难以达成结果。

任正非说:“我什么都不懂,我就懂一桶糨糊,将这桶糨糊倒在华为人身上,将15万人粘在一起,朝着一个大的方向拼死命地努力。”

徐直军表示,在科学管理方面,华为唯有人力资源的核心理念和思想不是靠引进,而是基于任总的思想和大家的集体智慧,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华为公司成功的最核心要素是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来的利益分享制。因为这个机制把华为公司员工和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正是因为这个机制,使得华为能做到很多其他企业难以做到的事情,比如干部能上能下。

4.比别人更多一点奋斗。

“我们没有国际大公司积累的几十年的市场地位、人脉和品牌,没有什么可以依赖,只有比别人更多一点奋斗,只有在别人喝咖啡和休闲的时间努力工作,只有更虔诚地对待客户,否则我们怎么能拿到订单?”任正非说。

同年,一位英国记者采访任正非,问及华为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行业老大这件全球瞩目的商业事件:“华为到底凭什么超越对手?”面对同样的问题,任正非这次的回答更简单,只有一个字——“傻”。

任正非曾经多次表示过,华为就是阿甘,认准方向,朝着目标,傻干、傻付出、傻投入。

5.危机感。

任正非对下属们说:“华为公司不能像部分西方公司一样,在温柔乡中葬送了我们多年的奋斗。我们要看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要看到我们未来的艰难性,从这个出发我们要构建未来胜利的基础。”

传播最为广泛的,是任正非在2016年10月26日的那一次内部讲话。他说:“金融危机可能即将到来。一定要降低超长期库存和超长期欠款。以前我们的货款记录不清晰,客户来还欠款时,我们还莫名其妙,连合同和欠条都找不到了,如果客户不还钱,多少预备金都付诸东流。”

这种预警意识在徐直军的新年献词中也有直接体现:“面对错综复杂的商业环境,我们要用法律遵从的确定性来应对国际政治的不确定性,以跨越宏观环境的不连续性风险;要有应对金融危机的预案,从组织建设和干部配备上提升对风险内控、合规运营的监管能力。”

6.让英雄成长、晋升,得到提拔。

2016年,为了配合华为“以项目为中心”的战略转型,任正非建立了战略预备队。“我们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大的组织结构改革,我们也需要两万‘营团干部’啊,当然希望一万是‘将军’。”他说。

华为战略预备队的主要目标是激活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与干部、专家,通过训战管理,提高“作战”能力;战略预备队是个能力中心“作战”的指挥决策权还是在一线;队员的任职资格管理仍然是由HR及其授权机构管辖,这样预备队就能有序地配合,不冲突、不撕裂而训战目的是提高“作战”队伍的意志和能力,改善机关服务支持的水平,提升争夺大市场机会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交付人,推动面向客户的解决方案的形成。

2016年11月30日,任正非听取了战略预备队汇报,并提出华为一定要培养优秀“将领”,要排除一切障碍,就是让“英雄儿女”成长。“台风形成的时候就是一个小漩涡,战略预备队就是这个‘小漩涡’,‘漩涡’越变越大,就把整个公司盘活了。这个‘大漩涡’旋转的时候,一定要让新血液快点进来,快点晋升,要大胆选拔年轻‘将领’。”

管理箴言

任正非说:我什么都不懂,我就懂一桶糨糊,将这桶糨糊倒在华为人身上,将15万人粘在一起,朝着一个大的方向拼死命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