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话
《印度文献史》(Die Geschichte der indischen Literatur / A History of Indian Literature)原本用德文撰成,全书共三卷。编纂者为德国布拉格大学教授莫里斯·温特尼茨(Maurice Winternitz)。本书在1905—1922年刊行。至今仍然为印度学、印度宗教史、印度佛教文献史研究的巨著,是学习印度文学与印度佛教的必备参考书。原书出齐以后,作者又亲自主持了英文本的翻译。本书即根据英文本译出。
《印度文献史》一书原分三卷。第一卷收吠陀文献、叙事诗与《往世书》,第二卷收佛教文献、耆那教文献,第三卷收纯文学、学术文献。现在我们能够读到的是在印度再版的重印本。本书称佛教文献,但它只是原来第二卷中的佛教部分(该卷还有耆那教文献)。
本书名为《印度文献史——佛教文献》。其在佛教学界久负盛名。译者印象中,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老一辈学者在研究生课堂上常常推荐此书。译者最初就是从他们的口中才知道这部作品的。本书在日本由高野山的学问僧人中野义照翻译且增补译注,成为六卷本的『ィンド文献史』。文献史全集先后在1964—1978年译出,当初得日本印度学会之帮助才得付梓。目前已经成为日本印度学佛学研究的经典参考书。译者在东京神保町曾试作搜寻,仅在东阳堂等两家学术旧书店才得以发现。书价也远高于当初出版时的价格。中野先生深具学养,其率领的翻译班子也都学力强悍。日译本的本书中,由于增加了大量附注,篇幅比英文原书扩大了一倍,令人叹为观止。本书仅相当于日译本的《佛教文献》,也适当地吸收并借鉴了日译本增补的一些注释。
本书对巴利文文献的用力明显超过梵文佛教文献。本书作者温特尼茨教授的学术领域是梵语文学。因此,书名虽为佛教文献,但所取材、所研究都多半出自文学欣赏角度。本书对印度语文的佛典大致都已经言及。从印度佛教经典发展晚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梵文与巴利文佛经当然不至遗漏。相对而言,其对藏文和汉文佛典虽有所涉及但仍显单薄。本书与汉文佛典有关的是一个世纪前的学术成果,研究者多半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游学英德的学者,或长住中国的外交官或传教士。另外,本书对于巴利文佛典的研究显然比对梵文佛典的把握更为深入且周全。由于专业学养的缘故,作者对于巴利文本生故事、梵文譬喻故事、梵语诗人和佛经文学作品的研究相当深入,但对大乘佛教经典的发展和思想层面的分析却有阙如。作为印度的佛教文献史,少了一些宗教哲学研究的意味,殊为可惜。
本书汉译本的编排顺序和内容悉从原文,但参考了日译本的章节目录设置,因英文原书的章节尚不及日译本清晰。
最后,本书之得以付梓,要诚恳感谢商务印书馆的总编及编辑。尽管出版这样的学术译著,今天也仍有种种困难,但他们慨然允诺,接受拙译,给我以极大的鼓励,为我增添了勇气和动力。还要感谢本译著问世的直接因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周广荣、李建欣、黄夏年诸贤。正是他们的鼓励、督促与推荐才促成本书的完成。没有他们的关心及督促,译者不可能有这种不计辛劳、焚膏以继的心气和干劲。
宋立道
2018年立秋日于贵阳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