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趣味通识36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历史 001-063

思想

001 四书五经六艺

每日一问

以下( )不属于“四书”。

A.《大学》

B.《孟子》

C.《诗经》

“四书五经六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其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至于“六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礼、乐、射、御、书、数;另一种是“六经”。

· 古代读书人的必修课。

1 消失的第六经

在“五经”之外,还有第六经,就是《乐经》。可惜的是,据说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乐经》就遗失了,留下的《乐记》一篇被并到了《礼记》中。

2 科举考试的出题范围

古人“十年寒窗苦读”,读的就是“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在中国诸多文学作品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些内容看起来好像也不多,但想真正读懂却是很难的。科举考试的题目就是从“四书五经”里出的。

3 “六艺”也有大、小之分

在古代,不是所有人都能学习“六艺”的哦。平民的孩子只能学习书和数,也就是“小艺”;贵族的孩子除了学习这两种,还必须学习礼、乐、射、御这四种“大艺”。

答一答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被并称“五经”。

答案:C

002 《大学》

每日一问

被称为“四书之首”的是( )。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思想的散文,是“四书”之一。我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从这里来的。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1 “四书之首”

在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直到后来,南宋思想家朱熹(xī)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并做了章句。从此以后,《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大学》被称为“四书之首”。

2 官方认定的教科书

在宋代和元代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方指定的教科书,也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影响。

3 积极的人生观

《大学》中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主要是要求人们要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答一答

《大学》被称为“四书之首”。

答案:A

003 《中庸》

每日一问

《中庸》原本属于( )里的内容。

A.《大学》

B.《礼记》

C.《论语》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本是《礼记》的第31篇,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也是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 “行远必自迩(ěr),登高必自卑。”

1 3500多字

《中庸》全书一共3500多字,内容涉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德行标准以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这本书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2 新中进士的奖品

《中庸》作为“四书”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独特的学术特点和社会地位。在宋仁宗时期,《中庸》这本书还会被作为奖品,颁赐给新中的进士。

3 差不多就行了?

很多人以为“中庸”的意思是“差不多就行了”,因此不思进取。绝对不是,“中庸”是儒家认为的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指的是做人做事恰到好处、不偏不倚。

答一答

《中庸》原本是《礼记》的第31篇。

答案:B

004 《论语》

每日一问

《论语》记录的是( )及其弟子们的言行。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论语》是一本语录文集,是由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撰(zhuàn)的,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什么是“仁”?

在《论语》里,很多弟子都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都直接或间接地给出了答案。如樊迟问仁,孔子回答:“爱人。”孔子认为,做人的根本是仁,没了仁,就不是人。“仁”字拆开看是“二”“人”2个单字。也就是说,“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的一种运行规则。

2 千年传承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孟子将儒学发扬光大;东汉末年,学者郑玄为《论语》作注解;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用40年时间为儒家经典作注,还曾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3 刻在骨子里了

有些人可能并没有读过《论语》,但总会很自然地说出书里的话:朋友来看望自己时,会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复习旧知识时,会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早已刻在了民族的骨子里。

答一答

《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

答案:B

005 《礼记》

每日一问

《礼记》中的( )是中国最早的教育论著。

A.《乐记》

B.《曲礼》

C.《学记》

《礼记》,又叫《小戴礼记》,成书于汉代,是“五经”之一。它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全书共有20卷49篇,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

· “来而不往非礼也。”

1 学《礼》的“心得体会”

孔子整理出“六经”,《礼》就在其中。这里的《礼》在后来被称为《仪礼》。“五经”里面的《礼记》是孔子教弟子学《礼》后,弟子们记下的“心得体会”。

2 还有一本《大戴礼记》

儒家弟子学习《礼》的心得在西汉时被一对叔侄编成了书。叔叔戴德的书收了80多篇,被称为《大戴礼记》;侄子戴圣的书收了49篇,被称为《小戴礼记》。我们现在说的《礼记》是戴圣编的《小戴礼记》。

3 学“礼”第一步

“礼”的学习需要贯穿人的一生。最开始学礼的时候,需要记住“礼,时为大”。也就是说,礼仪的制度会随时代而变化。比如,过去跪拜礼比较多,现在人们用的是点头、鞠躬、握手这些礼仪。

答一答

《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

答案:C

006 《三字经》

每日一问

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三百千”中,“三”指的是( )。

A.《山海经》

B.《三字经》

C.《三国演义》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之一,1000多字,把忠孝礼义、文学、历史等内容都包括进去了。这本书里,一句话三个字,读起来很顺口,特别容易记住。学习《三字经》不仅能了解生活常识,还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 “经”里的历史故事

在《三字经》里,出现了很多历史故事,比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温席。除了这些,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吗?

2 “三百千”中唯一的“经”

在古代,作为思想、道德、行为标准的书会被叫作“经”。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启蒙读物中,人们把第一本尊称为“经”,是对这本书的价值的极大肯定。

3 国外孩子也读它

早在明朝,《三字经》就从中国流传到了其他国家。最早的国外版本是拉丁文的。后来,俄文、英文、法文等版本一个个出现。现在,《三字经》已经成了世界著名的启蒙读物。

答一答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是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

答案:B

007 《孙子兵法》

每日一问

中国历史上,被誉为“兵学圣典”的书是( )。

A.《孙子兵法》

B.《论语》

C.《儒林外史》

《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很重要的军事著作,作者是春秋末期的齐国人孙武。这本书虽然只有6000多字,却包含了战前准备、策略运用、作战部署等各种内容,后世把它誉为“兵学圣典”。

· “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1 一线将军

孙武原本是齐国的贵族,后来齐国内乱,他就到了吴国。在吴国,他凭着自己的兵法13篇得到了吴王的赏识,被任命为大将军。在吴楚大战的柏举之战中,他指挥吴国军队千里远袭,直捣楚都,差一点儿就把楚国灭了。

2 “兵学圣典”

《孙子兵法》现存6000多字,一共13篇。看起来不是很多,但里面的内容特别丰富。从战前对敌我条件的比较、胜负的估算,到“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战术、使用间谍的特殊战法,无所不包。2500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兵学圣典”。

3 只跟打仗有关系?

《孙子兵法》可不只是一本战术书,里面的很多方法可以直接运用到生活中。比如,孙武认为,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是不断提高自己。这不就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需要做到的吗?

答一答

春秋时期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