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奏疏语录三国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章 【读史笔记·三国志】【名臣奏疏语录篇三七】

背景

王朗其人。王朗,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但在建安元年(196年)被孙策击败并擒获,后应丞相曹操辟命,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在曹魏时期,王朗历任多职,包括御史大夫、司空、司徒等,并因功进封兰陵侯。王朗博学多闻,校注儒家经典,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等,后世把他的注解思想称为“王学”。《三国演义》中将王朗设定为助纣为虐,二臣贼子,甚至被诸葛亮骂死,这是极不符合史实的。

奏疏背景。当时曹魏魏明帝曹睿即位,开始大兴土木营造宫室,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百姓苦不堪言。王朗因此上述曹睿使民以时,况且吴蜀未灭,应当卑宫室,俭衣食。劝农桑,备武事,这样才能不断的积累力量统一天下。

原文段一

王朗见百姓或有不足,是时方营修宫室,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恩诏屡布,百姓万民莫不欣欣。臣顷奉使北行,往反道路,闻众徭役,其可得蠲除省减者甚多。愿陛下重留日昃之听,以计制寇。昔大禹将欲拯天下之大患,故乃先卑其宫室,俭其衣食,用能尽有九州,弼成五服。句践欲广其御儿之强,馘夫差于姑苏,故亦约其身以及家,俭其家以施国,用能囊括五湖,席卷三江,取威中国,定霸华夏。“

注解

王朗见到百姓生活中存在诸多不足,正值朝廷正忙于修建宫殿之际,他上疏进谏道:“陛下自登基以来,屡次颁布恩泽诏书,万民百姓无不欢欣鼓舞。臣最近奉命北行,往返途中,耳闻目睹了众多徭役繁重的情况,其中有许多是可以免除或减少的。臣恳请陛下能多留意倾听百姓疾苦,至日暮仍不倦地处理国事,以智谋来制服外寇。昔日大禹为了拯救天下苍生免遭灾难大患,因此首先降低了自己的宫室标准,节俭衣食,最终成功治理了九州之地,纠正收服五服四方。又如越王勾践,他立志要扩大御儿(越国地名)的强盛,最终在姑苏战胜吴王夫差,为此他严格约束自身及家人,节俭治家并推广至国家,最终能够囊括五湖之地,席卷三江之域,在中国树立威望,成就了华夏的霸主地位。

原文段二

”汉之文、景亦欲恢弘祖业,增崇洪绪,故能割意于百金之台,昭俭于弋绨之服,内减太官而不受贡献,外省徭赋而务农桑,用能号称升平,几致刑错。孝武之所以能奋其军势,拓其外境,诚因祖考畜积素足,故能遂成大功。霍去病,中才之将,犹以匈奴未灭,不治第宅。明恤远者略近,事外者简内。自汉之初及其中兴,皆于金革略寝之后,然后凤阙猥闶,德阳并起。今当建始之前足用列朝会,崇华之后足用序内官,华林、天渊足用展游宴,若且先成阊阖之象魏,使足用列远人之朝贡者,修城池,使足用绝逾越,成国险,其余一切,且须丰年。一以勤耕农为务,习戎备为事,则国无怨旷,户口滋息,民充兵强,而寇戎不宾,缉熙不作,未之有也。”

注解

“汉朝的文帝与景帝,亦怀有弘扬先祖基业、扩大鸿业之志,因此他们能够割舍对奢华的百金之台的追求,以简朴的弋绨之服彰显节俭之风。在内,他们削减宫廷开支,拒绝地方进献的贡品;在外,则减轻百姓徭役,鼓励农耕桑蚕。正因如此,汉朝得以享有‘升平’之誉,几乎达到了刑罚搁置不用的理想治世状态。孝武帝之所以能振奋军威,开拓疆土,确实是因为继承了先辈们积累的雄厚国力,方能成就一番伟业。即便是如霍去病这样的中才将领,也因深知匈奴未灭,而不顾及个人的府邸建设。这说明志在长远事务的人对身边的事务都力求简略,有志于谋求外物的人对内务都力求简单。

自汉朝初建至其中兴之时,皆是在战事稍息之后,方才大兴土木,建造了如凤阙般巍峨的宫殿,德阳殿等也相继耸立。而今,建始殿前已足够举行朝会,崇华殿后亦足以安排后宫内官,华林园、天渊池则足以供游宴之乐。现在可以先完成阊阖门等象征国家威严的建筑,以接待远方来朝的贡使,并修缮城池,确保国家防御无虞,形成天险。至于其他一切非急需之工程,均可待丰年之后再行考虑。

国家应以勤勉农耕为首要任务,同时不忘习练军事以备不虞。如此,则国内无民怨与荒废之地,人口增长,兵强马壮。在这样的基础上,即便有外敌不臣服,也难以引发大的战乱与不安。历史上从未有过国家因勤于农耕、习练军备而仍遭外患侵扰、内乱频发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