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24:周期拐点与结构演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国经济迈入“无人区”

2023年中国经济呈现复苏由强转弱的态势,一些超预期问题逐渐显现,对于其中一些此前未曾经历的问题,尚缺乏理论共识。可以说,中国经济已经迈入“无人区”。在此背景下,经济学家不得不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一个用于解释20世纪日本经济衰退的理论——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共鸣,尽管很明显,日本和中国存在方方面面的巨大差距,本不应简单类比。

更多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正步入复苏期。经济学家们通常会用5个字母来描述经济复苏,分别是U、V、L、W、K。U形和V形意思是先跌后涨,出现触底反弹;W形意味着先跌后涨,再跌再涨,要耐心等待;N形意思是会像N字一样先涨后跌再涨,即稳中向好;疫情之后,K形复苏的说法也逐步走红,意味着经济遭遇整体性衰退后,一部分反弹上升,另一部分仍处于低位。

在经济复苏失去动能之际,政府出台的政策效果似乎不及预期,这让悲观情绪开始在市场蔓延。直到2023年7月高盛发布报告称,预计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将在未来数年出现“L形复苏”,这才让众多讨论参与者恍然大悟,这种“不看好形势的高情商说法”既符合前两年“权威人士”对中国经济复苏态势的定论,也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特征。定性之后,怎样应对“L形复苏”就成了主要问题。

在应对“L形复苏”的对策建议方面,国内外机构、专家给出的方法举措大致有以下几类。国内机构与学者更看重货币政策。国内三大证券报的头版文章纷纷呼吁“经济修复过程或许并非一帆风顺,仍需货币政策保驾护航”。一些经济学家积极呼吁采取降息和其他支持措施,认为降息是很重要的促投资手段,呼吁银行业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还有部分商界领袖和经济学家则呼吁政府赶快出手救市,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有人直接喊出“只有救楼市才能救内需”。还有人呼吁政府紧急修正政策,采取更加以市场为导向,而非计划式的经济模式。一些地方政府在谈及就业问题时,鼓励企业在带动就业等方面展现更大担当,“可招可不招的要招,可多可少的多招,可早可晚的早招”。

以上这些占据主流媒体“C位”的对策建议,用于应对一般性或常规化的经济波动,解决经济上升期或繁荣阶段遭遇的短期调整等问题,大概率是可行的。但是面对中国经济“L形复苏”的问题,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就无能为力了,因为他们无法兼顾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平衡经济结构以及刺激市场主体恢复信心、增强投资活力的根本性大问题,也没能解决未来经济增长替代、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找到推动“双循环”的动力源等关键问题,更没有很好地处理总量巨大的政府债务、规模巨大的房产存量以及日益增长的青年人失业率等紧迫问题……一言以蔽之,按照这些方案解决“L形复苏”的结果极有可能是饮鸩止渴,不但无法扭转经济探底进程,而且还会激化原本的矛盾并制造新的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