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靖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5章 登高望远

各位经筵官大概讨论了有一柱香的时间,朱翊钧眼瞅着时间差不多了,重重的咳嗽了几声,耳朵好的官员听到咳嗽声,知道皇帝要有话讲,于是立马就闭了嘴。

几个没有听见咳嗽声的官员还在激情讨论,片刻听见讨论声越来越小,四处张望了下,见众人都已经端坐等待皇帝讲话,才尴尬的赶紧住口。

朱翊钧见众人终于安静了下来,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诸位老师,朕对民生也常有熟思,今日想在众位老师面前,略述心之所想,可否?”

皇帝要讲话,这谁敢说不可,只见众人都立马端正仪态,垂手静听。

朱翊钧正色道:“朕认为民生是公共性的,解决民生问题不能单靠百姓和政府,需要结合整个国家的力量,还要依赖于天下的资源,国家体制的改革以及完善,只有将这些全部整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了我们这个国家共同体的作用,才能改善民生问题。”

“公共性,国家共同体?”

这些词语从未听过,众位讲官纷纷沉思起来,就连状元出身的申时行也听的有些似懂非懂。

这时余有丁一拍大腿叫道:“皇上口中所指的国家共同体,共同的意思可就是大家的,是为说天下万物是大家共有的,民生问题自然也是大家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得全国上下同心协力。

譬如我们现在讨论问题就也是共同体,我们每个人都得畅所欲言,集大家之智,来商议出最好的方案。

某种程度上,共同体的存在也是为了解决问题?”

朱翊钧大喜,史,诚不欺我!老祖宗的智慧真是博大精深!

“不错,共同体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集中起来,才可以让人变得更强大。

纵观前朝历代,孤胆英雄不是没有,但那不是社会解决问题的主流,也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

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什么?

众位讲官已经被朱翊钧说的有些迷糊,这哪里是十岁的孩子,这分明是一个有着自己想法,开宗立派的圣人!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意识的表现和表述形式。

朱翊钧给大家解释道,但是他看见大家还是一脸迷茫的样子,顿了顿,整理了下语句,才又继续讲道:“这里的意识表现形式是世界和万物的存在、有运动、变化、行为等。

例如:四季变化、社会运动、人体行为等等。

而意识的表述形式是人所创造的概念、理论、观点、知识,、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图画、法律等等。”

众人此时听的已经是满头大汗,皇帝惊如天人也!

在座的各位哪个不是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可是皇帝所说的这些术词,大家都是亘古未闻。

当今的的皇帝莫非是想圣王一体?

思想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甚至只要他想,可以开宗立派。政治上自己身为大明皇帝,权力的顶峰,二者若合一,内圣外王,必将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大明皇帝朱翊钧主宰!

朱翊钧想着就是尽可能的改变一下意识形态,这样全国人民才有凝聚力、向心力,自己之后才能更好的改革。

改革先改什么?

改革首先要改革思想,变法首先是要变人心。

历朝历代为啥内政改革如此之难,只因治国思想“因循守旧”有关系。

古代治国思想最先成体系应该就是周朝的“以礼治国”,而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西汉时,汉武帝听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治国思想正式形成,历朝历代无不沿用于此。

虽然后世也有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但都是片面性的绽放了一会儿,在大的框架始终突破不了儒家思想的束缚。

儒家的治国思想强调等级差异亦是“因循守旧”亦或是安于现状,永远都迈不出那至关重要的一步。

这种治国观念讲究的是无论朝代怎么更换,获得好处的永远都是那一批——士绅地主阶层和官僚阶层,在封建时期、生产力技术发展缓慢,蛋糕只有那么一块,你若是改革的话,定然会触动这些士绅地主阶层以及官僚阶层。

想要让中下层的民众获得好处,想要从根本上改善民生,就得拿这些人开刀,换来的也自然是这些人的殊死抵抗。

在这个时代,这些士绅地主阶层以及官僚阶层力量比想象中要的大,每一次改革只要你能为他们敛财,你就会成功。只要触及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一大部分都会失败。

而每一次提出改革的无疑都是那个时代的勇士,因为始作俑者,通常下场都很惨。

商鞅变法后,商鞅被车裂。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王安石被罢官抄家,张居正改革之后落得个抄家,祸及子嗣以及八十老母的下场。

历史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历史,新制度的产生一定就会有鲜血以及牺牲。

所以自己要想改革就得先变思想,就得开民智,就得掌握舆论。

“秦皇十三岁承王位,尔后一扫六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定鼎天下。汉武十六岁登基为帝,夷拓土、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中国范围。我大明今有陛下如此睿智、圣明,未尝不能再开创一个盛世,真乃社稷之幸,大明之福啊!”

申时行这时开口夸赞道。

对于皇帝所说的这些东西,他还得回去好好琢磨研究一下,但是眼前这个皇帝着实让他眼睛一亮。

其他大臣也开始纷纷夸赞朱翊钧,尤以陶大临最甚。

皇帝毕竟还是孩子,该夸就得使劲的夸,毕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得保留住这个希望的火苗,大明已经好久没有再出一个像样的圣君了!

后面几位讲官又给朱翊钧讲来了些经史,不同的是,他们讲的从没有这么认真过。

这时已经过了午时,赞礼官赞道:“讲读毕,赐赐筵。”

众人起身离去时,朱翊钧瞅见了角落的经注官,问道:“朕和诸卿所说,你可都记乎?”

经注官一看皇帝竟然跟自己说话,忙激动的点了点头,大声喊道:“回皇爷,都记录下来了。”

并拿起手中记录的几张纸朝朱翊钧晃了晃。

朱翊钧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将此誊抄一份,送给通政司,明日发邸报,通告全国!

自己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得为自己营造人设,开始造势。

注1:刚开始只开了个头,阐述一点儿,后续会跟着第二卷第三卷剧情逐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