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重开经筵
六月二十二日,是大明皇帝朱翊钧御经筵的日子。
经筵是专门为皇帝设置的御前讲席,大明朝有规定,每年经筵一共有两期,分别为“春讲”、“秋讲”,每期为三个月左右。
经筵期间,每月组织三次,分别在每月的初二、十二、二十二,其中春讲、秋讲首次开讲仪式最为隆重。
经筵官“必得问学贯通、言行端正、老成重厚,识达大体”者才行,这次经筵讲官由张居正以及翰林院共同推举,由朱翊钧钦定。
这日朱翊钧早早起床,先到奉先殿、弘孝殿,神宵殿祭告了列祖列宗,尤其是隆庆帝神主牌前,焚香祷告了一番。
文华殿。
百官早已在此等候,只听静鞭三响罢,赞礼官赞道:“皇上驾到!”
朱翊钧从殿后登玉陛,这算的上是他第三次视朝百官。
第一次是文华殿百官劝进,第二次是登基大典。
但是御龙榻,视百官,这种感觉真的是无法形容,大有一种天下唯我独尊的气势。
怪不得上下五千年,多少风流人物,为争此位而逐鹿中原,杀的头破血流。
“拜!”
赞礼官赞声语音刚落。
群臣齐齐跪了下去,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翊钧环视了一眼群臣,朗声道:“平身!”
“谢皇上!”
接着就是开始宣读礼部事先准备的稿子,相当于后世的开幕稿。
礼毕,百官退出殿外,经筵正式开始。
先期已经设御座于文华殿,设御案于座东稍南,设讲案于案南稍东。
经筵开始,冯保将所讲的《四书》、经、史各一侧御案,一侧置讲案,皆《四书》东,经,史西。
只见同知经筵、侍班、讲读、展书、执事、侍仪,朝朱翊钧五跪三叩头后,依次入殿,按品级东西序立。
这时鸿胪官赞道:“进讲!”
只见讲官两员分别为礼部左侍郎王希烈以及侍读学士申时行,二人到讲桌前并肩站立。
展书官张四维、王家屏到讲桌后东西站立。
赞礼官又赞道:“拜!”
四人先鞠躬,然后朱翊钧也躬身答礼。
不得不说,古代这些繁文缛节是真多,本就上个学讲个课,结果弄的这么麻烦。
这跟后世,凡事都要追求一个仪式感以及和一些部门追求形式主义是一个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张四维是朱翊钧亲自点名入经筵讲官的,理由是别有他用。
四人五拜三叩后,然后东展书官张四维到御前翻开《孟子•万章》篇。
西展书官王家屏也到讲座前,翻开同一页,赞礼官再次赞道:“读书!”
朱翊钧开始低头看书,读书官余有丁开始读《孟子•万章》。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读书官读书时,群臣全部抬头看向朱翊钧,观察朱翊钧的表现。
近日多有听闻朱翊钧早慧睿智是个神童,今日且看看他经筵表现如何,只见朱翊钧摇头晃脑,读的非常认真,众人也都露出了笑容。
开始接头议耳的夸赞朱翊钧、大概就是一些学习认真、聪明的词语。
读完书后,讲官申时行开始讲书,申时行先用大白话把这段文言文逐字逐句翻译了一遍。
然后又把“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的“五伦”含义作详细解释。
申时行,字汝默,号瑶泉,苏州府长州人,嘉靖四十一年以第一名进士及第。
申时行又是明代著名诗人,翻译起这些东西,自然不是话下,途中又是引经据典又是结合实事,听的朱翊钧如痴如醉。
不得不佩服,古代状元的含金量。
之后,申时行将君臣关系单独拎出来,作讲解,最后又归劝朱翊钧:
““伏望以身为教,而示民之可从;以道为治,而化民之弗率。
唐虞之治,将复见于今日矣!臣等不胜欣愿之至。”
“朕知道了。”
朱翊钧回答的言简意赅,这也是对申时行讲的好的肯定。
宪宗皇帝曾在经筵全程一言不发,不与讲官有任何互动,讲官甚至完事:也不知道皇帝到底有没有听。
这点是不可取的,全程和讲官多互动互动,一来可以表现自己聪明睿智,二来也可以促进群臣关系。
几位讲官正要讲第二节课时,朱翊钧突然问道:
“朕前几日曾读《左传》,里面有篇《宣公十二年》有一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诸卿以为这里民生指的可是什么?”
王家屏立马回道:“禀陛下,这里面民生指的是百姓,生当指的生计,这一词可以理解为百姓的生计。
对于皇帝主动提问。诸臣自然也是乐在其中,愿意对皇帝谆谆教诲。
“不错,王卿说的在理,那大家不妨今天就民生问题开怀畅谈一下,谈谈你们认为的民生,以及如何解决民生问题。”
朱翊钧提出来了一个开放性的命题,现在这个时代对民生的理解肯定不尽相同,大有差异性。
这是因为根据国情以及时代发展所决定的,但朱翊钧还是想借此机会,更可能的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来引导他们,以至于为后来的改革提前做好理论基础。
经筵本就是讲四书五经以及史料,在座的哪一位讲官不都是翰林出身?
对这些玩意儿早已是滚瓜烂熟、熟记于心。乍一要讨论国情,众人都觉得一方面很新鲜,一方面不得不佩服朱翊钧,这个年仅十岁的皇帝就已经心怀天下了。
这时一直沉默寡言的张四维开口说道:“尚书•五子之歌》曾有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孟子的《尽心章句下》亦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说明民生就是治国之本,兴国之,纵观前朝历代,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得以民为本。
臣认为,解决民生问题就在两点上,一个是平均土地,一个是足民之食。”
张四维自从上次被高拱摆了一道,一直郁郁寡欢,觉得自己无脸见人,几次都要上书致士,都被朱翊钧打了回来,这次能开口发言,是难能可贵。
朱翊钧点了点头,意思是赞同张四维所说的。
张四维所说前者是实现后者的想法,后者是前者的目标,两者的最终旨在实现大同社会。
但是这种大同社会只是人们理想中的社会。
这时状元申时行又补充道:“北宋李觏曾写了一片《平士书序》,里面强调了土地对于天下百姓的重要性。
例如这句“生民之道食为大,有国者未始不闻此论也。”
这时余有丁插话进来:“申大人,李觏这本书我也看过,但是他意在恢复井田制,这种弊大于利,私家田越来越肥沃,公家田却常常消极怠工……”
这时各位讲官的话匣子都被打开,开始各抒己见,各自发表看法,好不热闹。
一旁的冯保以及各个太监看的一愣一愣,这经筵上的上的,怎么角色反转?倒像是皇帝成了老师一样。
朱翊钧在旁静静的听着,他发现这些人讨论的民生思想都有限制,那就是离不开儒家的框架,虽说是好的,但总是都少些现实性,多那么一些理想状态。
———————————
注1:本文经筵部分礼仪参考《明史•志卷三十一)
注2:历史上万历皇帝的经筵是万历元年春二月,但是本书由于主角穿越的蝴蝶效应,提前了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