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概念及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道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核。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价值观,是中国在把握世界发展潮流、人类命运走向上展现出的深邃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丰富,可以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方面来理解。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意识贯穿了中国外交理念的方方面面,比如: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和人类共同体理论在新历史条件下的传承和发展。马克思认为:“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跃升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交通、电报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资源的交换,国际价值规律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这都是资本在全球自然运动、演化的客观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运动和自我循环的内在矛盾也被无限放大。在全球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快速流动的大背景下,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如安全、冲突、发展、生态等问题,世界各国需要携手合作、实现共赢(杜飞进,202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产业链分工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生产的全球协作性进一步增强,经济联动性进一步提高;经济全球化为经济提供增长动力的同时,也存在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全球治理体系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在形式和内容上面临新的调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互利共赢、多边汇聚利益共同点和谋求最大公约数的新理念;同时还积极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其进一步阐明:“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在经济全球化方面,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按照马克思的人类共同体理论,人类社会必将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资本主义社会共同体,即虚幻的共同体,向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共同体,即真实的共同体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要义是人类的普遍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在马克思人类共同体理论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是要反对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要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实现普遍安全;二是要坚持把发展问题放在全球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实现各国经济社会协同进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繁荣;三是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二)主要内容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初由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倡导并推动的一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际主义价值理念和具体实践。它强调,在多样化社会制度总体和平并存、各国之间仍然存在利益竞争和观念冲突的现代国际体系中,每一个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其核心理念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其理论原则是新型义利观,其建构方式是结伴而不结盟,其实践归宿是增进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从其理论来源和价值目标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性质的国际主义思想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天下主义”“和合主义”相结合,在21世纪的中国的土壤上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的“国际主义”(李爱敏,2016)。此外,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思想根据,并为促进人们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提供思想力量,是哲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关注和思考,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马克思通过赋予“类”概念以全新的内涵,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切的价值关怀,为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提供了现实的道路(贺来,2016)。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蕴具有历史、现实和未来三重维度。从历史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摒弃传统“帝国”体制和极端“国族”认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文明观;从现实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扬弃西方“正义论”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正确义利观”;从未来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超越“均势”和“霸权”两种国际秩序观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国际秩序观。全球化视野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三重维度的价值定位,昭示着中国作为一个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诉求的新型“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徐艳玲等,2016)。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蕴、价值、制度和文化与西方全球主义的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价值共识上提倡真正的全人类价值,而不是所谓的普遍化的西方价值;在制度设计上尊重当前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秩序和规则,强调主权平等,反对帝国霸权;在文化上,主张尊重多样性,各文化间和而不同,包容互鉴,反对文明优越论和普世论(丛占修,2016)。从人类历史的发展全局来看,“一带一路”既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东西方文明对话的过程,更是建构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一带一路”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人类的和谐发展,以建构面向未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具备难得的时代机遇和资源(明浩,201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战略高度和现实紧迫感的伟大构想,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和智识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破解全球性治理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对21世纪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发展的原创性贡献。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中不同社会形态基于互利共赢的基本导向和价值理念共同推进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和图景,它立足于“人类社会”的哲学立场,促进人类真正的“普遍交往”,从而形成具有更高“共同性”水平的人类利益,并在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基础上推动全球生产力均衡发展,为实现更美好的世界景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理论效应,创造了诠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新路径,使其具有新的思想形态;同时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建构性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也实现了自身的理论目标和价值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一种建构性世界观(刘同舫,2018)。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人类社会共生性关系的现实,以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为核心价值,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共同体理论以及党的几代领导人的国家战略思想。它集统一性、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于一体,以“五位一体”为核心支柱。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以中国的智慧建构了国际社会关系发展过程中新的交往范式(邵发军,2017)。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习近平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内核。
中国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互为机遇。其一,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梦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承载着中国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中国有两个梦想,一个是中国梦,一个就是构建“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梦的实现将为世界带来红利,这对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二,世界期待中国发挥更大作用。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担当,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议事能力和参与塑造国际规则的能力,增强了中国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赢得了国际赞誉。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它生动地呈现了中国的“世界梦”,是继“新型国际关系”后的又一重大国际关系理念,超越了历史上大国争霸的“零和博弈”窠臼(阮宗泽,201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格局的深刻变革呼唤全球治理的新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应运而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崛起的中国提出的一个新命题,是历史必然性、实践自觉性、理论创造性有机统一的时代产物。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人”为主体的共同体发展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表现形态,它包含了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和而不同的价值共同体、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体、同舟共济的行动联合体等基本内涵,具有主体多元化、价值包容性、层次多样性、关系复杂性、结构变动性等时代特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坚持协商对话、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等基本原则和价值目标(郝立新等,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