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你自己
周末我参加了一场朋友聚会——露天泳池派对,游完泳后,开始聚餐。用餐席间,来了两位年轻的女孩儿,一个我不认识的男生招呼着她们,让她们依次坐在一个地产大佬的身边。接着这位男士就开始拉着两位女孩儿依次给席间的男性“大佬”敬酒,掏出手机来一一加微信。
过了半小时,其中一个女孩说一会儿有事要先走,这位男士对她说:“你别逼我说出那7个字。”我一愣,问:“什么字?”旁边一个人回答道:“离财富越来越远。”
女孩听了这句话,乖乖坐在了那里;等晚餐结束,还要继续陪大佬玩狼人杀。
“离财富越来越远”这7个字我第一次在这种场景听到,引发了我的思考。留下并坐在那里玩了那场狼人杀,就会离财富越来越近吗?
我想转身抱一抱这个女孩儿,可我忍住了,因为我看到她仿佛也不在意别人这么说,且这句话对她很管用。后来我把这件事讲给家里人听,家人觉得我有点儿管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读金庸,我很喜欢他笔下的郭襄。虽然一些人会觉得郭襄一生都没有爱情,除16岁的那场烟花外,她并没有与真爱在一起,可我喜欢她就在于她正是通过这种“爱而不得”而拥有了一个广阔的世界,稀释了因自己的真爱成为别人的丈夫而带来的终身遗憾。
郭襄有她的生命体验,18岁离家,游历山川,默记《九阳真经》,自创峨眉九阳功,开创峨眉派;心思纯净,胸襟爽朗,她虽求爱不得,但拥有家人,也拥有事业,拓宽了人生宽度。金庸给了她另外一种人生高度。
我读过一本书叫《巴黎美人:我是我自己》,作者在书中采访了不同特色的巴黎女人,组成了一份鲜活的采访日记,其中讲到了巴黎女人都在做她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成为你自己。这句话看似简单,但留在了我心里。
还记得书中有一位14岁的女孩,她很早就知道自己是谁,她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对生命价值的选择,都是带着哲理去思考的。2014年创业初期,我参加过外交学会组织的“中法交流活动”,活动期间认识了一些杰出的法国年轻人。他们告诉我,他们很早就开始学习哲学,而这也是考试中的必考内容。我惊讶地问他们,学哲学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他们答道,学会了思辨,让思考更有深度。而那个时候我尚未走入哲学的大门。创业初期我更多在忙生存,无暇顾及那些与直接性财务收入不相关的事宜。然而到了2016年,我的痛苦与日俱增,身体每况愈下,每日痛到无法入睡,检查出甲状腺多处结节,我才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人生需要进行一个大调整。
我否定了自己2016年之前的一切,包括我的性格、我为人处世的方法、我对自己的认知,我知道我今天之所以遭此结果是因为我无意识地做错了很多事。那个时候,我开始重新定义自己,重新寻找真正的自己。因此,我的自我探索之旅始于30岁,从那以后,我才认真地把自己当成一个研究对象来看待。
每个人都会觉得对自己很熟悉,但其实我们对自己很无知。我们的无知在于“我们自以为对自己很熟悉”。其实我们对自己并不熟悉,我们对身边很多人也是如此。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的枕边人,你真的知道他的想法吗?比如我们的孩子,你知道此刻他在思考什么吗?不过,了解他们都不及了解自己更为关键,因为你是唯一一位要陪自己走一生的人。这位合伙人是一生的合伙人,你更了解他一点儿,你们就可以共融共生得更长久。
我有时也会想,读书越来越多是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一个人过于渊博,会不会丧失自我的主体性,让他人的想法成为自己思想的外衣?
当然这些都是一生要探索的价值选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平和自在,远比盲从于别人的眼光,或者被别人PUA(精神控制)后内耗到折磨自己要好得多。如果是在2016年之前,我的好朋友放下一切带孩子远走他乡,我会觉得她不够精进;而今天的我看到她做了这个决定,我会在心底为她祝福,甚至还有一丝羡慕她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