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
现代公共关系首先是从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公共关系的产生及传播是20世纪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这短暂而又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必然性。
1.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20世纪以前,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是很高,社会上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物资供应也不丰富,对于企业来说,并不需要专门考虑公众的需要与情感。然而,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物质产品供给充足,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中产阶级,这迫使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公众的利益和要求。可以说,这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对公共关系提出的要求。
(1)公共关系适应了商品经济分工协作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2)公共关系是物质生产供过于求和市场重心从卖方向买方过渡的产物。
案例分析
如何向和尚推销木梳而且卖得很好
甲、乙、丙三人向和尚推销木梳,并将其卖出去。负责人问甲、乙、丙三个人各卖出多少把木梳,三人分别回答如下。
甲回答:“1把。”负责人又问:“怎么卖的?”甲讲述了他历尽辛苦,游说和尚买木梳,无甚效果,还惨遭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乙回答:“10把。”负责人又问:“怎么卖的?”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那山有10座庙,于是乙卖出了10把木梳。
丙回答:“1000把。”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那里朝圣者络绎不绝。丙对住持说:“凡进香参观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作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木梳刻上‘积善梳’三个字,便可作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木梳。得到“积善梳”的香客也很高兴,一传十,十传百,这座宝刹的朝圣者更多,香火也更旺了。
评析:供过于求的时代来临后,推销、广告首先得到企业的重视,随着竞争加剧,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也相继出现并帮助一些企业兴旺发达。公关人员需要向本例中的乙、丙学习,在工作中开拓思路不断创新,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3)证券民主化[4]运动推动了公共关系的深化发展。
(4)公众的巨大压力迫使企业家放弃唯利是图的经营方针,采取营利与公关并重的经营战略。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要把公共关系应用于生产实践之中。
2.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出现
西方社会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过渡,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政治前提。
3.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它的发展与管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以来,西方管理学领域中的两种管理理论对公共关系的发展影响很大:其一是科学管理理论;其二是人际关系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以泰勒为代表。1911年,泰勒系统总结了他的管理学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生产作业标准化、工时利用科学化、管理权利层次化、劳动分配合理化等科学管理原则。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比传统的经验管理有了重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生产的作用。泰勒在书中虽然强调了要在管理人员和广大工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但由于时代的限制,其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仍然是如何控制机器的附属品——工人,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他把工人看成受金钱驱使的“经济人”(经济动物),把物质刺激当成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的唯一手段。他主张把人与人的关系简化为纯粹的金钱关系,用对钱和物的管理代替对人的管理。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没有内部公关工作可言。所以在公共关系发展的早期,组织的公关活动都是面对外部公众的。
影响公共关系发展的第二种管理理论是人际关系理论。20世纪2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了如何激励人们发挥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人际关系理论的出发点是:工人是“社会人”,劳动对于工人来说,恰如娱乐和休息一样自然;在为既定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工人有自我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因对目标的执着追求而取得的成功本身就是一种报酬;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仅接受而且谋求责任;为解决组织的问题而激发员工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是一种普遍现象。后来,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把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称为X理论,把人际关系理论称为Y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关注工人的人格尊严及个人价值,关注生产过程中对工人积极性的激发。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组织内部公关得到迅速发展。
4.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大众传播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公共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生产的社会化使人们之间有了进行交往的迫切需求。只有占有充分的信息资源,一家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代有了公路、邮政、报纸,才有了报刊宣传,进入20世纪后,由于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电传、互联网等电子媒介的发展,使信息可以迅速地传递给公众,公共关系从而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组织可以运用各种传播工具与公众进行沟通,从公众中收集信息,再把组织的信息传播给公众,最终达到为组织树立良好形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