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闹情绪易生病
“七情”虽然各有各的特点,但都是人的正常的心理反应。也正是因为人有七情,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但如果“七情”过极,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在养生防病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好“中庸之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求“以和为贵”“中庸之道”。“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时至今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饱含传统“和”文化意蕴的用语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讲求待人诚恳宽厚,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团结、互助、友爱、求同存异,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为贵”一词出自《论语》“礼之用,和为贵”。礼之运用,贵在能和,就是主张通过礼的运用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庸》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庸》原文中对“中庸”的定义是“喜怒哀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意思是人没有发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时,称为“中”;发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时,始终用“中”的状态来调节情绪,就是“和”。“中”的状态即内心不受任何情绪的影响,保持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而始终保持“和”的状态,自我调控情绪,不让情绪失控,让情绪在一个合理的度中变化,则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这也是古人把中庸解释为不偏不倚的出处。
古人有言:“圣人不动情。”什么是圣人?无论发生任何事,内心都不发生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始终保持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也就是“中”的状态,这时候就可以称为圣人了。出现情绪变化的时候,要用平静、安宁、祥和的内心来控制情绪,不被情绪所牵引或左右,即“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中医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中庸之道”的思想体现在中医学之中就是在养生上讲求节制,治病上讲求中病即止。节制就是人的饮食、情志、劳欲不可过度,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饮食起居,不可过喜、过怒、过悲、过劳等。中病即止就是治病的时候不可用药过度,比如一个感冒的外感表实证要用到发汗药,服用几剂后如果病好了就不要再喝了,因为接着喝会导致发汗太过,出汗太多就会导致津液匮乏,进而导致其他的疾病。
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分属五脏,若不能很好地保养精神,顺调意志,七情变化超越了常度,任性放纵,过分激动,就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许多情志病证和内伤疾患。
在现代社会的疾病谱里,越来越多的疾病产生于我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而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不良情绪造成的。当你感到心情很不好时,要明白你的身体正在遭受伤害。所以,经常闹情绪不可取,我们要学会调控情绪,不让情绪致病导致减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