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针法(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萌芽时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应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就已出现,四时和潮汐变化也已运用到疾病治疗当中。《易经》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著作,其中关于“九宫八风”“河图洛书”及历法和天干地支的记载,奠定了子午流注理论形成的基础。《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初步阐述了经脉循行特点,奠定了子午流注理论发展的经络基础。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气候、环境的变化会对人体生理状态产生相应的影响,《五十二病方》和《养生方》等都记载了相关内容,说明当时已注意到时间因素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如《五十二病方·久疕》云:“疕:齑葵,渍以水,夏日勿渍,以敷之,百疕尽已”,意为该病不可夏日治疗。《周礼·天宫》指出:“四时皆有疠疾。”此外,秦越人的《子午经》中记载了十二部人神所在、行年人神、十二时忌、日辰忌和干支人神忌日,认为不同时间段里人体精气运行所处的位置不同,人体精气运动变化受自然规律的影响,与子午流注中“天人相应”的观念一致。殷商、战国时期是子午流注针法产生的萌芽时期,为以后子午流注针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