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不寐
【概述】
不寐是以连续3周以上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甚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每因饮食不洁、情志失常、思虑过度、久病体弱、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魂不守舍。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症、贫血、慢性消化不良等以不寐为主症时,均可参考本节的辨治。
【类证鉴别】
1.生理性少寐。
2.因其他疾病痛苦引起失眠。
【鉴别诊断】
1.神经官能症
大多缓慢起病,可找到长期精神紧张、疲劳的应激因素,常伴有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等症状。
2.更年期综合征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伴有月经改变,潮热,出汗及其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有性激素水平的改变。
【治疗】
1.辨治要点
本病治疗应首辨虚实,再辨脏腑。原则为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
2.证治分类
(1)肝火扰心证
证候: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2)痰热扰心证
证候: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主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礞石滚痰丸。
(3)心脾两虚证
证候: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养心脾,养血安神。
主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柏子养心丸、归脾丸。
(4)心肾不交证
证候: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主方: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常用中成药:天王补心丹。
(5)心胆气虚证
证候: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主方: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酸枣仁合剂。
3.其他疗法
(1)针刺
主穴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安眠、心俞,每次取2~3穴,捻转中、强刺激,留针20分钟。
(2)单验方
①炒酸枣仁10~15g,炒香,捣碎,晚上临睡前温开水调服。
②核桃仁、黑芝麻、桑椹各30g,共捣为泥,做成丸,每丸3g,每服9g,一日3次。
(3)推拿
每晚临睡前,温水泡脚30分钟,揉两足涌泉穴各30次。
(4)食疗
龙眼肉500g,白糖50g。将龙眼肉放碗中加白糖,反复蒸、晾3次,使色泽变黑,将龙眼肉再拌入少许白糖,装瓶备用。每天服2次,每次4~5颗。连服7~8天。上法适用于心脾亏虚之失眠。
【转诊原则】
1.睡眠严重不足,显著影响生活质量。
2.不寐伴有焦虑、抑郁等较严重的精神症状。
3.不寐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需排除脑器质性病变者。
【养生与康复】
1.注意精神方面的调摄,由于不寐为心脑神志的病变,故应调摄精神,喜怒有节,舒畅心情,避免脑力劳动过度,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注意居处环境的安静。要居室或周围环境安静,设法尽量避免和消除周围的噪声,睡前不宜过多吸烟或过饮浓茶及听喜乐,以免引起兴奋而难以入睡。
3.要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要节制房事,以免房劳过度损伤肾精,使脑海空虚,导致失眠。
【健康教育】
1.调畅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刺激。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休息,睡前不饮浓茶、咖啡。
3.注意锻炼身体,参加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