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改进“五禽戏”导引法
一、案例
华佗不仅医术高明,对徒弟也是教导有方。他有一位徒弟吴普,曾经跟随自己学习医术多年,现如今被大家熟知的“五禽戏”就是被吴普传承了下来,并且发扬光大,流传千古。
华佗经常游历四方为百姓治病,看到许多人生病,他心中也异常地苦恼。心想,如果能够有一种方式让人们越来越健壮,不生病就好了。一日,他在山里采药,看到白鹤在空中飞翔,成群的猿猴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他就想,这些动物能够如此健康,跟他们的行为习惯有关。于是华佗在《庄子》“二禽戏”(“熊经鸟伸”)的基础上创编了“五禽戏”,这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的动作,以保健强身的一种气功功法,经常练习能治病养生,强壮身体。五禽戏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具备、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与中国的太极拳、日本的柔道相似。动作看似缓慢柔软,实则很费体力,锻炼效果极佳。华佗平素十分关心弟子吴普,担心他整日里忙于治疗就诊的病人,而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于是华佗就将五禽戏传授给了他。慢慢地五禽戏越传越广,一些患慢性病的人在练了以后,渐渐地病也好了。
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当在自身可接受的范围内适量运动,但是也不能让身体过度疲惫。人体经常运动,所食之水谷精气则易消化,血脉自然就可以流转通畅,也就不会生病了。就像门轴经常被使用就不会轻易朽烂一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古代长寿的仙人从事导引之术,如同熊一样地去直立攀缘,像鹞鹰一样地回转头部,伸展腰部,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目的是延缓衰老。我有一个方法,名字叫作五禽戏:一曰虎戏,二曰鹿戏,三曰熊戏,四曰猿戏,五曰鸟戏。既可以疗愈疾病,也可以使手足轻便敏捷,还可作为导引之术。身体出现什么不舒服,可根据起病原因,选择做一禽戏,做到浑身微微汗出即可停止,然后以粉涂抹全身,即可达到身体轻快便利的状态,并有胃口想吃食物。”
吴普听了华佗的教导之后,每天坚持练习五禽戏,活到了九十多岁仍然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吃东西还和年轻的时候一样。后来的太极拳等健身方法中都有五禽戏的痕迹,可见五禽戏在医疗保健方面作用影响深远。
2006年,华佗五禽戏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又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解读
1.华佗善于观察世间万物,发现自然界的动物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健康,于是受虎、鹿、熊、猿、鸟的运动状态而启发,在“二禽戏”的基础上编创发明了五禽戏,流传至今成为国家的文化遗产。正因他观察细致、勇于创新,才为后人留下并广为应用的五禽戏。
2.华佗除了传道授业,还十分关心徒弟的身体健康,可见华佗拥有一颗“仁爱”之心。“仁爱”作为伦理道德的核心和最高准则,是中华伦理道德的宗旨和根本。宽厚仁爱,也正是我们国家大国风范的特点。
三、出处
1.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3.
2.晋·陈寿.三国志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夏克平.华佗五禽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张载义.灸火烟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