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热与六经
《伤寒论》六经,除太阴经未明确提到发热外,其余五经均有发热。而太阳一经对发热的提法达26种,涉及54个条文。其中“发热”一词出现28次。“发热者”,热势一般之谓也。“发热恶寒”一词出现5次,“无大热”出现5次,还多次使用了“微热”“有热”等提法。可见太阳病的发热一般不算太甚,而以“恶寒发热”为代表。“恶寒发热”者,寒时亦热、热时亦寒之谓也。它反映了寒束肌表、卫阳闭郁、营阴郁滞的病机,也反映了“太阳之上,寒气治之”的病理特点。当然,太阳篇也有“灼热”“热甚”“表里俱热”等热势甚的提法,而那是同鉴别、救逆、并病等条文同时出现的,本质上已不属太阳病。
阳明病篇对发热有18种提法,涉及31条。若将对潮热的各种描绘性提法加在一起,占10条,可见潮热是阳明病的多见热型。“潮热”者,似潮水之定时而至。阳明旺于申酉,此时经气与邪气相争,故发潮热,这反映了胃肠燥热实的病机。它同“蒸蒸发热”(热气蒸腾,从内达外)“恶热”(发热而怕热)一起,构成了阳明病以热自内发、热势较甚为特点的热型,反映了“阳明之上,燥气治之”的病理特点。《医宗金鉴》云:“阳明病有外证有内证。潮热、自汗、不大便,内证也;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外证也。”内证说明里热与燥屎相结,腑气不通;外证说明燥热亢盛于内,充斥于外。无论哪种情况,热型都是第一诊断依据。
少阳病发热条文有三,除“无大热”系鉴别条文外,“往来寒热”为其代表热型。“往来寒热”,指寒已而热作,热已而寒起,定时或不定时发作的情况,反映邪气虽不太盛,正气却也不强,邪气既不能遽入于里,正气也不能祛邪出表,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的病理状态。
少阴发热共出四条,只三种提法:①“一身手足尽热”(第293条),为寒邪化热,脏邪转腑。②“反发热”,“反”者,异乎寻常也,强调它的特殊意义,包括第292条(阳气来复)、第301条(太少两感)。③“里寒外热”,为阴盛格阳。可见少阴发热,或为假象,或为兼证,或为病理属性的改变。三种提法,代表着四种病机,反映着病情好转或危殆的不同情况。
厥阴对发热的提法有13种,涉及19条。病至厥阴,正气衰竭,气血紊乱,阴阳失调,寒热错杂,故基本(也是独有)热型为寒热胜复,表现为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盖阴寒胜则厥,然阴极生阳,当阳气来复,正气胜邪,阳气外张,则必发热;如正气内怯,阳气衰退,又复转厥。它反映了正邪交争、阴阳消长、因极而变的特点。篇中又以“热势不罢”(第332条)、“热不除”(第341条)反映阳复太过,以“热续在”说明阳气来复。有一点值得提出,“发热”一词,篇中凡出现8次,其中4条与下利、厥逆并提,为阴盛阳脱之死候,与太阳等经“发热”之含义是不相同的。
此外,在“霍乱”和“阴阳易差后劳复”篇中,共出发热五条,计四种提法。其中第394条“更发热”是病后余热不除的一个热型。
由于伤寒一经不仅主一病,一病不独主一经,例如同是太阳病,有伤寒、中风、温病、蓄水、蓄血及各种变症之异;同一头痛,有在太阳、阳明、少阳和厥阴之殊,故每经各有多种热型,同一热型又可见于多经。同时,疾病除普遍规律外,还存在着特殊情况,并受正气盛衰、邪势强弱、治疗当否和有无并发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禀赋与个体差异,这就使临床的发热表现得各式各样。仲景为了具体地反映这些复杂情况,使用了数十种提法;为了教人得其要领,各经又总以一定形式示人以发热的特点,使有规可循,有法可依。虽然如此,发热的范围还不止于这些,它存在于大量的省文条文中。各经特有的热型,有时又以变异提法出现,如少阳篇第265条只提“发热”,然脉症合参后,显系往来寒热,这些都是应当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