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编 一个世纪的前行—由萌芽到辉煌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早开展考古活动的省份之一,西方近代考古学传入我国的时间约为20世纪20年代,其传入黑龙江地区的时间也大体同时。这是由当时我国黑龙江地区所处特殊的历史、政治、地缘等条件所决定的。
在全球进入殖民时代后,黑龙江流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便成为俄、日帝国主义觊觎的对象。早在19世纪中叶,为实现逐步蚕食中国东北的计划,一些沙俄学者开始私自或半公开地来到黑龙江地区进行各种调查研究活动。这些调研活动包括黑龙江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民族、文化、气象、水文、地理和自然资源等各方面,有些调查资料散见于稍后的报刊书籍中。在1897年中东铁路正式动工之后,沙俄等外籍学者对黑龙江地区各种资源的调研活动变得公开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保护、利用、继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黑龙江省几代文物工作者和其他各行各业的人士,经过艰辛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到2021年12月,黑龙江省共有不可移动文物(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075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7处(一至八批,单体55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8处(一至六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59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处;列入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处(渤海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1处(金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纵观20世纪黑龙江地区的考古工作,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发展—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