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问 “互联网+”时代,党组织活动方式都有哪些创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党组织活动方式有时难以满足党员在新时代的新需求,党组织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将党组织活动的物理空间延伸至虚拟空间,在党建工作中更好地融入互联网思维与技术,通过创新的信息化、数字化模式,推动党组织活动方式的创新,进而提升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水平。
“互联网+”开启了党员教育的新模式。传统的党员教育以开会、学文件、上党课等为主要形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一部分党员教育平台从线下搬到了线上,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一些地方推出“党员e信通”“党员手机报”等,及时向广大党员和群众推送最新的党内信息;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不仅设立手机APP以符合当下党员和群众的阅读习惯,而且在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开通账号,引导网络舆论,积极传递党员教育的正能量。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员学习碎片化的特点,传统的党课也开始逐渐被“微视频”“微党课”所取代,党员不仅可以利用工作之余见缝插针式地自主学习,而且还可以互动、评论、分享,激发了党员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此外,以“学习强国”为代表的党员干部学习平台大量上线,为广大党员日常学习教育提供了海量的、免费的、权威的图文和音视频资源,满足了党员经常性、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的地方为了鼓励党员更好地使用上述学习平台,还出台了相应的积分奖励制度,集体积分奖励对象以党支部为单位,个人积分奖励则以党员个人学习积分为准。奖励优秀集体和个人办公学习用品或当地旅游体验券,这一制度既提升了党员的学习热情,还连带推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互联网+”提升了党组织的管理效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员的流动性也在不断加强,出现了“党组织找不到党员、党员找不到党组织”等新问题。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党组织可以通过网络打破时空障碍和管理层级,对党员进行更有效的管理。例如:有的地方借助“智慧党建”平台,让支部和党员互联互通,做到“党员分散,活动不散”,外出的流动党员不仅可以通过平台直播,准时在线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还能在平台上缴纳党费、进行党组织关系转接;有的地方利用“智慧党建”平台,开发建立了党组织及党员的积分管理系统,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纳入管理模块,实行先锋指数考核评价,为上级党组织实时了解、远程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手段,同时也激励了广大党员更加积极地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
“互联网+”还强化了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党组织可以变单一服务为多元服务,变传统服务为智能服务,将服务更好地延伸到群众身边,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例如:有的地方探索推行“网络民情通”,以乡镇(街道)或村(社区)为单位,打造多种网络民情平台,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反映群众心声;有的地方推出“党建O 2O”模式,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推行“线上收集—线下反馈—走访服务—结果上报”的四维方式,让“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实现群众“线上”点菜下单,干部“线下”接单服务,大大提升了党组织的服务效率。
“互联网+模式”拓展了党建工作的思路,有效提升了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图为安徽省合肥市常青街道两名党员用手机展示“常青智慧党建”界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将现代网络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中是党建工作与时俱进的体现。在“互联网+”时代,党组织只有充分运用“平台思维”“用户思维”等互联网思维,发挥好网络的资源、技术、平台等优势,才能顺应时代要求,更好地满足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