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从1978年进入厦门大学攻读研究生算起,我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至今已有二十三个春秋。这二十三年的研究历程,大体可以1990年为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我在这两个阶段中的研究,无论是对象、题材,还是理论、方法,都有颇大变化。而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我对构成中国经济史学基础的若干共识产生了怀疑,在一系列论著中对它们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并尝试用新的眼光来重新看中国经济史。也正因如此,这些论著在学界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赞同的和反对的,支持的和批评的,各种意见都可以见诸中外学术刊物。这些不同的回应,表明我所做的工作并非无意义之举。质疑旧说,提出新见,并就此引起批评与争论,对于促进学术发展当然是有积极作用的。

我近十年来刊出的经济史论著,除了五部专著外注1,还有若干论文。这些论文刊于不同的刊物或论文集,发表时间各异,出版地点更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找起来颇不易。不少同行劝我将它们结集出版,以方便更多的学者阅读参考。就我而言,这些论文是我在过去十年中对经济史不断探索的结果。既然是探索,那么成果也当然只是初步的。要进一步发展对有关问题的研究,就必须尽可能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学术探索尤其需要大家一起来做,绝非个人闭门造车就可以做好。因此把这些论文结集出版,使更多的学者得以就所论展开批评和争论,相信对经济史学的发展会有所促进。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些论文所起到的作用,就将远远超出其具体讨论问题的范围。

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从近十年来发表论文中,选出了二十余篇,按照所论内容编为两书。一为《理论、方法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另一即本书。前一书着重从理论、方法等方面,检讨中国经济史学的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探索;后一书则针对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展开深入分析,积极挑战旧说,大胆提出新见。两书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可以比较全面地展现我在最近十年中的主要研究心得之所在。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在此将本书的主要特点作一简介,并对若干有关细节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