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潮197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种子计划

野菜也好,竹笋也罢,在生产队时代,那都是救命粮,不用下地赚工分的小孩子,见天就往上山跑,看到能吃就往家里拿。

去年分田到户了,竹笋反而不受待见了。

毕竟不缺粮了,能吃饱了,竹笋这玩意又费油,不放够油,再鲜嫩的笋,也就那样。真想吃了,到山上挖一些就是,不会像生产队时代一样,拼了命地往家里拿。

如此一来,倒是便宜了秦川。

等秦川到竹林时,秦明已经挖了一个蛇皮袋,有了秦川加入,挖笋的速度就更快了,没到傍晚就挖了四大袋子,足足两百多斤,跑了两趟才弄回家。

翌日凌晨!

又是天没亮的时候,哥俩就赶着驴车悄悄出村,车上除了两百多斤马蹄笋,还有六只田鸡,都是父亲昨晚抓的。

为了这六只田鸡,秦大河忙活到大半夜。

像甲鱼、黄鳝、泥鳅这些要费油重调料的,在这时代的农村都是不受待见的,田鸡不一样,只需要放姜煮熟了,味道就不差,村里抓田鸡的人可不少,竞争大着呢。

有了驴车就轻快多了,哥俩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县城,秦川卸下了三袋马蹄笋,就让秦明把驴车牵走,到别的地方等,生怕碰上抓投机倒把的,连驴车都给收了。

早上的生意还是一如既往地好,来买菜的人络绎不绝,只是没了秦明帮忙,秦川一个人上称收钱,经常手忙脚乱的。

今天没有蘑菇,卖的钱没有昨天多,现金收了八块多,另有三斤肉票和十斤粮票,秦川又找票贩子买了一斤糖果票,打算回去时再去供销社,买些糖果给家人甜甜嘴。

“走,去家具厂。”

秦川坐上驴车,车上还留着一篓子田鸡和一袋子马蹄笋,到门口时分了四五斤马蹄笋给看门的老王头。

俗话说得好,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要是得罪了门卫,关了门不让进,你也没辙,但也不能多送,送多了容易被当成冤大头,下次指不定要啥好处呢。

剩下的都是送给刘主任的,刘主任也很高兴,田鸡可以带回去给孩子补身体,马蹄笋自己留了一些,剩下都分给后勤的员工,这是自己创造的福利,哪个敢说不好?

把东西送了,秦川就去装木屑,这玩意稀稀松松的,装蛇皮袋里得死命压实了,即便如此,一个袋子也就能装下十来斤。

秦川发了狠,往车上塞了二十袋,叠得老高,回去又都是土路,哥俩只能一个在前面牵驴,一个在后边扶着。

“哟,川子,拉的啥?”

刚到村口,就遇上了干活回来的李卫民,跟秦川也是发小,家里是干木匠的,上辈子秦明辍学了,就是跟着李卫民学的木匠。

李卫民一边说着,一边过来帮忙扶车,手搭在蛇皮袋上,就觉得熟悉,“好家伙,不会是木屑吧?”

“嗯,去家具厂拉回的。”

“拉这玩意有啥用?要引火的话,还没松明子好用呢。”

李卫民家祖孙三代都是木匠,从来不缺木屑,除了引火,实在想不出这东西有啥用。

“哥们这是要种香菇呢。”

“这玩意也能种?”李卫民讶异,蘑菇不是天生地养的,也没个种子,哪能种的出来。

“傻了吧,宋朝就有人种出香菇了。”

秦川上辈子经营农庄时,跟几家小学有合作,经常有小学生过来游学参观,为了更好的讲解,还特意学了香菇种植的历史。

史料上记载,古人吴三公进山打猎时发现木头的破口出长出了香菇,于是就在木头上砍了许多伤口,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烂木头的伤口处果然更容易长出香菇。

这种方法也不是总有效,有些树木虽然经过了“剁花”,却还是几年不能出菇。

吴三公一怒之下就用斧头猛敲树干,说巧不巧,这一敲惊动了菌丝的萌发,几天后香菇越出越多。

这就是后世菇民不传之秘——惊蕈术。

不过传统的“惊蕈术”依赖于自然传播菌种,产量并不高,比不上现代人工培菌。

“真能种?好种不?要是不麻烦,我也跟着种点。”李卫民眼睛一亮,香菇可不便宜,要能跟青菜一样种出来,肯定能赚到钱。

“繁琐着呢,但这玩意产量高,肯定能挣钱。”

秦川想起要搭棚子,这不就有现成的木匠,于是道:“明天我家就要起香菇棚,你过来帮几天忙,正好学一下怎么种香菇。”

“行嘞,反正家里的活也差不多忙完了。”

李卫民应了下来,到了岔路口就先回去了,在门口正好碰上父亲跟邻居闲聊,就道:“爸,明天我就不下地了,给川子家帮忙。”

“他家地里的活不都忙完了?”李父早上还碰见秦大河呢,聊了会地里的事儿。

“不是地里的活儿,他家要种香菇呢,我过去学一下。”

“正晌午朝南走,净干些没影的事儿。”李父顿时觉得牙疼,这玩意听着就不靠谱。

“川子读书多,指不定真能种出来呢,我琢磨着先跟在他后边学一阵,要是靠谱,咱家也跟着种。”

“那你就去看看,但别指望我掏钱。”

李父白了儿子一眼,农村人不缺力气,干活没问题,但要掏钱的话,想都别想,“老秦家也是,还种香菇呢,那玩意就是大河里洗煤球,没事瞎折腾。”

“他们家不折腾还真不行,五个孩子呢。”

邻居接过话茬,笑道:“就没见过像他们家一样养孩子的,五个都要上学,迟早把大河拖垮了。”

“确实,啥家庭啊,敢这么养孩子。”

李父摇了摇头,叹道:“要我说啊,女孩子读书有啥用,早晚都是别人家的,他们家能把俩小子培养出来就不得了了。”

秦川哥俩刚到门口,还没来得及卸车,四妹儿就拉着幺妹儿跑了出来,巴巴地看着哥俩,昨晚秦老二可说了要买糖果的。

“真是俩馋猫!”

秦川把去供销社买的大白兔奶糖拿出来,还有三斤猪肉,肥肉占多,要榨些油出来,明天大姑跟二叔家就要过来帮忙,可不能少了油水,“把肉也提回去。”

“谢谢二哥!”

高兴地接过糖果,秦晓楠都不叫秦老二了,大白奶糖呢,家里就没舍得买过,也就过年的时候,爷爷奶奶会给她们几个。

俩丫头是懂得分享的,把猪肉提回去,就拆开糖果袋,“大姐,给你吃糖,是大白兔奶糖哦。”

“一人一天只能吃两颗。”秦晓宁白了俩妹妹一眼,一把夺过糖果袋,放到柜子里收好。

这俩丫头,要是不管着,一天就能给嚯嚯完。

至于俩丫头要哭,秦晓宁看都没看,有两颗大白兔奶糖还不知足,那就是欠揍了,敢闹出声,就鸡毛掸子伺候。

“大姐,中午还煮咸菜饭,记得把爷爷奶奶叫过来。”

得益于以前的人结婚早,秦川的爷爷奶奶年龄都不大,刚刚五十出头,俩儿子结婚后,俩老人就决定分家。

俩老人谁也不跟,就自己过,每年都能攒点钱,看哪家困难就多顾着点,没少偷偷给秦川这个长孙塞零钱。

“知道了,我来卸车,你们哥俩去歇着吧。”秦晓宁心疼两个弟弟,凌晨就出发,还赶了那么远的路。

“不用,就一点活。”

木屑又不重,一袋子十来斤,拎下来直接倒门口,让太阳晒着就行,没什么麻烦事儿。

弄完木屑,秦川又把青霉素瓶拿出来,仔细地清洗干净,等吃完午饭,又放到锅里用开水煮着消毒。

下午全家也跟着忙活起来,父母带着几个孩子上山挖笋,秦川自己留在家里制作香菇培养液。

制作培养液看似很高端,但说透了就很简单,配方也不复杂,就是马铃薯、树皮、麦麸、红糖等,都是很容易找到的,也是后世很多种植户常用的配方。

不过配方的事儿,秦川谁也没说。

这年头可不是后世,网上一查什么都能找到,现在香菇种植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个配方就是核心技术。

等自家种出香菇,赚到钱了,其它人会不会跟着种?要不要来跟它买菌种?一旦香菇种植大规模铺开,卖种子就能发一笔横财。

打一开始,秦川就是奔着卖菌种去的。

至于香菇种植,哪能赚几个钱?从古至今,就没听说过小农种植发财的,香菇种得再好,规模上不去也就赚个辛苦钱。

PS:新人新书,每天两更,五六千字,喜欢的朋友支持一下推荐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