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潮197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创汇大饼

秦川上辈子念完大学,在行政单位干过几年,后来下海经商,没少跟官方打交道,清楚里头的规则。

找上头帮忙,难就难在见不着人,秦川鼓动大伙一起来,还带着老头老太太一起,就是怕见不着人。

现在见着人了,就没必要耍心眼子,把核心诉求说清楚就行,至于同不同意,那是上头的事儿,不是大伙能做主的。

他们的核心诉求就是赚钱!

普通的香菇干一斤两块多,一等品三块多,一根菌棒可以收四茬香菇,产量在一斤半左右,能晒出一两半左右的干货,产值在五毛钱左右,在这年头相当暴利了。

大伙都想种香菇,都想赚这个钱,就引发了材料问题,木屑、麦麸、石膏、糖和塑料袋,这些都要寄希望于官方。

把诉求说清楚了,秦川还附上一份香菇种植日志,这是从起棚子开始就每日记录的,上学时由父亲帮忙填写的。

陈贺松很惊讶,按照秦川的说法,农户只要种植一千根菌棒,收入就比种地要高,且一年还能种两季。

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秦川带来的样品并没有说服力,还是要去现场看过才行,如果都跟样品一样,那确实值得推广。

上头文件写的很清楚,对外要开放,对内要改革,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如果香菇种植能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就要坚定不移地去做,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陈县官,我这还有一份计划书,您看看有没有可行性。”

秦川的核心诉求也是赚钱,但他追求的大钱,是寄希望于官方大力推广香菇种植,出售菌种赚到第一桶金,如果只是两个村子种植香菇,根本没必要费这么大劲。

从种植香菇开始,秦川就在研究怎么推广,不断地完善内容,使得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行性。

“这小年轻,有点东西啊!”

陈贺松有些惊讶,打一开始,这少年就没有半点儿紧张,要知道就算是镇官在自己面前也是小心翼翼的。

在这少年面前,仿佛自己不是县官,而是邻家大叔。

从少年刚才的陈述,以及种植日志,再到现在的计划书,可见这少年是做主了准备,不是来求助这么简单。

翻开计划书,看了一眼目录页,陈贺松就又惊讶了一把,逻辑很清晰,条理也很清楚,不比官方做的计划书差。

内容也写得很好,尤其是对香菇种植的背景阐述,以及种植香菇的前景分析,全都有理有据,且令人心动。

总结起来就是:市场太大了!

全国近十亿人呢,自古以来就有食用香菇的习惯,把香菇视为蘑菇皇后、素食之王,市场已经十分成熟,根本不需要去培育市场,缺的是香菇而已,有货根本不愁卖。

秦川还在计划书中,对香菇种植推广后,农户收入、财政收入、带动就业等等方面,都做了详尽的阐述。

对陈贺松来说,这些就是政绩!

尤其是最后,秦川还提到了“创汇”,亚洲不少国家也有食用香菇的传统,如果能把香菇卖到国外去,那可就不得了了。

说句令人丧气的,国内现在的外汇储备才八个多亿美刀,穷得叮当响,所有能创汇的项目,那都是重点项目。

秦川深知“创汇”这两个字的魔力,再往后几年,穷疯了的兔子连东风都能卖,什么事儿都得给“创汇”让路。

不管香菇最终能不能出口,能不能创汇,秦川都要把“创汇”写上去,这就等于画了一个大饼。

在看到“创汇”之后,陈贺松又认真了几分,还拉着秦川讨论了起来,几乎把每一个细节都聊透了。

“这小子厉害啊!”

看到秦川跟县官聊得有来有回的,秦文学就一阵羡慕,自己尚且战战兢兢的,生怕说错了一个字。

果然,还是要读书,有知识的人,县官都要给面子,回头得逼着自家那几个小子读书,敢不好好读书就往死里抽。

“今天就先聊到这吧。”

把最后一个细节聊透了,陈贺松合上计划书,说道:“各位老乡,明天我会亲自带人到你们村去考察,看过实际情况后,咱们再详细讨论材料的问题。”

“陈县官,能不能把家具厂后勤处的刘主任也带上?我们之前种香菇用的木屑,都是刘主任支援的,他还没看到香菇呢。”秦川适时地提了一嘴,差点就给忘了。

“这个刘主任还是个热心肠呢,明天我会叫上他的,我先送各位老乡回去,咱们明天再见。”陈贺松饶有深意地看了秦川一眼。

把人都送走了,陈贺松马上召集领导班子开会,把秦川的计划书拿出来讨论,把各个细节都聊透了,最后才确定人选,明天早上一起去小河村考察。

陈贺松看了下手表,已经晚上七点多,难怪饿得很,等回到家都八点了,妻子谷秋月一边给他热菜,一边埋怨道:“怎么又这么晚?老是这么晚吃饭,胃迟早要出问题。”

“突发事件,没办法的事情。”

陈贺松拿了碗,打了碗米饭,先扒拉了几口,“今天碰见一个有趣的小伙子,跟咱闺女差不多大,说话做事都是一套一套的,很有章法,跟小狐狸似的。”

“什么样的少年能让你这样称赞?”谷秋月讶异,她可知道丈夫看人的眼光有多高,等闲入不了他的眼。

“给你看个东西就明白了。”

陈贺松把秦川的计划书递了过去,说道:“就是那少年写的,咱们机关里的老油子都写不出来。”

“还真是,有点厉害。”

谷秋月也在机关工作,哪会看不出这计划书的厉害之处,从香菇种植的背景,到发展前景,再到如何推广,层层递进,像极了一份策划执行书,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来的。

但细看之下,谷秋月就发现一个极大的漏洞,“菌种呢?计划书里并没有提到菌种要怎么培育。”

“要不是说他厉害呢,人就指着卖菌种发财呢,果然还是要改开,这一改开,各路能人就都冒出来了。”

陈贺松也想过把菌种纳入计划,成立专业的菌种培育基地,但秦川一口就给否决了,他也没有办法,用秦川的话说,这是把技术转化成财富,也是改开的一部分。

“也合该人家发财,这个项目确定下来了吗?”谷秋月仔细一想,敏锐地意识这个项目对丈夫的好处,真要做成了,县里的经济能跨一大步呢,这可是了不得的政绩。

“哪能这么仓促就定下来,明天带人过去考察,先看看实际情况怎么样,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定下来。”

“明儿我也去,真要有计划书里这么好,把你家那些个亲戚都叫过来学习种香菇,不比种地强多了。”

谷秋月想起了丈夫老家的亲戚,都在云滇呢,那地儿比闽漳这边穷多了,亲戚们的日子都不好过,时不时就写信求上门来。

自己丈夫呢,说是县官,可不贪不抢的,一个月也就那点儿死工资,能帮的也十分有限,常常还要自己贴钱呢。

“还是你想的周到。”

陈贺松感动不已,老家穷亲戚多,自己也惦记着,妻子从来没拿这事跟自己脸红过,有了好事儿,也不忘老家的亲戚。

“老家的日子好起来,咱们回去脸上也有光,等明天看过之后,我就发电报,让老家那边派人过来。”

“你安排就行,对了,再寄点钱过去,我怕他们到时候连买车票的钱都拿不出来。”陈贺松尴尬地挠了挠头。

“还用你说。”谷秋月白了丈夫一眼,结婚这么些年了,老家那边的情况她门儿清,家家户户落饥荒,哪有闲钱,真要种香菇了,估计还得自己这边掏钱补贴呢。

PS:晚上还一更,求几张推荐票,谢谢大家支持!